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唐南皇> 第101章 馬車的革命(1)

第101章 馬車的革命(1)

  第二十九章馬車的革命(1)


  「額,既然朕的題目已經被貞兒答出,我們就繼續下一項吧,那就是——發紅包。」李世民見現場一片尷尬,便咳嗽兩聲,拋出了下一個項目。


  有內侍托著一個大大的托盤,上面紅布覆蓋,揭開紅布,下面正是一個個紅包。


  「承乾。」


  「恪兒。」


  「青雀。」


  「祐兒。」


  「.……」


  法紅包其實很沒意思,李世民一個個點名字,被交到的人一個個走上去,分別從李世民長孫以及李淵手裡拿到紅包。紅包里也只是裝了九個大錢,唯一和普通人家的紅包不同的是,這大錢是用黃金鑄造,而不是黃銅。


  「沒意思。」李貞把紅包塞進口袋,嘴裡嘟囔了一句。


  長輩發了紅包之後,接下來就該晚輩送禮了,作為太子,李承乾當仁不讓:「前些時日兒臣偶得一寶,乃書聖王羲之之子王獻之的《中秋帖》,兒臣知父皇酷愛書法,以此作為賀禮,祝父皇萬事如意。」


  李世民眼睛一亮:「嗯,承乾有心了。」


  接過書貼,李世民將之貼身收好,要不是顧忌到這裡是宴會,只怕早就愛不釋手的鑒賞起來了。


  李世民喜好書法那是出了名的,歷史上他為了得到『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甚至不惜派人盜竊,死後還命《蘭亭集序》陪葬。可惜昭陵後來被盜竊,《蘭亭集序》也至此失傳,堪稱中華文史上又一憾事。


  李承乾之後是李恪,只見李恪也拿著一幅捲軸笑道:「這還真是巧了,大兄送的是字帖,孩兒送的卻是名畫,孩兒曾在長安名店『問書齋』購得東晉名家顧愷之的《斫琴圖》,特奉與父皇,以為萬賀。」


  「好,恪兒真是有心了,父皇甚喜。」李世民更加高興,自古以來書畫不分家,他不但喜歡書法,也是喜歡繪畫,只是他的繪畫作品存世量太少,並不太為人所知。


  李恪之後就是李泰,李泰的禮物是一個匣子:「父皇,兒臣得知父皇前些日子身體不適,憂急如焚,遍搜長安藥鋪,得了一株千年靈芝,恭祝父皇身體安康,萬壽無疆。」


  「嗯,青雀有心了。」不知道怎麼回事,連著三個兒子送上的寶物每一件都是價值連城,可李世民的反應卻並不激烈,連李貞都看出來了。


  接下來一樣如此,李世民的興緻明顯不高,哪怕禮物再貴重,也依舊是那句『嗯,**有心了』,最多就是加一句『父皇很高興』又或者『父皇很開心』,但是個人都看得出來,李世民並不如何開心。


  很快就輪到李貞:「父皇,孩兒的禮物太大,大殿恐怕放不下,還請父皇移步殿外。」


  「哦?」李世民這才有了一點興緻:「是什麼樣的禮物?」


  「父皇移駕殿外,自然能看到。」李貞神秘兮兮道。


  「行啊,走吧。」李世民邁步走出殿外,其餘人連忙跟上。


  只見殿外果然停著一輛馬車,六匹不帶一絲雜毛的白色駿馬正一字並肩的侍立車前,上等楠木製成的車身顯得格外厚重,車上雕龍繪鳳,鱗翅都以鎏金描繪,眼睛以上等寶石鑲嵌代替,在夜火照耀下燁燁生輝;內部是一整套以紫檀木打造而成的沙發四件套,上面覆以最上等的皮毛,既軟和又華貴,窗戶上則鑲嵌著整塊玻璃,光潔而又透亮……整輛馬車在夜晚火光的照耀下金碧輝煌卻又不失端莊大氣,整輛馬車算下來,至少得花費數萬兩白銀——這還只是成本價。


  這些倒也罷了,裝飾雖然華貴,但在座的諸位如果要狠下心打造的話也不是弄不來,真正令他們驚訝的是,這輛車居然有四個輪子。


  要知道在這時候還沒有四輪馬車,就連皇上的御輦也都是兩個輪子的,因此儘管御輦華麗非常,但坐起來依舊是顛簸無比——儘管工匠已經十分用心的去提高馬車的平穩性了,但兩輪馬車的局限性畢竟在那裡,再怎麼提高,也遠不如多增加一對輪子來的效果好。所以此刻李貞奉獻的四輪馬車,對於李世民的衝擊是相當大的,堪稱是交通業的異常革命,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四輪馬車的地位一點都不下於珍妮機。


  話說以前也不是沒有人想過四輪馬車的可行性,卻因為轉向器的原因導致四輪馬車無法轉向,遂擱置。


  「四個輪子,這麼大?」李世民撫摸著馬車的車轅,驚訝道。


  四輪馬車除了穩當之外,第二個特點就是大,畢竟多了兩個輪子(其實二輪馬車也能做的更大,但唐朝時期可沒有輪胎和鋼輪轂,那時候的輪子都是木頭做的,如果做的太大,車身重量會大大增加,木質的輪子可經不起太重重量的壓迫;而四個輪子就不一樣了,不但多了兩個輪子分擔壓力,更因為四輪的前後布局結構,使得車身的承重力比二輪馬車更強)。車輛大就代表著內部空間大,這對於帝王或達官貴人來說代表了更優良的舒適性,但對於普通人家來說卻代表則更大的載重量,也就是說一次性可以攜帶更多的貨物。


  現在正是戰爭時期,一切事情都要為戰爭服務,所以在四輪馬車出現的瞬間,李世民就想到了其所帶來的更大的意義——那就是更加強大的載重量,如果再加上李貞進獻的水泥,兩者相疊加起來所產生的速度與效率,絕對遠超以往。


  「不錯,四輪馬車不但更加穩當,而且載重量是兩輪馬車的兩倍還要多,以往運送一批糧草需要一千民夫的話,現在只需要三百人就足夠了。」李淵也在旁邊點頭解釋道,眼中的滿意之色怎麼也減不下去。


  民夫的數量減少了,就意味著路上的損耗少了,這對大唐對外的戰爭絕對是有利的。須知古代糧食運輸在路上的消耗量是非常恐怖的,一千斤糧食到了士兵手裡也只能剩下五百斤(百分之五十的消耗量,這是明朝的數據,漢朝更慘,消耗量高達六成以上),剩下的五百斤都在路上被運糧隊消耗了。如果唐朝大規模普及四輪馬車的話,那麼這個比例要降低至三成甚至兩成,如果使用水泥路,數據還會再次下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