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如何達成有效溝通

  尊重——溝通的前提

  (1)同理心

  同理心是個心理學概念,它的基本意思是說,你要想真正了解別人,就要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來看問題。在溝通中,同理心尤其重要。有個英國諺語說:「要想知道別人的鞋子合不合腳,穿上別人的鞋子走一英里。」工作中因為某件事發生了衝突,「你坐那個位置看看,也要這樣做」,說的也是同理心的概念。但是站在別人的角度來理解就夠了嗎?是不是還有更深層面的東西呢?我們把同理心分為兩個層次。


  表層的同理心就是站在別人的角度上去理解,了解對方的信息,聽明白對方在說什麼。做到這一點,就達到了表層的同理心。深層次的同理心是理解對方的感情成分,理解對方隱含的成分,才是真正聽懂了對方的「意思」,才是深層的同理心。


  斯諾在《西行漫記》中講過這樣一件事:斯諾初到陝北解放區時,領導安排兩個小兵照料他的生活。開始,他們之間的關係總是不太融洽。一次,斯諾對一個小兵說:「喂,給我拿點冷水來。」小兵綳著臉不理他。他又去招呼另一名小兵,結果也是一樣。這時在場的李克農同志對斯諾說:「你可以叫他『小鬼』或者『同志』,可是你不能叫他『喂』,因為這裡大家都是同志。」斯諾聽了恍然大悟,感覺到自己一時失禮,立即向兩個小兵道歉。


  在生活中,如果我們對與他人之間的溝通不加重視,那麼日積月累,就會對我們的人際關係造成影響。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有抱怨、爭吵、仇恨、隔膜,也有感應、融洽、默契……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差別呢?這是心與心之間的距離造成的。溝通作為直通人心的藝術,是打開心靈的方式。


  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每天忙於公務,出入各種社交場合。有一天,維多利亞女王去參加社交活動,而丈夫阿爾伯特卻沒有去。夜深了,女王才回到寢宮,只見房門緊閉著,女王走上前去敲門。


  阿爾伯特問:「誰?」


  女王回答:「我是女王。」


  門沒有開,女王再次敲門。


  房內阿爾伯特問:「誰呀?」


  女王回答:「維多利亞。」


  門還是沒開。女王徘徊了半晌,又上前敲門。


  房內的阿爾伯特仍然是問:「誰呀?」


  女王溫柔地回答:「你的妻子。」


  這時,門開了,丈夫阿爾伯特熱情地請女王進了房間。


  在溝通中,光有表層的同理心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要有深層的同理心,這樣才能真正聽懂對方的「意思」。尤其在中國,人們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很多情況下想讓對方懂暗示,讓對方去「猜」。如果不知道通過「感情成分」和「隱含成分」來了解真實的信息,就會造成溝通的障礙。


  (2)欣賞的眼光

  「溫酒斬華雄」是《三國演義》中的一個經典橋段:董卓作亂時,曹操會合袁紹、公孫瓚、孫堅等十八路兵馬攻打董卓。劉備、關羽和張飛作為「小人物」隨公孫瓚一同前往。陣前,董卓大將華雄銳不可擋,打敗了兵馬先鋒孫堅,又在陣前殺了兩員大將,非常得意。十八路諸侯都很驚慌,束手無策。這時候關羽按耐不住,主動請求迎戰華雄。


  袁紹得知關羽的職位不過是馬弓手(相當低的職位)時,看不起關羽,認為關羽在嘲笑他們手下無大將,對陣時會被對手恥笑,下令將關羽亂棍打出去。但曹操十分欣賞關羽的勇氣,主動請求給關羽一個機會,並且馬上給關羽倒了一杯壯膽熱酒。


  關羽留下壯膽酒未喝,不一會兒就將華雄斬落馬下,勝利回來時酒還是熱的。簡單的一個片段,卻能看出袁紹和曹操在用人上的區別,一個是以職位高低論才能,一個是不拘一格欣賞人才。所以,儘管袁紹是四世三公,手下人才濟濟,但最終還是在「官渡之戰」被實力更弱的曹操消滅。後來關羽投降曹操時,曹操同樣厚待他,儘管最終還是沒能留住關羽,但是關羽卻深深記住了曹操對他的恩情。「赤壁之戰」中曹操敗走華容道,關羽在華容道本來可以殺了曹操,但是念在曹操對自己的恩情,放了他一條生路。


