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絡索 雪
密灑征鞍無數①,冥迷遠樹②。亂山重疊杳難分,似五里蒙濛濛。
惆悵瑣窗深處③,濕花輕絮。當時悠颺得人憐④,也都是濃香助。
【註解】
①征鞍:征馬,指羈旅者所騎之馬。
②冥迷:迷茫的。
③瑣窗:鏤刻著花紋圖案的窗欞。
④悠颺:飄揚,飛揚的樣子,此處形容雪花的輕盈灑落。
【典評】
這是一首詠雪詞:馬背上落滿了紛揚的雪花,迷茫的遠處樹木林立,亂山杳杳,無可辨明,好像這世間的一切都是霧蒙蒙的。雪花飄進窗欞,似乎是濕花飛絮,又引起了無盡的愁思。那紛飄的雪花惹人憐惜,不但因為它的體態輕盈可愛,還因為有著清冽的寒香。
納蘭的詩詞作品中有不少是詠雪的,雪作為一種平常的自然意象,孤寒冷傲,冰清玉潔,是許多文人墨客熱衷的事物,而納蘭的風骨有幾分雪的風致,所以他自然會去詠雪。
「密灑征鞍無數,冥迷遠樹。」儘管這是一首詠雪詞,可詞里沒有出現「雪」字,就連與雪有關的字詞都沒有涉及。可就算這樣,還是能從字裡行間看懂納蘭在呤詠何物。紛揚的雪片綿密地灑落在馬背上,迷濛了遠方的樹木。那遠處的山巒也無法看清,四處都迷濛—片。「亂山重疊杏難分,似五里、蒙濛霧」。
描寫完雪景后,下片即以景抒情。「惆悵」在窗欞深處,接著又寫雪花好像柳絮似的飄進窗戶。納蘭在此用到一個非常好的意境,即「濕花」,雪花落地就化成水,如同濕了的柳絮一般,貼切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