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統一改革思想
“而且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真正的民主,那些整喊著民主口號,打著民主旗幟的國家,不過是給自己找了一張幹涉別國內政的遮羞布罷了。
現今外界之所以發生這麽大的變化主要是因為科技昌明,百姓民智大開罷了,這兩點才是我們新唐要抓的重點。”
李權誇讚道:“沒有最好的製度,隻有最適合的製度,閣老是大智慧啊。”
封建製度是李權的根基,他也是這個製度的最大獲益者,更是係統升級的前提,係統是李權最重要的東西,沒有它,李權還是遠東的一個普通鹹魚,所以他是不允許有任何人染指這一塊的,這是他的逆鱗,一旦有人想要多管閑事,動搖新唐的根本,那就是李權最大的敵人。
不死不休。
“對,閣老真智慧,陛下真聖明。”田敬和封平連忙心領神會,站在了正確的隊伍裏。
對於玩政治的人來,最重要的不是真理,而是政治正確,否則仕途無望隻是輕的,重則身死族滅也都有可能。
李權被他們的有些不好意思了,到底他當這個國王時間還短:“好了,我們繼續,你們兩位有什麽想的嘛?”
田敬作揖道:“陛下,當今世界和平,文明昌盛,是我們追趕其它國家的最好時期,我們新唐現在百廢待興,應該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所有的工作都應該圍繞經濟來,發展民生,提高百姓的生活質量,華國的發展路線就很適合我們,不過同時我們也必須注意精神文明建設,不能讓百姓被外界不好的思潮所影響。”
李權點了點頭,不做評價:“恩。”
田敬也不知道李權是個什麽意思,但還是硬著頭皮了很多對經濟建設非常有利的建議,讓李權刮目相看。
李權突然問道:“封侍郎有什麽要的?”
“額,臣補充一點,我們國家劣勢很大,國土,國民少,注定了不能所有的方麵都發展,所以必須找一個很好的突破口,最好結合我們自己的實際情況,集中優勢力量發展一個方向。”
“還有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是重點,每次社會進步,都是因為科技革命,所以我們需要非常重視科技,當務之急是加強國內的科學教育,調整課程,增加夜校,首先讓國民的思維觀念轉換過來。”封平完便低頭看著手中的茶杯不話了。
李權還是點了點頭,也不做評價,因為他們的都不錯,都很有道理,甚至出乎了李權的意料,自己以前還是看這些人了,以為都是一些因循守舊的保守派呢,這才會提前召見他們過來,就是為了統一思想,讓自己少些掣肘。
沒想到這些人睜眼看世界之後,求變的心情比他自己還要著急,倒是少了自己不少口舌。
結合新唐實際和係統,發展中成藥,等有錢了暴黑科技,這是他目前的大體思路,細節方麵還有待調整完善,最好能在這個過程中最大程度的惠及全國百姓。
民富國強才是李權最需要的。
等大家都完自己的想法,李權便直接開門見山道:“這次找三位前來,主要就是商討改革的事宜,明早朝,朕需要你們三人帶頭做好配合,全力推進改革的步伐,還有朕會提拔封侍郎為工部尚書,進內閣,領右次輔。”
“這。”三人聽後簡直難以置信,這提拔速度也太快了吧。
封平連忙反應過來,走到李權的前方恭敬的跪拜道:“臣,謝陛下隆恩,臣今後必為陛下,為新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平身吧。”李權看到對方的忠誠度大幅提升,頓時感覺非常滿意,至少是個言行合一的人,也不枉自己對他的看重。
姓名:封平
職務:新唐國工部侍郎
生命強度:09(普通成年人均值為1)
壽命:5/77
忠誠度:89
綜合能力6
突出能力:科研79
職位沒有發生變化,應該是需要在朝堂上正式任命才會生效。
“謝陛下。”封平完又坐了回去。
張賢、田敬看了封平幾眼,然後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他們都老了,可是封平正值壯年,就已經成了李權之下,政壇的第三號人物。
如果不出意外,將來很可能會繼田敬之後成為下下任內閣首輔,甚至超過田敬,成為下任內閣首輔也尤為可知,是新唐政壇迅速崛起的一顆新星。
李權沒有管下麵三人怎麽想的,在他眼裏,能者上,庸者下才是真理。
接著,他終於忍不住提出了從來新唐的第一他就想廢除一項陋習。
“改革的第一條就是廢除跪拜製度,想當年盛唐的時候也沒有動不動就跪拜呀,這都是後麵的朝代所影響的,既然我們是繼承盛唐,那我們就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今後除了登基大典或者盛大的祭祀之類的活動上保留這一項,其它時候一律不得隨意跪拜,男兒膝下有黃金。”
“而且這對膝蓋也不好,尤其是像閣老這樣的年邁之人。”李權收買人心道。
“這,多謝陛下體恤老臣,體恤萬民。”張賢知道,這個時候他是不能反駁的,而且這一條政策沒有傷及到任何人的利益,既然要改革,他沒道理不同意。
“第二個議題就比較大了,明確六部的具體職責,細分下屬職能部門,一定要責任到人,並增添幾個緊要的部門,我們要與時俱進,這樣才能提高新唐的行政效率,跟上時代的步伐。”“這一點需要三位回去好好思考一下了,明日大朝會上需要提出來,到時我們君臣來個頭腦風暴,爭取最短的時間裏把它定下來,前提必須是從新唐的實際出發,著眼未來,目的是為新唐的未來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
李權接著拋出了第二個議題,隻不過這個議題有點大,不但涉及到他們的自身利益,還會在新唐的官場上引發十二級的大地震,相信明的朝堂一定會非常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