  我國台灣作家林清玄去一家羊肉館用餐,老闆對他說:「你還記得我嗎?」林清玄說:「記不起來了。」老闆拿來一張20年前的舊報紙,那裡有林清玄的一篇文章,那時他在一家報社當記者。這是一篇關於小偷的報道,報紙上寫著小偷手法高超,作案上千次,次次得手,最後栽在一個反扒高手的手上。文章在最後感嘆道:「像心思如此細密,手法如此靈巧的小偷,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會有所成就吧!」老闆告訴林清玄:「我就是當年那個小偷,是你的這段話引導我走上了正路。」小偷身上也有可欣賞的地方,小偷也能在欣賞的引導下走上正路,我們周圍的人就沒有值得你欣賞的地方嗎?

  一個有眼光的人,如同伯樂一般,能夠在平凡的馬廄中相中千里馬;一個有眼光的人,如同尋寶人一樣,能夠從岩石的一角看出隱藏在裡面的寶玉。人與人之間是需要互相欣賞的,欣賞他人,不但能給人信念和溫暖,甚至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如果不是達馬托像父親一樣對待一個問題少年,就不會有後來的拳王泰森;如果不是屠格涅夫的欣賞和鼓勵,就不會有後來的托爾斯泰;如果不是繼母的憐愛和引導,就不會有後來的戴爾·卡耐基。


  欣賞別人,是對別人的鼓勵。普通人中也會卧虎藏龍,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被重視、被肯定、被尊敬、被欣賞的渴望。當你幫他們實現這種渴望時,他們許多潛能和真善美的情感便會被奇迹般地激發出來。


  鋼釘般的頭髮,壞男孩的態度,這就是人們印象中的中國羽毛球選手「超級丹」。在北京奧運會拿到金牌前,觀眾對林丹又愛又恨。愛的是他高超的球技,恨的是他的壞脾氣。一次林丹參加由崔永元主持的奧運節目「榮譽殿堂」,崔永元採訪林丹:「我們都知道你脾氣特別大,挺有個性的,但是這次奧運會表現得特別好、特別平和,我們每個人都有急躁的時候,能讓我們學習一下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你是如何處理的嗎?」


  林丹回答:「每個人都有急躁的時候,前段時間我訓練的不是特別好。我就摔球拍,每次摔壞的球拍我都放在床頭,告訴自己,這樣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因此,在自己壓力大、急躁的時候,我就在屋裡對著鏡子大喊,喊出來心裡就舒服了。」


  簡答的一段對話,可以看到崔永元的溝通技巧:先肯定林丹的表現,然後再說出林丹原來的缺點,最後拋出一個誘惑性的問題。林丹聽到了別人的誇獎先是甜了一把,然後開始思考自己身上的缺點,最終將自己脾氣的改善過程告訴大家。崔永元通過這樣的溝通方式,既表達了善意和欣賞,又達到了對林丹「壞脾氣」的採訪目的。


  欣賞一個人,並不是為了奉承或者拉關係,而是我們能從他人身上發現一般人發現不了的亮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我們周圍,不管是親人、朋友還是同事,我們都可以從他們身上找到優點。


  職場中,當一些人取得成績和榮譽時,往往會很得意;當別人取得進步的時候,往往會視而不見,不願送去掌聲,甚至心存妒忌。對職位高的同事,謙虛低調、樂於請教;而對職位低的同事,保持距離,不願與之為伍。「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周圍,無論是同事還是朋友,都有值得欣賞的一面,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學會欣賞別人,會讓一個人獲得許多取長補短的機會,同時也能贏得更多朋友的支持和幫助,使自己受益無窮。


  (3)以德報怨


  宋朝太尉王旦曾經專門在皇帝面前誇讚寇凖的長處,推薦他為宰相,但寇凖卻多次在皇帝面前痛陳王旦的缺點。


  有一天,皇帝忍不住對王旦說:「你雖然屢次誇讚寇凖,可是他卻經常說你的壞話。」王旦說:「本來就應該是這樣。我在宰相的位置上已經很久了,在處理政事時的失誤一定很多。寇凖對陛下不隱瞞我的缺點,愈發顯示出他的忠心,這就是我看重他的原因。」


