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紀王繼娶
晚間平王回府後,也聽珠花說了安國侯府世子夫人曾經來過。他知道程家和余家關係不錯,平王府和安國侯府一向也有節禮往來。吃晚飯的時候,他也沒有問這事,倒是原泰在晚上跟平王討論學問時說起了余泊琰。
「余弟學識淵博,談吐不凡,實在讓我慚愧。」
「你也不差。」平王看著手中他寫下的策論說道,「如今你看事情倒比以前深了一些。」
說罷,他頓了片刻,抬眼問:「你可想過去國子監讀書?」
原泰聽了倒是認真地想了一會兒,說:「洪先生教得很好,我還不及先生一半,就不另易師門了。」
「倒不是如此說,多跟有學識的人聊聊,你也可以開闊眼界。或者,你可以出去參加一些詩會,下次翰林院的聚會你也跟著一塊兒來吧,他們有些話還是可以聽聽。」
「洪先生說,讓我十五歲前專心學問,莫聽那些雜音;不過同齡的朋友倒可以結交幾個。」原泰有些不好意思地說。
平王想了想,倒是贊同地點頭,「那你就聽你的先生的,好好學。」
「是,叔父。」
原泰略微放了心,他還怕叔父聽到他拒絕會不高興,好在他沒有。他知道叔父是為他著想才說了那些話,也知道這些年叔父對他挺好。不過相比之下,他還是跟嬸嬸更親近些。
到了下一次進宮為淑妃請安的時候,珠花在淑妃宮中見到了這位賈小姐——明眸皓齒、體態風流,是位嬌柔可人的美人。不過論容貌和才學,珠花不覺得這位賈小姐能勝得過紀王妃。也許是珠花對紀王要繼娶的人存著戒心,她總是瞧著這位賈小姐有些矯揉造作,長安公主和淑妃跟她說話,她輕聲細氣的,也不知是害羞個什麼勁。不過這種嬌滴滴的小美人最能討男人歡心了,珠花暗想,說不定紀王真能喜歡上她。這樣一想,珠花就更不喜歡她了。
臨近中午,珠花起身告辭,見淑妃似乎有留賈小姐吃飯的意思,也沒有多留。照理她要入宮請安的日子,大鵝也得入宮。不過兩人現在的時間是錯開的,她是在早上,而大鵝是在下午。她時常是一個人來,跟淑妃和長樂公主聊一會兒便回去了。
珠花猜想,淑妃想讓大鵝在下午跟賈小姐見一面才故意留下她吃飯,她從心裡不舒服這個事。出了宮后,她倒是冷靜了一些,坐上馬車,她囑咐了馬車慢慢走。等馬車回到平王府時,她在馬車上略坐了坐,便聽到紀王府有馬車出來的聲音,她才下了馬車,在車駕前站了一會兒。等大鵝出來時,兩人對看了一眼見過禮,便一言不發地各自前行。
大鵝比她想的堅定多了,珠花暗想,回去看到團團時,倒是希望自己女兒可能多天真爛漫幾年。
珠花不知道,當大鵝的車駕到了宮門前時,紀王已經在那兒等著她了。兩人一同進了宮,呆到傍晚,又一同出來。回到府上后,紀王和她進了書房。
「瞧著……是位嫻靜的。」大鵝主動說道。
紀王淡笑,說:「就算是個潑辣的你也不用怕她,凡事有我。你也可以學學你嬸嬸,別吃了虧去。」
大鵝笑著點頭,又抿了一下唇,深吸一口氣,說:「父親,我都明白的。」
「好孩子。」紀王欣慰點頭,微微一嘆,又問:「你下午進宮,時常能看到長樂嗎?」
「是的,姑姑每次都在,也時常說些話寬慰女兒。」
「她倒是有心。我瞧你現在跟你姑姑倒比跟你嬸嬸還親近了。」
大鵝沉默了片刻,說:「我還是更喜歡嬸嬸的。」
「你嬸嬸離得近,以後府里若有事,便過去問她。日子還長著,你還得有個長輩教教你。你外祖母如今要照顧你外祖父,也不能時常過來,你的各位舅媽也總是遠了一層。」
「女兒明白。」
