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春情只到梨花薄①,片片催零落②。夕陽何事近黃昏,不道人間猶有未招魂。


  銀箋別夢當時句③,密綰同心苣④。為伊判作夢中人,長向畫圖清夜喚真真⑤。


  【註解】


  ①春情:春天的景象或者情趣。


  ②零落:植物凋零。


  ③銀箋:銀色的信紙。


  ④同心苣:狀如連鎖火炬狀的圖形花紋,或者是織有同心苣狀圖形的同心結,古人常常用這種物件象徵愛情。


  ⑤畫圖:畫畫。真真:唐杜荀鶴《松窗雜記》:「唐進士趙顏於畫工處得一軟障,圖一婦人甚麗,顏謂畫工曰:『世無其人也,如可令生,余願納為妻。』畫工曰:『余神畫也。』此亦有名,曰真真,呼其名百日,晝夜不歇,即必應之,應則以百家彩灰酒灌之,必活。』顏如其言,遂呼之百日……果活,步下言笑如常。」后因以「真真」泛指美人。


  【典評】


  每年春殘時就是納蘭亡妻的忌日,梨花一片片凋零飄落,觸景傷情時他作下了這首令人唏噓不已的悼亡詞。


  這首詞的上片由景入情,下片則由往事寫起,從而開始抒發自己的沉沉悲切。「銀箋別夢當時句,密綰同心苣」,同心苣象徵著伉儷情深的愛情,銀箋上則書寫著最甜美的濃情蜜意,以前納蘭以為這些東西象徵著恩愛歡愉,只是現在這一切都籠罩著淡淡的傷感。納蘭無奈地沉浸於這深深的傷痛中,他無處可躲,只好從實入虛,寫下傷心詞:「為伊判作夢中人,索向畫圖影里喚真真。」為了與摯愛的妻子相見,納蘭情願長眠不醒,他渴望在夢中和她相見,甚至對著她的畫像呼喚,試圖讓亡妻像「真真」那般走出畫里,與自己相會。這句詞最確切地表現出了納蘭對愛情的忠渝。末句化用了唐代趙顏的典故,用於刻畫對亡妻的深深懷念。傳說唐朝有位名叫趙顏的進土得到了一張美人圖。日久天長,趙顏愛上了畫中的美女,所以就去詢問畫工可不可以讓她變為活人。畫工對趙顏說,這幅畫本來是幅神畫,畫里的美女叫作真真,如果趙顏堅持呼喚她的名字一百天,真真就有可能出聲答應,那時候喂她喝下百花彩灰酒後,真真就可以變為活人了。趙顏聽從畫工的指點,一百天後,真真居然真的活過來了,而且在年終時為趙顏生下了一對兒女。後來,趙顏被巫師迷惑,喂真真喝下了符水,最終真真傷心欲絕,帶著一對兒女回到了畫中,永遠地離開了人間。


  納蘭詞最打動人心的就是於小情小愛里流露出來的真摯,讓人不忍心疼萬分,為他而疼,也為自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