  有一次,王旦主持的中書省給寇凖主持的樞密院送一份文件,結果文件違反了規格。寇凖馬上將此事向皇帝彙報,王旦因此受到責備。然而事隔不到一個月,樞密院有文件送到中書省,結果也違反了規格。辦事人員興奮地把這份文件交給王旦,以為王旦定會報復寇凖,可他沒有這麼做,而是把文件退還給了樞密院,希望他們修正。對此,寇凖十分慚愧。後來寇凖升任武勝軍節度使同書門下平章事,寇凖感謝皇恩。不料皇帝卻說「此乃王旦的推薦。」寇凖更加敬服王旦。


  在生活中,有些人有恩於你,有些人傷害過你,那我們該如何對待這些德和怨?以德報德,是沒有疑義的。別人幫助了我們,我們自然要回報人家,這是最起碼的道德準則。對於怨呢?一種方式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別人傷害了我,我就要同等報復他,可是這未免顯得睚眥必報,顯得我們和那些人一樣低劣了;另一種態度是以德報怨——別人傷害了我,我反過來還要給他笑臉和各種關照,可是這樣反顯得我們虛假,我們自己心裡也不舒服。《論語》中有這樣一段對話,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這就是孔子的回答。當別人傷害了我們,我們既不能以怨報怨,因為那樣就違背了自己的道德準則,與別人的錯誤做法一樣;我們也不能以德報怨,因為那會使這個世界沒有是非,甚至可能助長罪惡;以直報怨,就是用正直的態度來對待怨恨。以直報怨,這裡包含著道義的譴責,包含著不降低自己水準與對方混戰的尊嚴,包含著既正義凜然又克制的沉默,還包含著一如既往誠信待人的基本信條。處理人際關係的「態度體系」就這樣完備地建立了。


  漢代公孫弘年輕時家裡很窮,後來雖然貴為丞相,但生活依然十分儉樸,吃飯只有一個葷菜,睡覺只蓋普通棉被。就因為這樣,大臣汲黯向漢武帝參了公孫弘一本,批評他位列三公,有相當可觀的俸祿,卻只蓋普通棉被,實質上是使詐用以沽名釣譽,目的是為了騙取儉樸清廉的美名。


  漢武帝便問公孫弘:「汲黯所說的都是事實嗎?」公孫弘回答道:「汲黯說得一點沒錯。滿朝大臣中,他與我交情最好,也最了解我。今天他當著眾人的面指責我,正是切中了我的要害。我位列三公而只蓋棉被,生活水準和普通百姓一樣,確實是故意裝得清廉。如果不是汲黯忠心耿耿,陛下怎麼會聽到對我的這種批評呢?」漢武帝聽了公孫弘的這一番話,反倒覺得他為人謙讓,就更加尊重他了。


  公孫弘面對汲黯的指責和漢武帝的詢問,一句也不辯解,並全都承認,這是一種大智慧!汲黯指責他「使詐」,無論他如何辯解,旁觀者都已先入為主地認為他也許在繼續「使詐」。公孫弘深知這個指責的分量,採取了十分高明的一招,不作任何辯解,承認自己沽名釣譽。這表明自己至少現在沒有使詐。由於「現在沒有使詐」被指責者及旁觀者都認可了,也就減輕了罪名的分量。公孫弘的高明之處,還在於對指責自己的人大加讚揚,認為他是「忠心耿耿」。這樣一來,便給皇帝及同僚們這樣的印象:公孫弘確實是「宰相肚裡能撐船」。既然眾人有了這樣的心態,那麼公孫弘就用不著去辯解自己是否沽名釣譽了。因為這不是什麼政治野心,對皇帝構不成威脅,對同僚構不成傷害,只是個人對清名的一種癖好,無傷大雅。以德報怨的另一種理解就是以退為進,退一步海闊天空,這是一種大智慧。


