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在別人不做的地方尋求商機
中小投資者由於勢單力薄,經不起市場競爭的大風大浪。因此,在選擇投資項目時就應審時度勢,既不要向市場領導者挑戰,也不要白費精力緊隨其後。要選擇別人不願意干或尚未顧及的那部分市場,採取補缺填空策略。這樣既可以開發屬於自己有利可圖的「角落」市場,同時又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與強手直接較量。一個被我們用來作為註腳的案例是張維仰。
當企業因工業廢物無處擱置而焦頭爛額的時候,張維仰——一位民營企業家,卻把握住了這個機會。從工廠出來的廢物,在別人眼裡一文不值,而且還是無法處置的包袱,張維仰卻把它們當做寶貝,因為他發現了其中的利用價值。1987年以前,張維仰只是深圳市城管部門的一個普通員工。一天,深圳蛇口的一家外資企業找到深圳市城管部門,提出以每噸500港元的高價,請求幫忙處置其公司產生的工業垃圾。城管部門派人拉回來兩三噸廢物,卻不知如何處理。一位工作人員將這些垃圾拿到實驗室化驗,發現廢物中銅的含量很高,經過技術手段加以綜合處理,可以製成廣泛應用於工業和農業的化工原料硫酸銅。這件事當時誰也沒有留意,卻被旁邊的張維仰默默記在了心裡。
長期在環保部門工作,張維仰發現,環保建設多為政府投資,企業丟棄的廢物,政府主要做無害化處理,其中大量的有用物質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張維仰看到了這其中蘊含的商機,不久便辭職創業,從為深圳企業處理垃圾做起,後來發展到垃圾的無害化處理和變廢為寶。當時適逢國家大力倡導環保,張維仰好風憑藉力,一下子便發達了起來。從此,張維仰在這條路上堅定地走了下去。之後,深圳出現過「炒股風」、「炒地風」,他都沒有動搖,許多人感嘆張維仰的精明,別人都不看好的領域,他卻做得有聲有色。因為不用政府投資,還為社會辦了實事、好事,政府對企業發展大力支持。不但張維仰個人被評為「深圳市環保產業界傑出的民營企業家」,而且政府還每年撥款給企業用於科研開發。
應該說,當時這個機會擺在張維仰的每一個同事面前,大家是機會均等的。最後只有張維仰抓住了這個機會,並且在別人不做的地方找到了商機。
20世紀60年代,香港的房產生意很火暴,許多企業從事房地產開發,但作為建築業必不可少的原料之一海沙,卻受到冷落。因為淘沙業在當時尚處於手工操作階段,生產率低,獲利少,很多人不願干。霍英東覺得其中有利可圖,他不顧親友的反對,購買了挖沙船,配備了先進的設備。在香港房地產炒作最熱時大賺贏利,並一度壟斷了香港的淘沙業。
做冷門生意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幾乎不存在競爭,自己又有定價權,還能從容不迫地去打開市場。但前提是要去認真研究人們潛在的消費需求,並提前去迎合這種消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