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5章 天王叛亂
第一百九十二章天王叛亂
如果讓李貞知道他們的想法,肯定會大呼冤枉的,他在武媚娘跟前的確強勢不起來,但那是因為那是家事的緣故,因為家中事都是武媚娘在做主的,這一點哪怕是李貞都不能輕易干涉,因此顯得略微弱勢。
可若是放在公事上,李貞才不會聽武媚娘的意見呢嗎,反而一旦武媚娘露出想要插手政事的意思,李貞絕對會第一時間制止並且對武媚娘升起警惕之心的——要知道這可是一個才華絲毫不下於皇帝的奇女子啊,歷史上更是唯一一個以女兒之軀,硬生生的坐上了皇位的女子。
而之所以武媚娘會在後期誕生那麼大的野心,就是因為李治後期的時候身體愈發不行,甚至連眼睛都出問題了,不得不讓武媚娘替他處理一些事務,結果後來李治的身體越來越差,武媚娘處理的事情也越來越多,掌控的權利因為越來越大,以至於獨攬朝綱,權傾天下,最終滋生出了野心,在李治死後接連廢掉了兩個兒子,自己坐上了皇位。
也就是說武媚娘的野心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有的,而是被環境慢慢的培養出來的,而讓李貞感到慶幸的是,武媚娘自從嫁給他到現在,一直都沒有產生干涉政務的意思,也讓李貞鬆了一口氣,否則兩人相識二十年的感情,李貞還真不知道該如何對待武媚娘——總不能將其廢了吧?李貞還真有點捨不得。而且李貞的后*宮組成成分也都是很亂的,一直都是在靠武媚娘震懾,才沒有出問題,一旦沒有了武媚娘,肯定會天下大亂的。
還好,還好,目前來看,武媚娘可能真的已經習慣了自己現在的身份,並沒有跳出來的意思。
「算了,你也是關心則亂,我們回去吧。」看著武媚娘,李貞也不好多說什麼,只是招呼大家一起回去。
「是。」眾人這才裝模作樣的轉過身子。
經過李昭這一鬧,原先準備好的歡迎儀式自然無法展開,眾人也沒有心情舉辦了,只是讓所有人草草的跨過火盆,去了一下身上的晦氣就罷了。
……
李昭終究是沒有躲過一劫,在李貞給他們接風洗塵之後,就立刻被大魔王武媚娘抓起來狠狠的抽了幾下屁股,然後被罰面壁思過去了。
看著小萌娃留著眼淚一抽一噎委屈的樣子,李貞的心都化了。只是關於這種後院的事情,一項都是武媚娘做主的,李貞雖然有心求情,但武媚娘一個眼神橫過來,他立馬就萎了,連忙裝作去處理公務去了——渾然忘記了他已經將公務全部下放下去,桌面上已經沒有一份公務了。
好在長安城的一道訊息傳來,讓所有人都轉移了話題,李昭的事情也就沒有人關心了——只是對於李貞來說,他寧可李昭被罰站三天,也是無論如何也不願意看到這一道訊息的。
因為長安傳來的訊息赫然便是皇帝病危,傳位於晉王的情報——沒錯,所謂的天王就是李治,這個在小時候曾經跟在李貞屁股後面追著玩的人,如今也已經長大了,要知道李貞和李治的年齡只差一歲,因此關係是最好的,幾乎整天都膩在一起,親密的不得了,無論是誰得到了什麼好東西,都會想著給另一個人一份的。
只是天家無親情,隨著年齡的增長,李貞越發的璀璨奪目,幾乎蓋過了所有兄弟們的風采,自然也就成了眾矢之的,成為所有兄弟們的眼中釘。雖然李貞已經竭盡全力的維護兄弟關係了,但卻依舊只是維持了一個表面兄弟的結果,但凡是有一點對那個位置有想法的人,都會將李貞當做最大的敵人——反而是那些對皇位沒興趣的人,或者註定坐不上皇位的人,比如李愔和李佑,以及年齡還小的李明裡簡和李貞的關係不錯。
只是這些關係不錯的人中,顯然是沒有李治的,除了他對皇位也很有興趣之外,另一個原因則是他自覺不論出身(兩人的母親都是皇后,都算是嫡子)還是才能都不比李貞差多少,卻被李貞徹底掩蓋了光芒,不論是大唐還是外國,都知道大唐有一個註定會將大唐帶上更高峰的太子李貞,而不知道他李治……
他成了所有人眼中的小透明,除非是對皇家特別熟悉的人,否則哪怕是他走出去,也不會有人認出他來的。
這讓李治如何能夠忍受?要知道李治看起來性格溫和孝順,但實際上也是腹黑的緊呢——李世民一共有十四個兒子,除了他還有蔣王李福之外,一共有十二個都是死於非命的,這十二個中再除去三個早夭的,剩下的九個中可是有六個都是死在了他在位時期啊(李恪、李泰、李愔、李惲、李福、李明),其中除了李泰和李福算是善終之外,其餘四個的死因可都是和他有關係的,而且全都和謀反有關,可見他也不是個什麼好東西。
於是為了個李貞爭位,李治從幾年前就已經開始布局,並且化身天王拉攏各方勢力,如今他已經拉攏了大部分世家,又獲得了佛門和儒家的支持,自覺麾下勢力已經不遜色於李貞,再加上李貞馬上就要回到長安,便立刻發動了政變,將李世民囚禁在了皇宮之中。
除此之外,他還對朝中進行了大清洗,將幾乎所有李貞的支持者都給清洗了下去——好在他還沒有到喪心病狂的地步,李貞在朝中的支持者大部分都是德高望重的老臣子,哪怕是李治已經篡位,但也不敢輕易拿他們開刀,否則以這些老臣子們的威望,李治別說是剛剛篡位成功,就算是他已經坐穩了皇位,真要殺了這些老臣的話,也很快會被民間給推翻的。
因此哪怕是李治也不敢動這些老臣,而是將他們全部罷免,幽禁了起來,包括與李世民也同樣如此,只是在對外公布的消息上說的是皇帝病重,傳位於晉王而已,這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