  關心——溝通的催化劑


  (1)肥皂水與剝枇杷

  美國總統柯立芝曾經概括出一個「肥皂水理論」。說的是男人在刮鬍子之前,要先抹肥皂水,這樣刮起來皮膚就不怎麼疼。這個理論也被引入到企業管理中,告誡人們要學會溫情溝通。


  與「肥皂水理論」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剝枇杷理論」。枇杷是一種很好吃的水果,但是枇杷皮難剝,很多人常常費了半天勁,不但皮剝得不幹凈,坑坑窪窪,而且弄得一手都是汁水。其實剝枇杷很簡單,首先把枇杷和手洗凈,用指甲延枇杷的縱軸輕輕刮下來,整個枇杷都這樣刮一次,最後就可以剝皮了。這樣可以使看見剝下來的皮很完整,直接可以一拉到底。雖然過程中包含幾個小程序,但是效率卻很高。你是否考慮過,與人溝通時運用「剝枇杷理論」,把枇杷「按摩」好了,你再剝它的皮就容易了。


  1915年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居民把洛克菲勒家族視為大財閥,十分忌恨他們。洛克菲勒工廠的工人嚴詞提出加薪要求,併發生暴動幾乎毀壞整個工廠。洛克菲勒在雙方僵持中進行了多方面的協調,最重要的是靠他出色的演講使廣大工人得到了安撫。


  一次演講能有這麼大的作用嗎?事實告訴我們:誠懇的態度與溫和的聲音是打動工人的制勝法寶。我們在此分析一下洛克菲勒的演講辭,看看運用關心的溝通方式是如何對情緒產生傳遞作用的。


  「我能夠在這個場合和各位見面感到非常榮幸。這期間,我曾訪問過各位的家庭,我們應該不再陌生了。讓我們彼此問安,因為我們榮辱與共、休戚相關。


  「今天將是我這一生中最值得紀念的日子,我能有機會和本公司各單位的代表見面,這是我莫大的榮幸。我相信這一次會談,將會永遠銘刻在我的心中。如果這次會談在兩個星期前舉行,那麼可能除了少數人之外,其餘的我都不認識。但上個星期我到了南區工作場地去訪問,除了有事不在的人之外,我和大部分員工都作了單獨談話;我又訪問了各位的家庭,和各位的家人見面。我強調,我們不是陌生人,而是朋友。因此,我想以朋友的立場,和各位談談我們之間的利害關係。


  「聽說這次會議是由公司的幹部和工人代表們決定召開的。我既不是幹部,也不是工人,能參加這次會議,就是各位善意的賜予了。我雖然不是幹部或工人,但身為股東和幹部代表的我,自認為和諸位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洛克菲勒在演講中運用了「我非常榮幸」「我們彼此問安」「我們榮辱與共」「休戚相關」等詞句。通過聲音傳遞感情,將員工深深地打動了。可見,運用關心的口吻,摻入自己的感情,將更方便地向世界表達自己的情緒與感受。可以使聽眾從聲音里感受到說話者的誠懇和熱情。這樣你說出來的話,聽眾才會放鬆對你的警惕和排斥,才能夠進一步去關注你所說的內容。帶有關心色彩的語言,能夠更好地感染聽眾,讓他們和自己在共鳴中進行心靈的溝通。


  (2)溝通要有心

  某知名醫院被病人投訴,說某醫生對病人不負責,隨意開藥方。院方因此展開了調查,被投訴的是一個技術專業的醫生,病歷記錄完全正規準確,用藥也對症,從診斷病情到處方都沒有任何差錯。調查表明這名醫生的這次診斷行為是嚴謹負責的,可為什麼病人卻有那樣的投訴呢?院方在與這個病人溝通后了解到,病人投訴的原因是「在整個看病的過程,醫生都沒有抬頭看過我一眼,居然把處方開出來了」。


  很多人認為,溝通只要信息準確無誤、信息傳達到位,就是一次成功有效的溝通。其實不然,正如案例所說,即使是一個眼神,也可以決定一次有效溝通的成敗,有時候溝通中所蘊涵的情感比溝通內容更重要。


