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章 親民書記
錢三運問:「有群眾說,長河鎮有塊鹽鹼地,周邊人煙稀少,適合建垃圾焚燒發電廠,是嗎?」
倪平和說:「是的,長河鎮有塊上千畝的鹽鹼地,但如果發電廠搬遷到那邊,招商引資、稅收都算長河鎮的,另外,還有一個問題,那塊鹽鹼地距離城區有二十多公里,運輸成本要提高不少,投資方肯定不願意乾的,除非重新簽訂合同。」
錢三運說:「增加的運輸成本可以由長河鎮承擔,這等好事他們自然求之不得,就像白白扔了一塊肉給他們,吃了肉,吐骨頭難道還要我們幫忙?」
倪平和說:「錢書記,我們辛辛苦苦爭來的項目,不能因為群眾上訪,就拱手送給人家吧,那樣一來,我們什麼好處都得不到了!」
錢三運笑道:「垃圾焚燒發電廠無論建在城關鎮,還是在長河鎮,都在我們含城縣境內啊。」
倪平和苦笑道:「錢書記,你是縣委常委,站在全縣的角度考慮問題,自然是沒錯的。我則站在城關鎮的立場上想問題,眼界不同,看問題當然不相同了。」
錢三運說:「這樣吧,我們現在就去西顧山看看。百聞不如一見,去看看再說。我來叫上楊鎮長,讓他一道去。」
西顧山位於城西郊區,離中心城市有一段距離。很多地方政府都是土地財政,靠賣地過日子,含城縣也不例外。但中心城市並沒有空地,征地拆遷成本太高,怎麼辦?城市擴圍,向郊區延伸。青山縣向城東發展,含城縣則向西發展。一般先搞好基礎設施建設,再搞好中小學、農貿市場、體育場、商場配套,這樣就有了人氣,土地就能賣出高價了。這是很多地方政府的套路。
西顧山是含城縣城西的一座小山,地勢不高,海拔只有二百多米。不過,在一馬平川的含城縣城區,能有一座小山已經很不錯了。山腳下還有一條河,河水很清澈,附近不少居民在這裡洗衣服洗菜。不過,由於居民環保意識不強,河岸上也有不少垃圾。
山腳下,已經建成了好幾個居民小區,還有幾個小區在建。應該說,這裡環境優雅,有山有水,可以爬山,夏天還可以下河游泳。在這附近建一座垃圾焚燒發電廠,或多或少會影響周邊環境,居民反對也在情理之中。
錢三運、楊志超和倪平和三人在周邊走了一遭,然後去了發電廠項目選址地。
項目選址地在山腳下,四周插上了紅旗,有幾個工人正在測量。這裡距離最近的小區有一兩公里,按照規定,超過一公里就是符合要求的。但是,依照現有的垃圾焚燒處理工藝水平,對居民生活的不利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垃圾焚燒時會產生煙氣、粉塵、廢水、噪音等一系列污染,配套建設的污水處理廠還可能會污染山腳下的河流水質。因此,居民的擔憂並不是多餘的。
「楊鎮長,這邊風景優美,你不覺得建一個大型垃圾焚燒發電廠大煞風景?」錢三運笑著問楊志超。
楊志超道:「話雖然這麼說,但是,在城關鎮實在找不到一個比西顧山更適合建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地方了,現有工藝水平是應該能將廢物排放量控制在一定範圍內的。錢書記,按照你的意思,是想將垃圾焚燒發電廠送給長河鎮,這樣一來,今年的招商引資任務就更艱巨了。」
錢三運道:「依我看,未必如此。我上午大致看了看我鎮的招商引資政策,對外來客商的優惠政策基本照搬照抄縣裡的,對招商有功人員的激勵措施不多,而且,招商方法也很有限,下一步,我們將梳理包括招商引資政策之內的相關規定,從制度上確保大家幹事創業的積極性。我們黨政班子成員,都要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充分利用現有的人脈資源開展招商引資工作。鎮政府對招商有功人員實行獎勵政策。當然,招商引資有一個前提,不能將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企業引進城關鎮,不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為了眼前利益,犧牲後人利益,是得不償失的。」
