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五章 除舊迎新
在這之前,葉蓁又派了丫鬟來問她們有沒有意見,沒有的話,她要弄出品牌效應還有怎麼樹立第一個最大的品牌,她和二嫂都不懂,沒有發表什麼意見,把心中各自的想法告訴了丫鬟。
前幾天葉蓁自己帶著人來了,來和她們商量,知道她和二嫂沒有什麼想法,告訴她們決定先樹立牌子,只是臨近過年,沒有多少日子,來年再開始。
不像之前那麼急,不知道是景非翎勸過她還是?
她以為葉蓁會馬上開始,二嫂似乎也沒有想到當場打趣了葉蓁,葉蓁昂著頭就說馬上要過年了,她要過個好年,才想讓那些不要臉的人影響到她的好心情,為了一些倒胃口的人惹得自己不高興鬱悶,不值得,她看他們能抄多久,店裡生意好,多開幾天少開幾天沒關係,成衣也賣得差不多,沒有新款式了,說服她們同意,不如關了,來年再好好弄一場成衣發布會,她提前關店過年,放店裡員工的假,發些好的給她們回去過年,先過個好年,這是第一年。
反正沒有多少天就過年,看那些人還怎麼抄襲她們的成衣款式,過了年她就行動,等到年後她要好好收拾他們。
她和二嫂都說不出話,只能望著葉蓁臉上的自信還有光彩,那種堅定還有信心讓她們再次相信。
葉蓁笑嘻嘻的接著又說了不少規劃,她們都是聽著,記著等葉蓁解釋,有些沒有記住有些記住了。
二嫂讓葉蓁看著辦,都聽她的,葉蓁想到三嫂,問要不要給三嫂說聲,她和二嫂覺得該和三嫂說一聲。
葉蓁說她會寫信給紀三嬸嬸。
事後她問過葉蓁,是不是和景非翎有什麼,還有之前的吵架,她怎麼能出來,葉蓁拉著她,說沒有下雪了她為什麼不能出來,景非翎不過是擔心她,沒事,她才不要聽景非翎的,說她和景非翎之間,以前她怕他,現在她才是女王,景非翎就是跟班,都要聽她的,她來是景非翎親自送她來的。
抱怨起景非翎的霸道專橫,還有管這管那,不讓她做這做那,還有之前和她吵架,不理解她,沒有共同的語言,三觀不合,要是再這樣她就真不理景非翎。
噼里啪啦,她都是聽著,她又從葉蓁的口中聽到她新發明的詞,三觀不合,還有共同語言。
她大概能猜是什麼意思,葉蓁說完怕她不明白,解釋給她聽,她終於明白了三觀不同和共同語言的生要性。
覺得很新奇,奇怪,只有葉蓁會說出她新奇不已的詞。
在葉蓁的口中,不止是夫妻之間,兩個人在一起,最好三觀相合。
照葉蓁說的要是不合,就算暫時在一起,也會分開,這是鐵律,一對夫妻,如果一個生活懶散,一個生活認真,就是三觀不同。
過不到一起,哪怕現在一起,以後也不一定。
她當時想到很多。
覺得葉蓁說得沒有錯。
兩個人在一起,三觀合得來是最起碼的,只有這樣才能一直在一起,成為最好的朋友。
不然早晚會分開,三觀在葉蓁的話中是指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所謂「三觀不合」便是指兩個人的做事方法、處事行為等等一系列的不同。
就好像他做的事情你不能理解,而你做的事情她又不能接受一樣,三觀相合就是兩人想法一致看待事物都差不多,不會有原則上的相左,都有一樣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等,葉蓁覺得她們就是。
還有她和四爺也是三觀相合才會這麼恩愛,至於葉蓁和景非翎的三觀暫時看不出合不合,這是葉蓁說的。
在葉蓁的心裡三觀是非常重要的,三觀不同就成不了朋友,無法一起,她從來不知道三觀是什麼,但覺得葉蓁說得沒有錯,她只知道不能兩人想法不同,其實就是要三觀相同。
很多恩愛的夫妻還有多年的知交好友,真心相待的都是因為三觀一致還有有共同語言。
她越回憶越覺得是對的,她們無法說清的。
葉蓁只說了四個字,就解決了她一直心中所想,共同語言也很重要,兩個人無論是知交還是好友亦或夫妻都要有共同語言,要是沒有,還怎麼過日子。
有共同語言就可以有很多說的,觀點一致,兩人能說得起來,相談甚歡,其實這些不算新奇,都是大愛知道的,只是沒有像葉蓁這樣歸結出來,簡潔明了,讓人聽到就能明白過來。
這樣的新詞只有葉蓁會,葉蓁再一次讓她開了眼眼界。
她不知道葉蓁還有多少她不知道的新詞,會改變她的三觀,是的,三觀,聽了葉蓁的話她也開始學著葉蓁用三觀這個新詞來形容她想要說的意思。
葉戡雖然都是抱怨景非翎的不是,但她還是看得出葉蓁此時很幸福,她知道景非翎和葉蓁真的很好,不然不會送葉蓁來。
葉蓁走的時候,她看到了景非翎,景非翎去了四爺的茶,和四爺一起過來,接葉蓁,她和四爺一起送他們離開。
四爺說景非翎成熟了不少,昨天她收到雲表妹的信,雲表妹派了身邊的人問真的有人抄襲她們的成衣?