  為什麼孩子喜歡聽你講故事,而不是自己看童話書?為什麼妻子喜歡聽丈夫講笑話,而不喜歡聽笑料十足的相聲?為什麼員工感動於老闆的一條生日祝福簡訊,而不是一張千篇一律的賀卡?因為沒有感情的溝通都是冷冰冰的,而帶有感情的溝通卻能給人帶來溫暖。所以我們在與他人傳遞基本信息的時候,話不在於多,也不在於有理,更關鍵的是帶著一份情,表現出對他人的關心,傳達出一種振奮人心的感情。


  韓國一家大型公司,一天晚上保險箱遭竊。一個清潔工發現盜賊后與其展開殊死搏鬥,最終保住了財產,擒住了竊賊。作為公司最不起眼的角色,作為可以置身事外的人,為了維護公司利益,竟然願意拿生命去冒險,這該是一個多麼有正義感和忠誠度的員工啊!在給這個清潔工舉辦的慶功宴上,有人問他這樣做的動機何在。他的回答很簡潔:「總經理每次走過我身邊的時候,總會對我說,『謝謝你的勞動,你把地掃得真乾淨。』」 清潔工的動機沒有想象中那麼複雜,但也絕不簡單。


  俗話說,士為知己者死。以人相許易,以心相許難,難怪古今帝王的重要一課都是「得人心者得天下」。帶著賞識的目光看待你的下屬、你的愛人、你的孩子以及你身邊的每個人。哪怕對方只是一個在你生命中毫無意義的人,只要有機會,就不要吝惜讚美和微笑,帶著真誠和尊重,你會發現,回饋你的是你付出的平方、立方……2011年7月2日,復旦大學舉行2011屆本專科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3500多名學子獲頒學士學位。在洋溢著快樂氣氛的畢業典禮上,校長楊玉良卻堅持說了一件讓他「萬分羞愧」的事情。


  原來,復旦某學院的一個女學生,在拍畢業照時帽子不小心掉在了地上,低頭去撿時不巧錯過了合影的瞬間。雖然攝影師當場補拍了一張,可是最終發到這個女生手裡的還是那張缺了自己的畢業照。「缺失」女生覺得挺委屈,於是去找學院要求重印所有同學的畢業照,學院卻推託是照相館的責任,讓她自己去交涉,還認為她小題大做。沮喪的女生只得打電話詢問班上的每一個同學,是否願意一起分擔重印的費用。


  在畢業典禮的發言中,楊校長為了這件事專門向學生們道歉:「我想在座的各位都能體會這位女同學的心情。試問,如果照片中缺的不是她,而是校長、書記,又會怎樣?在這裡,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代表學校向那位女同學表示道歉。」說完后,楊校長對著台下深深地鞠了一躬。一句直白又坦誠的話博得了畢業生們的陣陣掌聲,典禮結束后,「缺失」女生擠進包圍著楊校長合影的人群,與楊校長擁抱感謝,泣不成聲。


  有一次,松下幸之助在一家餐廳招待客人,一行六個人都點了牛排。等六個人都吃完主餐,松下幸之助讓助理去請烹調牛排的主廚過來,他還特彆強調:「不要找經理,找主廚。」助理注意到,松下的牛排只吃了一半,心想一會的場面可能會很尷尬。


  主廚來時很緊張,因為他知道請自已的客人來頭很大。「是不是有什麼問題?」主廚緊張地問。「沒有任何問題,你做的牛排味道很好,我們都很喜歡。」 松下幸之助說,「但是我只能吃一半。原因不是因為你廚藝不好,而是我已經80歲了,胃口大不如前,你這塊牛排我吃不完。」


  主廚與其他的五位用餐者困惑得面面相覷,大家過了好一會才明白是怎麼一回事。松下幸之助又說:「我想當面和你談,是因為我擔心,你看到吃了一半的牛排被送回廚房,心裡會難過。如果讓餐廳經理髮現,可能會影響到你的工作。」


