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唐代人才招聘會(1)
第535章 唐代人才招聘會(1)
強行按住心中的火氣,梅竹生拱手道:「學生頭上並無功名。」
「並無功名?也就是說連個秀才都沒考上?你諾大年紀還是個童生?」見梅竹生不接招,房遺愛再次加重語氣,輕蔑的道。
「嘴上無毛的小娃娃,說起話來為何如此老辣?擺明就是要跟老夫過不去!」
梅竹生暗啐一聲,不怒反笑道:「縣尊所言極是,學生年過五十,還只不過是個童生而已!」
「既然是童生,那如何能擔任本縣的刑名師爺?」見梅竹生養氣功夫極深,房遺愛索性耍起了下三濫的套路,直截了當的表明了自己的意圖,想要這老頭兒知難而退,或者臉上掛不住發火露出破綻才好。
不過令房遺愛萬沒想到的是,他越是言語激將,梅竹生就越是恭謙賠笑,「老夫雖然尚無功名,但本縣的財政、稅收、往來信箋、乃至於刑名審案和內衙收納都是由老夫一人完成的。」
「哦?身兼如此多的職務?這老頭兒倒有些本事!」房遺愛稍稍驚嘆,轉而開口問道:「那麼梅師爺,你在梅塢縣內衙當差有幾年了?」
梅竹生撫髯含笑,頗為自豪的說:「啟稟大人,學生從貞觀初年便到了內衙,算來今年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了。」
「第五個年頭?前後兩任縣令任職兩年死於河工,中間那個在任一年便得到升遷,如此說來,梅竹生豈不是全程經歷了前後三人縣令的任期?」
想到這裡,房遺愛低頭沉吟,心想,「梅竹生身兼許多職務,就連來往信箋也歸他管,這樣一來前後兩任縣令豈不是被他架空了?難怪會不明不白的死在修理河工的公務上,原來不過是一個空殼縣令!」
意識到其中利害關係,房遺愛思緒飛速轉動,心說:「梅竹生能歷經三任縣令而不被辭退,想來一定有他的門道,前兩任縣令的死因他絕對知道,說不準還有份呢!」
思忖利弊,房遺愛陡然生出了要培養心腹的念頭,抬眼看向梅竹生,含笑道:「梅師爺,你年紀這般大了,處理如此多的公務不覺得累嗎?」
梅竹生還以為房遺愛礙於他的才能,才會說出這番示弱的話兒,心生得意的他,撫髯道:「有道是能者多勞,雖然事物有些繁雜……」
梅竹生話說一半,思緒便被一聲極為洪亮的驚堂木聲震得亂成了一團。
「好!既然師爺這樣說,本縣身為官長理當體恤幕僚下屬,明天便在縣衙張貼告示,另行聘請幾位師爺來幫助梅師爺分擔公務。」
說完,梅竹生還想爭辯幾句,可房遺愛哪裡會給他這樣的機會,再拍驚堂木,起身道:「好了,今天就到這吧。明天記得早些來當差,別讓本縣一個一個去敲你們房門!」
房遺愛得意洋洋的走出公堂,懷揣著滿腹機謀去到內衙,觀看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要安身的住所去了。
房遺愛走後,梅竹生的臉色陡然沉了下來,拂袖冷哼一聲,「不知深淺的黃口孺子,城外的溝渠怕是又要多一個枉死水鬼了!」
「梅師爺,要不要請王都頭一塊商議商議?」為首捕快湊到梅竹生耳畔,小聲嘀咕。
「好,今晚在回夢樓備酒,老夫要與王都頭好好商議一番,順便查一查這小子的來頭!」梅竹生眸中閃過一絲陰鷙,語氣詭譎狡黠的輕吟道。
來到內衙,房遺愛信手踱步,環顧後院景色,之前在公堂上所生出的一肚子悶氣,這才漸漸落了下去。
「內衙雖然不比狀元府,但卻勝在清靜雅緻……」
「咦?院角的幾株竹子倒栽的極為恰當,莫非是那梅老頭兒種的?」房遺愛走到院角處,對著幾株竹子細細打量,心中頓時升起了些許困惑。
「老爺!」一聲極具熱情的語調響起,一個滿臉麻子,身著短襟、頭戴六合小帽的小廝,帶著笑容一路小跑到了房遺愛跟前兒。
房遺愛細細打量,見小廝年紀不過十二三歲,長得虎頭虎腦,頓時生氣了一絲親切感,「你是內衙的雜役?」
「俺叫八端,是前任太爺的貼身小廝……」八端話說到一半,忽的臉色一沉,雙手手指連連轉動,抬眼看向房遺愛道:「太爺不會辭退小的吧?」
「不會,我怎麼會辭退你呢。」房遺愛含笑打消八端的顧慮,想到他這奇特的名字,皺著眉頭道:「八端這名字是誰給你起的?你該不會姓王吧?」
見房遺愛留下自己,八端眉開眼笑,「俺姓陳,八端是前任縣令給起的名兒,說是要俺謹記孔聖人的八端呢。」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心中默念「八端……」,房遺愛微笑點頭,「好,這個名字起的好,前任縣令倒還有心。」
「八端,我來問你,這幾株竹子是誰種下的?」房遺愛指著身前的竹子道。
八端撓頭想了片刻,語調有些支吾的道:「聽前任太爺說,這些竹子原是前前前任太爺栽下的,後來前任太爺又增添了幾株,拼湊了八株青竹,說是要……要學著竹子的勁骨呢。」
聽聞竹子來源,房遺愛心中暗想,「沒想到前兩任縣令竟有如此風骨,只是在這關隴門閥環伺的河南道,出身寒門、山東士族的他們,想要一展抱負怕是如履薄冰,到最後……」
一聲長嘆,房遺愛喃喃道:「到最後只落得死於河工,仰面還鄉……哎!」
發過感慨后,房遺愛對八端說:「八端,夫人呢?」
「夫人在正廳呢,還賞給了俺一錢銀子,叫俺去買甜棗吃。」八端從腰間拿出一顆碎銀,眉開眼笑的道。
「好,你先下去歇著吧,有什麼事再來喊你。」說完,房遺愛踱步朝著正廳走去,心中則被前任縣令種下的竹子引得感慨萬千,更加確定了二人之死另有緣故的猜想。
內衙正廳中,只擺放著一桌二椅,後面便是兩間廂房,稍大的一間原是卧房保留不動,稍小的一間卻被秦京娘從雜貨間改成了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