第五百九十章 又一年
第五百九十章 又一年
「李氏有女,王氏有子,可為佳偶。」王仁佑也沒法矜持了,就不帶李誠這麼玩的。
當然這麼玩也沒啥太大的問題,上門求親嘛,畢竟是一個人來的,沒有媒人跟著,就是探一個口風的意思。如果媒人登門了,那就比較正式。事情不成也就傳出去了。
當然也有媒人不在,求親一事照樣傳出去的,比如崔氏懟李二的時候。這些士族太牛B,根本就不遮掩,反而用皇帝求親的事情給自家長臉。結果可想而知,李二弄出《氏族志》。
「這個事情么?」李誠露出驚訝的表情,王仁佑見狀心裡發緊,要拒絕么?
「正是此事!望侯爺玉成。」王仁佑起身抱手,表示自己的態度很誠懇。
李誠趕緊起身回禮,招呼落座后才緩緩道:「平安雖為庶出,然誠愛若心尖。非誠不識抬舉,實則早有話在先,平安婚事由她自己選擇,父母不干涉。」
這話說的就很給王仁佑面子了,而且這事情不難打聽,再者此刻只有兩人對坐。李家的下人,想來是不敢偷聽的。
下人不偷聽,不等於女人不偷聽,崔媛媛就站在帘子後面,聽的仔細,心頭忍不住劇烈的一跳,輕輕的後退幾步走開,不敢再聽。
天啊,太原王氏,太子妃的父親主動登門求親。這誰能想的到?
崔媛媛驚訝的眼珠子都圓了,郎君現在這麼厲害了么?居然沒有一口答應下來。
這親要是定下來,今後李家靠著太子,飛黃騰達不在話下。秋萍真是好命啊!
嘗聞李誠愛女若命,今日一見傳言不虛。王仁佑有點遺憾,李誠已經很給他面子了,繼續糾纏就真的不識相了。當即站起抱手:「如此,王某唐突了。」
「客氣客氣,實在是誠有言在先,讓王刺史空跑一趟。」李誠趕緊客氣,李治的面子要顧全的。王仁佑也不多留,拱手告辭,李誠很客氣的送到門口才回來。
離開懷貞坊,王仁佑還不甘心,回到家裡讓人給太子妃帶個信,說了這個事情。言下之意,看看能不讓讓李治出面提一下。
李治最近很忙,李世民決定要去泰山走一趟,走之前有很多事情要安排。眼瞅著要過年了,事情本來就很多。還有一個就是凌煙閣的名單要定下來,李世民把很多事情丟給李治和他的幕僚去處理,自己專註於凌煙閣和泰山封禪的事情。
忙了一天的李治回到家裡,王氏帶著下人迎接,李治坐下兩人說了一會話。王氏家教嚴格,顯得性子有點冷,平時也不太會取悅李治。一般情況下,如果李治沒有明確表示,她就會很自覺的回自己的院子里安靜的呆著。
夫妻關係這上頭,王氏比較被動就是了。
李治覺得今天的王氏不太對勁,平時他聊個幾句后,沒有留下來一起吃飯休息的意思,王氏都會主動告辭離開。今天卻絲毫沒有走的意思,反而有點言猶未盡。
「娘子這是怎麼了?」李治累的緊,沒心思跟她兜圈子打啞謎。
王氏等到這話才道:「今日得到家中傳信……」把王仁佑李家之行說完后,王氏低聲道:「大人的意思,殿下可否代為玉成此事?」
李治聽了露出笑容,不是覺得這個事情很好,而是想起了過去的一些事情。
想到這些便打開了話匣子,「秋萍姨么?真是個賢淑的女子啊。想當初剛跟師傅學習,經常賴在師傅的家中混吃混喝。」
王氏吃驚道:「殿下貴為皇子,宮中不缺珍饈,如何還用混吃混喝?」
李治想起過去的事情,心情大好,看著平時冷淡的王氏也順眼了很多。拍著腿點點頭道:「愛妃有所不知,這長安城裡誰不知道,李家的后廚天下第一?不對,是師傅的廚藝。」
「李家美食倒是聽過一二傳言,君子遠庖廚,自成先生才名卓著,如何廚藝高超?」
「這話不能這麼說,聖人的意思,讀書要聯繫前後文,不能斷章取義。這話的意思,立意在『仁』,君子不忍殺戮,故而遠之。然則聖人還有食不厭精燴不厭細之說。對於師傅而言,廚藝不過是一種生活態度。」
二人聊起往事,李治興緻勃勃,王氏倒也沒有把話繞回來。說了一番之後,意猶未盡的李治主動把話拉回來:「愛妃,岳父之意,孤知之也。此事不用再提了,真有這個心思,不如愛妃無事多與師傅家的後院走動走動,將來未必沒有機會。」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想自成先生竟愛女至深,此事傳出,閨中娘子,無不視先生為知己吧?」王氏忍不住感慨了一聲,歸根結底還是個十幾歲的小娘子。少女情懷,有人能理解,真是仰慕的緊呢。
李治點點頭道:「師傅為人最是開明,從不輕視女子。對了,愛妃如能說動秋萍姨娘,此事倒也未必不能達成。」
王氏聽了暗暗點頭,把這個事情記下,回頭下點水磨功夫就是。
不提二人,王仁佑之後,陸續有人登門說親,都是當今豪門。結果都被李誠以同樣的借口婉拒了,一時間,李誠愛女如命之名,傳遍長安。果然如王氏所言,閨中娘子無不傾慕之。
臨近年關,李誠的事情也多了起來,每日都要去東宮呆半天。好在最近李世民沒有開大朝會,最多就是陪著李治去小朝會坐一坐,聽一聽李世民的安排。
泰山之行,時間定在來年十月。原因還是因為這個時代的醫療衛生水平以及交通落後。
春季多發各種疾病,夏季炎熱也不方便,秋季正好。古人用樸素的經驗來決定行程,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定下時間后,除夕將至,李世民宣布放假過年。
各家最關心的凌煙閣,李世民打算年後再做決斷。李誠不禁感慨蝴蝶翅膀的還是有作用的,本該是十八年的遼東戰役提前了,本該是十七年的凌煙閣,推遲了。
原因嘛,李誠覺得還是李承乾的事情導致的,還有就是財源充足,兵精糧足,勾起了李世民要定遼東,而奠定登泰山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