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2章:君王之論
沈傲眯眼笑了笑,譏聲反問道「自古以來便有『立嫡以長』的宗法,但世民兄你那兄長卻是處處不及你。難不成,世民兄心裡就沒有點介懷或是不滿?」
「非是不滿,而是世民擔心大哥會成為另一個煬帝,若是如此,那我就罪大惡極了。」李世民這一次,沒有再掩飾內心的想法,而是直言回答道。但是他這話中的誠意究竟有幾分,就不得而知了。
恰逢此時,一個聲音從酒樓外傳來。尋著這聲音,沈傲和李世民皆轉頭望去。
只見酒樓外,迎面走來一名白衣女子。這女子身形修長優美,衣著作文士打扮,那一襲淡青長衫隨風拂楊,說不盡的閑適飄逸。她那背上掛著造型典雅的古劍,隱隱有一股正氣和慈悲,有股神聖不可侵犯的威嚴,平添了她三分英凜之氣。
她輕風如衣,頭戴著白紗斗笠輕緩的走入進來。
看到這女子身上獨有的氣質,沈傲當即便猜出眼前進來的這人,她是師妃暄!
上一次師妃暄化身秦川,臉上的妝容做過特殊的裝扮。若非如此,以師妃暄絕美的容貌去喬裝成男子,哪怕是個傻子也能辨識出她是女人來。
也不知是不是這師小豬怕被自己認出來的緣故,所以才帶著個白紗斗笠。
一身女裝打扮的她,漫步走到近前,不待沈傲和李世民二人說話,便直言道「剛才李兄說及令兄之事,不知有何打算?」
李世民目光有些瞭然的看了眼師妃暄,也不知此刻他腦中在思考著什麼,半響后,才道「那番話入了姑娘之耳,已是不該,如何繼續作公開討論?」
說歸這麼說,但實際上,在師妃暄出場的那一刻起,酒樓內除了沈傲他們這一桌外,早已沒有了旁人。
清場的要麼是慈航靜齋的人,要麼就是李世民刻意為之了。
師妃暄不願意以真面目視人,沈傲也樂得假裝不認識她,坐在一旁看戲。
原著中師妃暄是化名為秦川,來見李世民展開一番君王之論。而眼下,師妃暄雖是以女子的形象現身,但兩人所言的話,並無太多出入。
兩人的對話還在繼續,這時李世民正拍桌嘆道「我李世民豈是這種只顧已身利益,妄傷人命的人,姑娘說笑了!」
師妃暄冷然道「你不殺人,別人就來殺你。令兄比世民兄大上十歲,當年在太原起事時,他還在河東府,未曾參與大謀。一年之後,他卻被立為太子。在平常時期,這倒沒有什麼問題,但值此天下群雄競逐的時刻,世民兄在外身先士卒,衝鋒陷陣,斬關奪隘,殺敵取城,而他卻留在西京坐享其成。縱使世民兄心無異念,但令兄僅以年長而居正位,如何可令天下人心服,他難道不怕重演李密殺翟讓的歷史嗎?」
李世民臉容一沉,緩緩道「姑娘究竟是什麼人?竟能對我李家的事知道得如此清楚?」
師妃暄避而不答,油然道「世民兄若不想談這方面的事,不若讓我們改個話題好嗎?」
李世民復問道「姑娘尚有什麼話要說?」
「我想向世民兄請教為君之道。」
李世民盯著帶著面紗的師妃暄,皺眉道「姑娘若能說出問這個問題的道理,我李世民奉上答案又何妨。」
師妃暄平靜地道「我做人從來都是想到什麼就做什麼,很少會費神去想為何要怎麼做。剛才我正是想起世民兄設有一個『天策府』,專掌國之徵討,有長史、司馬各一人,從事郎中二人、軍諮祭酒二人,典簽四人,錄事二人,記室參軍事二人,功、倉、兵、騎、鉈、士六曹參軍各二人,參軍事六人、總共三十四人,儼如一個小朝廷,可見世民兄志不只在於區區征戰之事,才有感而問。」
李世民聽師妃暄如數家珍般詳列出天策府的組織細節,不由一陣目瞪口呆,啞口無言。
師妃暄繼而淡淡道「這理由夠充份嗎?」
李世民苦笑道「我服了!看來姑娘是有備而來,既是如此,也罷!」
嘆了口氣,李世民才回答道「所謂為君之道,首要懂得選賢任能,否則縱有最好的國策,但執行不得其人,施行時也將不得其法,一切都是徒然。」
師妃暄繼而問道「大亂之後,如何實現大治?」
看著師妃暄一本正經的詢問,沈傲在一旁暗自搖頭。
固然,眼下師妃暄的言行舉止有考驗李世民的成份在裡頭。但實際上對慈航靜齋來說,推選李世民為天下之主早已是內定的事情。
這般看來,師妃暄如今的舉措實在有些多此一舉了。
師妃暄這女人雖心地善良、心懷天下,可她很多的思想與行為舉止,都是在經過慈航靜齋潛移默化的洗腦。
換言之,師妃暄其實是慈航靜齋的一個傀儡。若是當這個傀儡有了自己的想法,思想與慈航靜齋背道而馳的話,那時她就會像石青璇的母親碧秀心一樣,被放棄乃至除去。
此刻,李世民不露山水,依舊在和師妃暄對答著。
「亂后易教,猶飢人易食,若為君者肯以身作則,針對前朝弊政,力行以靜求治的去奢省費之道,偃革興文,布德施惠,輕徭薄俺,必上下同心,人應如響,不疾而速,中土既安,遠人自服。」
聽完李世民的講述,師妃暄默然不語,目光突然轉投向沈傲,好一會兒才問道「劍仙沈先生,以為世民兄之論如何?」
若是這會兒,師妃暄問的人還是原著中那個徐子陵,那麼事情的進展必然會按照既定的路線走下去。
然而,沈傲不是徐子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