附近的居民聽說錢三運等鎮領導來到了垃圾焚燒發電廠的選址地,也陸續趕過來了,一下子就來了好幾十人。這其中就有一部分是今天去鎮政府上訪的居民。
居民你一言我一句的,表達了停建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強烈願望。有的居民還很激動,說了一些言辭激烈的話語。
錢三運站在人群中,大聲說:「大家靜一靜,我來說幾句。上午,部分群眾代辦去了我的辦公室,反映了一些問題,我們高度重視。你們前腳剛走出我的辦公室,我後腳就來到這裡,現場走訪調研。我們會認真聽取你們的意見,爭取提出一個讓大家都能接受的處理措施。」
有一個群眾大聲說道:「你們政府部門就知道糊弄百姓,我們是不會相信你們的,說一千道一萬,你們不在西顧山腳下建垃圾焚燒發電廠就行。否則,我們要發動所有居民抵制!」
有人鼓起掌來。一些圍觀群眾也跟著鼓起掌來。
這個群眾見大家鼓掌助威,精神大振,又開始發表「演講」:「如果鎮政府一意孤行,我們就去縣政府上訪,縣政府不解決問題,我們就去市政府。再不行,我們就去江州、去北京!」
有人振臂一呼:「上訪算我一個!」
又有很多人爭先恐後地說:「上訪也算我一個!」
場面一時失控。
今天上訪的小夥子代表也在現場,他大聲說道:「大家聽我說幾句,上午我們去了錢書記辦公室,當面反映了我們的訴求,錢書記態度很好,表態也很鼓舞人心,承諾三天後給予我們答覆。說實話,政府部門公信力不高,領導們推諉扯皮是司空見慣的事,但從我們前腳剛走,錢書記後腳就到這裡現場走訪調研這一細節看,錢書記與別的領導確實不太一樣。我們要相信錢書記,相信政府,這麼多天都等過來了,還在乎三天時間嗎?」
這些居民大多沒有什麼主見,人云亦云,聽小夥子這麼一說,覺得很有道理,私下裡竊竊私語,都覺得年輕的錢書記確實與別的官員不太一樣。
小夥子代表又嚷了一句:「大夥都散了吧,該幹什麼幹什麼,三天後,我們再去鎮政府討說法!」
圍觀人群陸續都散了。
錢三運苦笑著對楊志超說:「現在的群眾不好糊弄啊,三天後,我們還拿不出解決問題之策,這些居民真的會去縣政府上訪的,到頭來,我們的工作就很被動了!」
楊志超不以為然地說:「錢書記,我和老百姓打了幾十年的交道,深深了解他們的心理。他們的要求是無止盡的,只要一上訪一鬧事,我們就滿足他們的要求,那是慣壞了他們,久而久之,他們就養成了動輒上訪鬧事的習慣。很多時候,我們硬一硬,也就過去了。群眾像彈簧,看你強不強;你強他就弱,你弱他就強。」
錢三運說:「楊鎮長,我們這些官員和群眾打交道,很多時候缺少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假如你在這附近小區買了房子,你希望垃圾焚燒發電廠建在這裡嗎?」
楊志超氣呼呼地說:「錢書記,我不贊同你的看法。建垃圾焚燒發電廠,處理城區居民生活垃圾,還能發電,受益的是大多數百姓。我們出台任何一項政策,都不可能讓所有人受益,能做到絕大多數百姓受益,少數百姓受損的政策就是好政策。這樣吧,今年的招商引資工作由你主管,我不插手,完不成任務,不要找我就行!」
倪平和在一旁勸和:「楊鎮長,城關鎮處於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你作為一鎮之長,可不能撂挑子啊。招商引資工作有壓力,大家可以齊心協力想辦法。依我看,將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給長河鎮吧,要不然,這些居民三天兩頭上訪鬧事,我們啥事也幹不了!」
