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章:再次考校太子和二皇子
最終,有三分之一的官員妥協了。
他們有理想,有抱負,真心實意的想為百姓做實事。
如果不妥協的話,他們連這個機會都將失去。
儘管,他們心裡也有抵觸情緒。
有三分之一的官員,還處在觀望之中。
他們看不透事情的走向,不敢輕易做出決斷,準備觀望一番再作計議。
還有三分之一的官員,堅決反對!
他們寧肯不做官,也斷不會做出這種數典忘宗,將會背負千古罵名的事情。
他們給皇上上奏摺,言辭犀利,誓不屈服,寧肯罷官也不願隨波逐流。
當然了,這些官員,人數眾多。
裡面有一些官員,是真心的抵觸。
寧肯不做官,也不會做出這種違背本心的事情來。
而大部分官員,其實還抱著法不責眾得心態。
我們這麼多人請辭,如果真的把我們所有人都辭退的話,整個大華正常工作都沒辦法開展!
就算皇上,也不敢這麼做啊!
所謂法不責眾,就是這個道理。
這件事情,鬧到最後,必然不了了之。
不料,令所有人都萬萬沒想到的是,所有請辭得奏摺,皇上竟然全部批准了,並且毋須等待交接,直接掛印走人。
整個大華,整整三分之一的官員啊!
這麼多官員裡面,有些人憤而離開,有些人震驚不已,有些人後悔不迭,有些人痛哭流涕。
當然了,皇上並不是一棍子打死,還給他們留下後悔的餘地。
只要回心轉意,願意接受文字改革的任務,仍然可以繼續為官。
但是這些人,剛剛表完態,哪裡好意思馬上就回頭?
於是,所有人全部離開。
這一下,好多地方的政務,陷入到癱瘓狀態,好多事情都沒辦法展開。
好在,以往那些中舉得學子,都有一個培訓的過程。
大華有儲備人才。
在這些官員離職之後,大華馬上啟動這些儲備人才,迅速將職務全部頂上。
官員的事情是解決了,但是,遺留問題肯定多多。
這些官員,剛剛走馬上任,很多本職工作並不熟悉,想要馬上展開工作,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想要全部恢復正常,恐怕需要一年半載的時間,才能逐漸平復下來。
這樣一來,帶給大華的損失是巨大的。
但是這些損失,還在呂布的承受範圍之內。
如果這次改革到此為止,或者就算有些餘波,餘波並不算大得話,那麼可以說是很圓滿了。
至於那些請辭得官員,呂布也承認,這裡面,有很多的人才。
這些人才,如果能夠想開,想要繼續做官的話,呂布是絕對歡迎的。
但是如果仍然想不開,繼續抵制的話,那麼抱歉,大華並不需要這樣的人才。
原本三分之一選擇妥協的官員,看到皇上如此果決,也是吃驚不小。
至於另外三分之一在觀望的官員,則是被嚇出一聲冷汗。
乖乖隆地咚,幸好他們沒有貿然跟進啊。
如果他們也跟著貿然跟進的話,現在估計也下台了。
雖然皇上不是不給他們悔過自新的機會,但是那樣顯得多難堪啊?
……
士林中,鬧出來得動靜同樣非常大。
這些士子,天天聚集在一起,群情激憤,激揚文字。
天天寫詩作文,抨擊這件事情,抨擊十一位官員,抨擊新政。
但是令他們無限絕望的是,根本就沒人搭理他們。
他們心裡如同啞巴吃黃連一般,真是有苦說不出啊!
其實呂布心裡很清楚,這幫讀書人,根本就鬧不出什麼大事來。
所謂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你只要不搭理他們,任由他們鬧騰一陣子,他們也就消停下來了。
但是孔子說的好:流氓不可怕,可怕流氓有文化!
這些書生,還有那些請辭被開幫得官員,裡面有那種心胸狹窄的,心理陰暗之人。
此刻,他們內心的骯髒陰暗面就開始暴露出來了。
他們不甘心事情就那麼揭露過去了,他們難以發泄內心的怒火。
於是,這些人轉頭就去忽悠一干百姓,忽悠那些士子。
帶著那些士子還有一些被他們矇騙得百姓,到街上去遊行,到官衙去鬧事。
事情終於鬧大了!
矛盾終於被激發了!
那些官員害怕了,紛紛上奏摺請示。
帶頭的,可是一幫士子啊!
一個處理不好,可是要出大事得啊!
還有好多百姓,搞不好可是要搞出民憤來的啊!
當這個消息被放到呂布的御書房之內的時候,呂布的臉色不由得冷了下來。
這幫子書生啊,有些人真是讀書讀傻了!
你真的以為,你們的這些小伎倆管用嗎?
果然是沒有不流血的改革啊!
這種事情,這個時候,必須要以霹靂手段來處理,一下就能夠鎮壓下去。
就在呂布準備下達命令的時候,心裡忽然一動,不由吩咐下去,宣召太子和二皇子。
太子和二皇子年歲漸長,也該讓他們學習一下處理政務了。
這件事情,倒是考校一下他們。
其實,呂布考校得本意,未必是讓他們拿出最正確的辦法出來。
就憑他們現在的年紀和見識、閱歷,很難給出最正確的方法。
呂布想考校得,是他們看待問題的角度,還有解決問題的思路是什麼。
從這兩點上,可以看出他們以後為政得大致方向。
不多時,太子呂斌還有二皇子呂勝便被請了進來。
「兒臣給父皇請安!」
呂布點頭,讓兩人坐下說話。
等兩人坐下之後,呂布不由問道:「文字改革的事情,想必你們也有所耳聞,現在有士子,帶領一些不明真相得百姓,在各郡縣的衙門口鬧事。如果這件事情交給你們處理的話,你們會如何處理這件事情呢?」
現在在整個大華差不多一半的區域,都有鬧事的士子。
這件事情,如果說他們沒有串聯的話,就連傻子都不會相信。
呂布倒是想看看,他們兄弟兩個,到底會如何處理這件事情。
這個考題,並沒有標準答案。
甚至呂布都不會要求他們的處理方式,一定要和他自己的一模一樣。
因為呂布非常清楚,就算在文字改革這件事情上,他們的思路和自己都未必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