  如果你是那位主廚,聽到松下幸之助先生如此說,你會有什麼感受?備受尊重?被欣賞與鼓勵?還是感到被貼心的了解與體貼?一般人不會在乎這麼一件小事,但是在你這裡是小事,在別人那可能就是一件大事。主廚精心烹飪的牛排;你的孩子用心地為你炒了一道很難吃的菜;你的丈夫精挑細選為你買了一件大兩碼的衣服;你的員工加班加點設計出一個漏洞百出的產品……這時候你是什麼態度?如果你的注意力只放在物品上,那麼難免會傷了當事人的心。現在有些人之所以對自己工作的公司心存不滿,因為他們感覺不到來自領導的關懷。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微妙的,如果員工感覺不到來自公司的關懷與溫暖,那麼他工作也就沒有激情。要知道,人是感情動物,不是機器,用管理機器的辦法去管理人,肯定是行不通的。


  另外,松下幸之助在這裡運用了溝通中的即時反饋技巧,從而有效地避免了可能帶來的誤會。及時反饋最大的功用就是在不良後果產生之前,運用溝通避免不良後果的發生。如果案例中的主廚已經發現了剩下的牛排,已經難過了,事後再去澄清事情的真相,效果就大不如前了。


  不要拋棄了耳朵

  (1)傾聽技巧


  胡雪岩,晚清著名的企業家,當時的中國首富。他因為是有官職的商人,所以被人稱為「紅頂商人」。為官須看曾國藩,為商必讀胡雪岩,可見胡雪岩在商人中的地位。作為一名成功的商人,必然擅長與人打交道,胡雪岩在溝通技巧上也是一位好手。有人這樣總結胡雪岩的溝通技巧:「其實胡雪岩的手腕也很簡單,胡雪岩會說話,更會聽話,不管那人是如何的言語無味,他都能一本正經,兩眼注視著對方,彷彿極感興趣似的。而且,他也是真的在聽,在緊要關頭還會補充一兩句,使得滔滔不絕者,有莫逆於心之快,自然覺得投機而成至交。」 傾聽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主要武器。只有先成為一個成功的傾聽者才有機會結交更多的人脈。


  組織管理學強調,聆聽也是溝通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管理中80%的問題是溝通的問題,溝通出現問題,60%是傾聽的問題。你聽別人說話時,你真的聽懂他說的意思嗎?你懂嗎?「傾聽的藝術」無非記住兩點:第一,聽話不要聽一半;第二,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別人說的話上。


  我們從一個日常工作的案例中,看看差不多的一句話,如果聽者有心,將會聽出不一樣的意境。


  公司同事小孫,是個很優秀的銷售代表,在公司業績領先。但他最近有點消沉。下班以後,在辦公室,他找你聊天。


  A.小孫說:「我用了整整一周的時間做這個客戶,但銷售量還是不高,看樣子是我們自己內部的問題。」


  B.小孫說:「唉,我用了整整一周的時間做這個客戶,也不知道怎麼搞的,銷售量還是不高。」


  C.小孫說:「看來沒有希望了,我用了整整一周的時間做這個客戶,銷量還是不高。」


  D.小孫說:「我用了一周的時間做這個客戶,銷量還是不高,拿下這個客戶有點難度。」


  乍一看,小孫的四種表達方式,似乎都在說同一件事情,然而這四句話背後的意思真的一樣嗎?其實你仔細聽,小孫的表達中蘊藏了多種不同的感情成分,有抱怨、無奈、表達建議、徵求建議和希望指導等。能聽懂他表面的意思是初級水平,關鍵的是聽懂他說這句話背後可能隱藏的內容。下面我們分析一下小孫用不同的方式說「用了一周的時間,銷量還是不高」的事實,看看不同的說話方式表達的意思是否相同。


  A.小孫想表達的是抱怨。他按正規程序在做客戶業務,然而可能公司的某些制度或配合影響了他的業績。他只是為了發泄,這個時候他需要一個很好的傾聽者,所以你只要聽著就可以了,適當的時候也可以發表一些無關痛癢的抱怨配合他一下。


  B.小孫想表達的是無奈。小孫不知道怎樣來做這個業務,他已經沒有辦法了。當對方無奈的時候,可能對客戶的能力有所懷疑。這時他需要和你分析一下客戶的實際情況和公司的策略,這個時候你只要鼓勵和協助他一起分析就可以了。