楊志超還是很克制的,倪平和這麼一勸和,也就不說話了。
錢三運也能理解楊志超的心情,實事求是地說,招進來一個項目並不容易,縣裡高度重視招商引資工作,並將招商引資工作納入考核,完不成任務的有相應的懲戒措施。
錢三運說:「這樣吧,下次的黨委擴大會議,將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建設作為一個議題,到時候大家集思廣益,看看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措施。」
楊志超不說話,掏出一根煙在猛抽。
如何做好城關鎮的招商引資工作,是錢三運這幾天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對經濟欠發達地區而言,招商引資無疑是拉動經濟超常規發展、跨越式前進,實現窪地崛起和彎道超車的有力「引擎」和重要推手。
過段時間,等鎮里制度建設工作完成後,他將前往江州,儘可能多爭取幾個項目落戶城關鎮。
鎮政府機關有食堂,就餐者還不少,不僅有鎮政府機關幹部,還有鎮財政所、文化站、農技站等七站八所的職工搭夥就餐。
食堂一樓是職工餐廳,二樓是包廂。有接待任務時,安排在二樓包廂。但城關鎮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副科級以上幹部不在一樓餐廳就餐,而是安排在二樓包廂。伙食相對好些,也便於黨政班子成員邊吃飯邊談工作。算是副科級以上幹部的一種特殊化,但由於長期以來都是這樣安排的,幹部職工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對。再說了,領導幹部什麼都和普通幹部職工一樣,沒有一點特殊化,誰還爭著當領導?
錢三運第一次去鎮政府食堂吃工作餐,黨政辦主任方誌鵬陪同。
在一樓餐廳,很多幹部職工排隊打飯。錢三運正要拿起餐盒,方誌鵬阻止了,說:「錢書記,你在二樓就餐。」
錢三運一愣,不解地問:「不是有接待任務才上二樓包廂嗎?」
方誌鵬解釋道:「錢書記,按照慣例,副科級以上領導幹部都在二樓包廂就餐,一方面減少排隊等候時間,另一方面,也便於各位領導邊就餐邊商談工作。」
錢三運笑著說:「吃飯都談工作,是不是太累了?領導幹部也是人,如果沒有什麼特殊情況,該吃飯時吃飯,該休息時休息,勞逸結合也是為了更好地工作嘛。我今後就在一樓餐廳就餐,其他領導去二樓包廂就餐,我沒有意見。」
錢三運其實心裡清楚,領導們在二樓就餐,更多的還是搞特殊化,在一樓餐廳就餐,就不能談工作?有那麼多保密事項不能讓普通幹部職工知曉?就是有需要保密的事項,不能在辦公室談?當然,他初來乍到,不可能立即動了領導幹部們的乳酪。
「錢書記,你如果不上二樓包廂,其他領導恐怕也不太好上樓了。」方誌鵬有些為難地說。
錢三運笑道:「方主任,我說了,領導們來一樓餐廳還是上二樓包廂,由他們自主決定,我不做干涉。」
方誌鵬無可奈何,只得拿起餐盒也在一樓餐廳排隊打飯。以前,方誌鵬是唯一不是副科級卻在二樓包廂就餐的機關幹部。
這時候,陸續有鎮領導前來就餐。他們習慣性地昂著頭,走樓梯上二樓。副鎮長左珊珊、倪平和及鎮長楊志超等人一道,眼尖的左珊珊突然發現了排隊打飯的錢三運,輕聲說:「錢書記在一樓餐廳排隊打飯呢。」
楊志超一愣,向打飯窗口望去,看到錢三運手拿飯盒,正在排隊。排在他前面的幾個年輕幹部出於禮貌,示意他插隊向前,但被他拒絕了。
楊志超沒有說話,心裡暗罵道:真他媽的會作秀!他停頓片刻,繼續邁著步伐,向二樓走去。
倪平和也跟著上了二樓。
左珊珊想了想,沒有跟著上二樓,而是在一樓餐廳排隊打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