大鵝這一年來成長了許多,如今她管著府里的事務,倒沒有碰什麼什麼問題;只要幾個管事別小看了她生出事端,處理這些事務也並不難。只是與各家的往來,讓她有些力不從心,她有些明白為什麼當初母親不喜歡理事,也佩服母親能夠橫眉冷對她看不上的那些人,她是做不到的,許多人都是做不到的。做到不容易,做不到卻得敷衍著也不容易,人活著也許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吧,十一歲的少女如是想。
紀王訂親后不久,平王府也有了一件喜事,秋初和蕭林成婚了。哪怕成親后兩人也不過是搬到同一個院子里生活,其餘的事都不變,珠花也硬是給兩人放了三天假,讓她們隨便去哪兒單獨出去處處。作為她身邊最得用的丫頭,她成親了,珠花自然給了她一份豐厚的嫁妝。想著當年秋雲出嫁時,她給的東西並沒有這麼多,私下她又補了一份給秋雲。
如今秋雲沒有再管採買,而是調過來照顧家家;她的夫君調去了門房,哪怕門房這兒的小廝代表著平王府的臉面,珠花也堅持讓瘸腳的錢管事過去。平王向來是聽她的,自然沒有異議。
很快,就到臘月。不管各家是怎樣的心思,這婚還是得成的。
出嫁前一天,賈夫人在家中細細交待要出嫁的女兒,她要強了一輩子,盼著自家夫君能高人一等,自家兒子能成才,自家女兒能嫁一個良人;這一切看著似乎都實現了,只是將來如何,她卻也有些茫然。這親事來的有些意外,但既然這事落在了賈家的頭上,也是一個機遇。
「娘交待的事,你都記清楚了嗎?」賈夫人好聲問道。
賈元蘭點點頭,說:「母親放心,女兒嫁過去后一定孝順長輩,愛護晚輩,也和長樂公主、各家王妃處好關係。」
賈夫人知道自家女兒一向乖巧,就是因為太乖了用不著她費心,她也就沒捨得教她一些人心險惡的道理。這些日子,她雖然跟她說了一些,但也不知道她有沒有聽進去。
「除了這些人,最要緊的是跟平王妃打好關係。」賈夫人又叮囑了一遍。
「女兒知道。女兒在宮中見過平王妃一次,她一看就是個好相處的,沒有外面傳的那般兇悍。女兒會跟她好好相處的。」
賈夫人皺了皺眉,到底沒說什麼,想來程家出來的姑娘應當沒那些彎彎繞繞的腸子。
到了紀王府成親那天,儘管婚禮辦得熱鬧,但是比起紀王妃嫁過來的時候卻還是簡單了些。繼娶的王妃本來就是比先王妃要矮半截。賈元蘭早就知道這個,心下也不介意,嫁入皇室本來就足夠榮耀了,再說時間倉促,府里也沒法準備那麼多嫁妝充場面,紀王府那兒準備得簡單了些也正常。
來紀王府照顧新人的還是益陽長公主,她說了些誇讚的話,又把紀王府的事略說了一遍,賈元蘭認真地聽著,心下對益陽長公主很是感激。她和謝珍妍也曾說過話,很想變成像謝珍妍那般落落大方,只是她跟人說話時,時常有說下去的時候,別人好像也不愛跟她多聊。
待到了深夜時,紀王帶著一身酒色進了新房,他雖然多喝了幾杯,但卻並沒有喝醉。看了一眼坐在床頭的賈氏,他心下並不多的感慨。賈氏也偷偷看向他,其實她以前也遠遠地見過紀王一面,覺得這位王爺待人親和沒有一點架子是一個好人。她倒沒有料到有一日她會嫁過來成為他的填房,心下也有淡淡的歡喜。在這一刻,她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哪怕好些人都說她嫁入紀王府會吃苦,她卻一點也沒這麼覺得。
紀王並不知她心中所想,等梳洗之後,他便合衣在床上睡下,並沒有去過問還穿著喜服坐著的賈氏。賈氏似乎也愣了愣,直到半夜,她才換下喜服,就著已經冰涼的水略微梳洗后小心翼翼地在床上躺了下來。她朝睡在里側的紀王望了望,閉上了有些微紅的眼。