  C.小孫想表達的是想放棄這個客戶。可能小孫心中已經有備選客戶了。當小孫想放棄客戶卻又不捨得時,可能是對放棄這單業務有些不甘心。這個時候你要安慰他,並分享你曾經有過的類似的失敗經歷,讓他覺得心裡好受一些。


  D.小孫想表達的是想從你這裡得到建議和幫助。他希望你能指導他一下,怎樣做這單業務。當對方真正尋求你的幫助的時候,你可以和他一起來分析這個市場的情況,給出你的建議。


  從中可以看出,對方表達的「信息」是同樣的,但是因為表達的語氣不同,實際上要表達的意思也不一樣。


  (2)愛插話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是常常會遇到這樣的人:當別人闡述自己觀點時,他們會不等對方說完便打斷別人,並趕忙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樣的人往往遭人厭煩並不願與其交流。我們從小就受到這樣的教育,在別人說話的時候隨便打斷是非常沒有禮貌的。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愛插話其實是心理焦慮的一種表現。愛插話的人以自我為中心,他們一方面感覺自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另一方面又覺得周圍的人都不理解自己,大有「眾人皆醉唯我獨醒」的感覺。所以插話者不能也不會去換位思考,他們往往會曲解別人的意思,認為他人不注重自己的觀點。這種自我認同不良的心理焦慮,將導致他們在與他人交談中經常打斷別人,不斷重複自我防禦的談話機制。


  小李是應屆畢業生,剛剛在一家網路公司找到了工作。剛開始也沒有具體的工作任務,但是小李手腳勤快,什麼活都干,一些複印文件、接待客人的工作都搶著做。


  公司文化比較開放,每周都會召開幾次全員討論會議,無論是誰,有什麼好的想法都可以提出來。這種會議小李每次都會參加,可是小李卻很少說話,畢竟自己還只是一個新手,工作上還很生疏。參加會議的次數多了,小李發現了這麼一個狀況:雖然每次會議討論都很熱烈,大家都搶著發言,但經常會出現沒等對方講完,馬上就有人插話的情況。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但很少去聽別人的建議,好像生怕在領導面前失去了展現自我的機會似的。小李發現這一點后,覺得這樣開會很浪費時間,而且也沒有什麼結果,於是小李每次都把同事說的話記錄下來,然後進行綜合整理。


  有一次,公司老總破例讓小李也談談自己的想法,由於小李長期積累了同事的創意,於是很順利地談了自己的想法。雖然這些想法是在同事們發言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可是小李經過整理分析得出的這些觀點都是有理有據的。


  老總很奇怪,這樣一個剛來工作不久的員工,思考事情怎麼這樣全面呢?散會後,老總問小李是怎麼做到的。小李回答:「我想,同事們有這麼多好的想法,沒有一個人來記錄那不是可惜了,所以我就把每個同事的想法整理記錄了下來,最後再加上自己的分析,所以就有了今天的發言。公司的溝通氛圍很好,但是感覺大家都急於發言,這樣降低了會議的效率。」第二天,老總宣布小李可以提前結束實習,轉為正式員工。


  《傾聽技能測試表》


  請根據自己日常的實際情況,對下面選項進行客觀的打分。(幾乎都是—5,常常—4,偶爾—3,很少—2,幾乎從不—1)1.你喜歡聽別人說話嗎?


  2.你會鼓勵別人說話嗎?


  3.你不喜歡的人在說話時,你也注意聽嗎?


  4.無論說話人是男是女、年長年幼,你都注意聽嗎?


  5.朋友、熟人、陌生人說話時,你都會注意聽嗎?

  6.你是否會目中無人或心不在焉?


  7.你是否注視聽話者?

  8.你是否忽略了足以使你分心的事物?


  9.你是否會用微笑、點頭以及使用不同的方法鼓勵他人說話?


  10.你是否會深入考慮說話者所說的話?

  11.你是否試著解釋說話者所說的意思?

  12.你是否試著指出他為何說那些話?

  13.你是否讓說話者說完他(她)的話?


  14.當說話者在猶豫時,你是否鼓勵他繼續下去?


  15.你是否會重述他的話,弄清楚后再發問?