雲表妹經常帶著好友去定製成衣,應該是知道抄襲的事,加上葉蓁和雲表妹三人通信,她回了信讓人送給雲表妹。
祭社。
時屆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酒糟塗灶醉司命,男兒酌獻女兒避。
臘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又稱為小年,「二十三,祭灶官。」農曆臘月二十三為祭祀灶神的日子,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東廚司命主」、「人間監察神」、「一家之主」都表明灶神的地位,農曆臘月二十三夜是灶王爺上天的日子。
二十三,祭灶神,祭灶時,祭灶人跪在灶爺像前,懷抱公雞,也有人讓孩子抱雞跪於大人之後。
據說雞是灶爺升天所騎之馬,故雞不稱為雞,而稱為馬。
若是紅公雞,俗稱「紅馬」,白公雞,俗稱「白馬」。焚燒香表后,屋內香煙繚繞,充滿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頭,嘴裡念念有詞。
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聲「領」!然後天執酒澆雞頭。若雞頭撲楞有聲,說明灶爺已經領情。若雞頭紋絲不動,還需再澆。
祭灶儀式結束后,人們開始食用灶糖和火燒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還要吃糖糕、油餅,喝豆腐湯。
家家戶戶都用玉米或小米**的「祭灶糖」,於晚上敬獻祭灶,意為糊灶王爺嘴,免得上天瞎彙報。
同時燃鞭放炮送灶神。祭灶用罷的祭灶糖,一般都與炒玉茭攪在一起握成糰子,分發給家裡的小孩或大人吃。
祭灶日為新年的前奏。
所謂二十一,送閨女;二十二,送小四;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灰刺(即打掃衛生);二祭灶五,和煤土;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去趕集(也有叫小圪擠,即碾上碾米面的);二十八,握圪瘩(蒸年饃);二十九,打壺酒;三十,牆上貼上胖孩;初一,撅的屁股作揖。
紀府提前一天就開始祭灶,和平民百姓上街買玉米面不同,世家大族還有宗親皇室以及官府不同。
但也只是有些不同,大多還是一樣的,祭完灶神就是,從頭一天開始,就要開始忙亂。
祭灶這天,蕭菁菁帶著人在屋子裡,四爺去了,聽著鞭炮聲響起,蕭菁菁站在窗戶前,趙嬤嬤陪著,七巧冬菱還有紫嫣進出。
丫鬟婆子在門外,也都望著前院,怕嚇到小公子,老夫人更是提前囑咐了,讓郡主不要出去。
祭灶女避,男獻,所以不能出現女子,都是男子祭灶王爺,送灶王爺。
老夫人二夫人大夫人等也都一樣。
一聲聲的鞭炮響過,旁邊的人家也點燃了,每個府里,每家每戶這時都在祭灶,直到送灶王爺回天上。
整個京城都是點燃的炮竹,一聲聲作響著,響起了很久。
「郡主,整個京城都會點燃炮竹。」趙嬤嬤開口,收回目光,七巧冬菱進來也聽到端著水,紫嫣也進來。
蕭菁菁點頭。
沒有人說話,炮竹聲蓋過了一切的聲音,漸漸夜已深了,趙嬤嬤勸郡主休息,四爺送完灶王爺就會回來。
蕭菁菁轉身,趙嬤嬤吩咐人關上支開的菱木花窗,問郡主冷不,再燒一個碳盆。
蕭菁菁沒有要。
等到四爺回來,一起說話,已經很晚了,趙嬤嬤還有七巧冬菱從小廚房那邊端了宵夜過來。
「郡主,四爺,老奴把酒釀圓子送來,郡主和四爺用吧,是新做的。」趙嬤嬤還著人說。
七巧冬菱不說話。
紀堯也累了,笑笑點頭,蕭菁菁也是,趙嬤嬤帶人下去。
蕭菁菁回頭。
四爺也回頭,他們一起用著,說起話,蕭菁菁問四爺,四爺說起祭灶的事,用完酒釀圓子早早歇了。
過年越近,越是忙,閉衙封印后,四爺也忙,還要忙著過年,走訪。
府里已經打掃乾淨了除舊迎新,拔除不祥。
祭社也是小年後。
離過年還是有二三天了。
本書由首發,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