另一邊,珠花也正在床上跟平王抱怨:「你們男人一定都喜歡那種嬌小玲瓏的女子吧,德性,也不知那樣的女子哪裡好了。」
平王瞥了她一眼,附和地點了點頭。
「怎麼,你不同意?」珠花挑眉看向她。
「不敢。」他說著,便親上了上去。
珠花直到雲雨過後,才恍然反應過來他那一眼的意思,說到嬌小,她不也是個身型嬌小的人,她剛才是不是把自己也給罵了?她對自己的印象,還停在前世那個女漢子的模樣,有時會拐不過彎來。不過她和賈元蘭還是不同的,她只是嬌小,並沒有玲瓏的身材。
紀王繼娶后第二天,就帶著新王妃和三個女兒進宮。早上,賈氏已經在府里跟三個孩子見過面,也給了她們見面禮,她們也客氣了喊了她一聲「繼母」。她在出嫁前,賈母曾跟她說過,要跟三個孩子好好相處但也不用過份親近;女孩子嘛,早晚是要嫁出去的,她生下兒子才是正事;哪怕如今是紀王的大女兒掌著中饋,她也不用在意,更不必相爭,等大娘嫁出去了,這府中的事自然得交到她的手上,如今她最要緊的還是生下兒子。
說到這個賈母也有些心疼女兒,明年她也才十七,如今京中的小姐們哪有這麼早嫁人生子的。賈氏原不在意,既然早先的人都是十六七歲生產,她也是可以的。如今她卻不知這孩子要怎麼才能懷得上,紀王都不親近她。她偷眼瞧著他和三個女兒親密相處,覺得自己就像個外人一般。
紀王府的人出門之後,平王府的人也出了門,各家王府的人今日都得進宮,跟賈氏正式認親。圓圓一坐上車就很不高興,她一點也不喜歡進宮,又要早起又要穿厚重的衣服,吃飯的時候也不能痛快的吃。跟她一比,家家倒是乖乖地躺在籃子,不哭不鬧地看著今天打扮得有些陌生的娘親和姐姐們。
進了宮后,一行人去了淑妃略坐了坐,便去了聖上寢宮的偏殿。其他王府的人早就到了,平王一家坐下后,楊成堅才移駕到來。眾人行過禮,賈氏便上前奉茶,一一跟眾人見禮,並送上認親禮,若是紀王年長的王爺府中的人還得回禮。平王比紀王小,珠花也心安理得地接下了比她年輕許多的新嫂嫂的東西只行了個禮。等一圈人認下來,已經過去了不少時間,眾人在宮中陪楊成堅用了一頓飯後便散了。楊成堅對賈氏倒沒有說什麼,淑妃倒是等一行人又回到她宮中時,對她說了幾句早生貴子的話。
賈氏微笑聽著,心下暗暗叫苦。
回去的馬車上,圓圓在半路上就想把厚重的衣服給脫了,珠花連忙攔著她,若是夏天脫還成,現在天那麼冷,哪怕馬車上有暖爐也是要著涼的。
「聽話,好好坐著,不然回去我就給你灌一大碗超辣的濃薑湯。」珠花按住她的手說。
珠花覺得與其病了吃藥,不如平時多預防,除了時常煲一些對身體有益的湯水外,她在她們有些許感冒預兆時就給她們喝濃薑湯,就跟前世身體有一點不舒服她就喝板藍根一樣,反正她是覺得有用的。
圓圓一聽這個就怕,馬上就乖乖坐著不動了。因為衣服太重,她也沒法睡著,靜了一會兒后,她忽然問:「為什麼嬸嬸不一樣了,以前不是長這樣的。」
她對紀王妃還有印象,也知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看到她了,可是她並不知道原因。那段時間因為禁足有好些人她都很長時間沒有看到,就像是隔壁的姐姐們也一直沒有過來跟她玩,她也不知道是為什麼。但是現在,她們都重新出現了,紀王嬸卻沒有出現。她跟著她們去掃墓,也只看到一塊冰冷的墓碑和上面她看不懂的文字,她們說紀王嬸在這兒,她卻沒有看到,也不知是不是紀王嬸一直藏著沒讓她看到。今天,她進了宮,認識了一個新的紀王嬸,這事就更讓她想不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