  16.在說話者講完之前,你是否避免批評他?


  17.無論說話者的態度與用詞如何,你都注意聽嗎?


  18.若你預先知道說話者要說什麼,你也注意聽嗎?


  19.你是否詢問說話者有關他所用字詞的意思?

  20.為了請他更完整解釋他的意見,你是否會詢問?

  結果統計:


  90—100,你是一個優秀的傾聽者;80—89,是一個很好的傾聽者;

  65—79,你是一個勇於改進、尚算良好的傾聽者;50—64,在有效傾聽方面,你確實需要再訓練;50分以下,你注意傾聽了嗎?

  說話,說好話,體會讚美的能量

  (1)敲開心門的36字箴言

  最重要的八個字是:我很贊同你的觀點。


  溝通中最令人感動事情就是找到了知音,這句話令正在發表觀點的人潛意識中就向你靠近。


  最重要的七個字是:你幹了一件好事。


  這句話是欣賞,是激勵,是認可,是認同,是表揚……最重要的六個字是:你的意見如何。


  溝通中不能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給對方發言權。


  最重要的五個字是:咱們一起干。


  「咱們」兩字一說口,就代表彼此不是外人;「一起干」意味著大家都站在同一立場。


  最重要的四個字是:不妨試試。


  這是鼓勵夥伴進行創造性的活動,是為團隊創造一種思想、精神自由的環境,以激發更多良好創意的產生。


  最重要的三個字是:謝謝你。


  這三個字,再簡單不過了,不僅是一種禮貌,也是感恩。


  最重要的兩個字是:我們。


  在團隊培訓中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重要的不是我,是我們。


  最重要的一個字是:您。


  「您」字一出口,即表達一種尊重之心,其尊重之情也必將溢於言表,這對溝通的效果提升有百利而少其害。


  (2)為他人說的話


  說話並不只是單純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有時雖然話是從自己嘴裡說出來的,但是目的卻在他人身上。那麼我們要為哪些人說話,說什麼話呢?

  為自卑的人說一句自信的話。有的人因為個頭矮小、身材肥胖、相貌醜陋、學歷不高而難過,從而影響了工作和生活。這時候作為朋友或同事的你,則應該帶著欣賞的眼光,多將他們身上的優點放大,向他們傳遞正面的信息,讓自卑的人能夠重拾自信。


  為受窘的人說一句解圍的話。助人不只是在金錢、勞力、時間上的付出,說話也可以幫助別人。某些時候,有的人處於不知如何下台的窘境時,及時說出一句可以幫他解圍的話,這也是助人的一種方法。


  為痛苦的人說一句安慰的話。對於某些難過的事情,如親人離去、感情破裂、財產丟失等不開心的事情,我們不能完全消除當事人的痛楚,但是這時我們送上一份關心、送上一份安慰,讓痛苦的人收到我們的「人情」,多少能夠減輕他們痛苦的程度。


  為消沉的人說一句鼓勵的話。說一句鼓勵的話,讓人如沐春風,讓人生重新找到希望。遇到受挫、心情沮喪的人,給他一些鼓勵,一些鼓舞信心的話,言語的作用無異於治病救人。


  為困惑的人說一句點醒的話。荀子說:「贈人以言,重於珠玉。」遇到徘徊在人生路口的人、對人生感到困惑的人,及時用一句有用的話點醒,有時會改變他的一生,甚至挽回一條性命。


  為無助的人說一句支持的話。無助的人信心不足,需要他人給予肯定才有力量。這樣的人經常生活在別人的善惡語言中,一句話就可以決定他的心情好壞。面對無助的人,我們應該多講給予支持的話,讓他找到肯定自我的支柱。


  為委屈的人說一句公道話。如某個同事工作很辛苦,卻總是遭到老闆的責罵或者同事的排擠,他受了委屈,你並不能為他直接解決問題,但是你可以為他說句公道話,讓他覺得還是有人明辨是非,並不是所有人都對他有誤解。雖然你成不了他的「青天大老爺」,但至少他肯定把你當作知己。


  我們說好話並不是為了玲瓏八面,但至少大家都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受周圍人歡迎的人,這樣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何樂而不為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