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長大后我就成了你--7
時間跨入到了2000年的元月,學校文藝演出已經過去了四五天了,張鑫舟召集學校部分工會代表開會,他把文藝匯演給他的啟示分享給了與會的幾十個教師,並以此展開了自己的一些設想,大多是惠及教師、調動教師積極性的一系列規章制度,他談到了打算給李悅娣轉為正式教師的一些設想,與會的全體教師都認可校長的倡議。
正在大家討論如何把轉正的事上報教育局人事科的時候,張鑫舟的老同學明月鄉鄉長何隸書打來了電話,他說要將王婷和李悅娣調動到鄉文化站工作,張鑫舟多方解釋,說學校現在音樂教師緊缺,不能調整,更何況李悅娣是臨時代課教師,根本不能調動,鄉長最後發了脾氣,說:
「好你個張鑫舟,當了個校長就搞起小山頭了,我想問你,你在哪裡當校長,你在我的鄉中學當校長,你居然敢不聽我的,調你一兩個老師,就像動你小姨子一樣惱火,還想不想幹了」。
張鑫舟辯解到:「鄉長,你動我小姨子也沒有這麼惱火呀,我這裡一個蘿蔔一個坑,你拔走兩個,就是兩個坑,你叫我拿啥去填」。
鄉長:「少給我廢話,你當我不知道,前兩天才回來了三個音樂老師,你他媽都沒有地方安置,你今天給我來這套」。
張鑫舟:「我真是冤死了,人再多不能用,有什麼辦法,要不然把那三個都給你」。
鄉長:「我要你那個不能用的來幹啥,你少給我挑肥撿廋……我說鑫舟啊,你支持我一下又怎麼了,老同學,我虧不了你,我每年多給你撥上十萬塊錢總可以了吧」。
張鑫舟:「我說夥計,說實在的,不看我倆關係上,不要說十萬塊,十二萬我都不會給你的,還有,那個李悅娣都沒有轉正,你硬要,我給了,你得想辦法轉正呀」。
鄉長:「鑫舟啊,你不就是要錢嘛,老子也不欠你的帳,一口價,老子每年多給學校撥十二萬五千元,這下你該沒說的了吧,你說那個李悅娣沒轉正,你有門路轉,難道我沒有嘛,老東西,放心,老子說到做到」。
大家看著校長張鑫舟跟自己老同學鄉長打電話,知道李悅娣王婷要被鄉政府調走,真的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張鑫舟還好,調了他兩個人,學校得到了12.5萬元的補償,要是別的單位,調你的人連商量都不會有,直接下通知,你敢不放,還想不想混了。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強龍壓不過地頭蛇,認了吧,只是李悅娣有可能再也不能給自己的孩子們上課了,這一點非常可惜,好在鄉政府文化站離學校不遠,周六周日把他倆請回來,也不是不可能,李悅娣沒有轉正,調到鄉文化站,更容易轉正,對李悅娣來說也是一件好事情,好事就不要阻攔了,走吧,說來容易,真要走了,還是真的捨不得。
鄉長看重王婷和李悅娣的地方不是別的,一方面兩個女孩子,長相不錯,身段都好的不得了,其次是這兩個女孩子歌也唱得不錯,有文化,不土氣。倒不是鄉長想占倆個女孩子什麼便宜,關鍵是這些年來的外事活動越來越多,在有些能為鄉里爭取到利益的外事活動中,沒幾個像樣的女孩子出席,這個成功率就要小得多,有幾個小女生咿咿呀呀的胡亂說一通,這事就成了,說起來好像活動中的一幫人都是些色鬼,其實不然,活動中哪個人也不會多腳多手的動那個女孩子一下,關鍵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能有個養眼的女孩子在身邊晃來晃去,那感覺,他媽的多舒爽呀,再加上這兩女孩子都能唱幾句,那個氛圍多好,還有什麼事辦不成呢。
可是鄉里也不能這麼明目張胆的養倆個專職的公關人員,必須給他們一個合理的工作崗位,所以王婷被分配到鄉里文化站下的廣播站,做了播音員,李悅娣被安排在鄉文化站下的圖書館。
李悅娣莫名其妙的被調到了鄉文化站,容不得她說半個「不」字。要說這個鄉文化站,實際上就是一個鄉里的老年活動中心,文化站一年要組織幾台文藝演出,都是文化站里的工作人員排練的節目,悅娣每周一、三、五下午四點到五點,要到排練現場去排練節目,其餘時間就是在圖書館里陪著一幫七八十歲的老人看書看報,有時晚上去酒會上唱上一兩首歌。
在酒會上唱歌,在李悅娣看來,那就純粹是在褻瀆音樂。男男女女的一大幫人,個個吃得腦滿腸肥,酩酊大醉,只要是沒有當場死在桌子上。那酒就要一直喝下去,一桌人推杯換盞、觥籌交錯,酒過三巡,場面更加熱烈起來,原本不太熟的人也開始勾肩搭背稱兄道弟,在酒精的刺激下,大家說話的分貝無意間都提高了一倍,指點江山,評古論今,想當年金戈鐵馬,吳鉤看了,闌干拍斷,柯林頓、最後聯繫本單位。啥啥啥算個球,誰誰誰那是我兄弟,一句話的事兒,包在我身上了。
酒桌上談興正濃,把酒言歡。越到後來,越聽不下去,酒醉的人一句話能重複八遍,思維混亂,口齒含糊,根本不知道他要表達什麼意思,酒實在喝不下去了,在這關鍵時候,有人提議請如坐針氈的李悅娣王婷等唱幾首歌,唱歌就唱吧,可是哪有一個人聽的進去,就只是斜著眼睛盯人家身體,不停品味著眼前的美女,不分輕重的高聲打賭:「你看這姑娘長的多性感,多有那種感覺,你看著臉型,你看這身段,肯定還是個姑娘,你信不信」「你說是不是?兄弟,我說得對不對?」」兄弟,你過去驗一下貨,你敢嗎」?「滾,你想讓哥哥我丟飯碗,老子們是幹部,要那樣干,不敲掉你哥哥的飯碗」「去嘛,去驗貨嘛,飯碗敲了來找老弟我啥,你老哥,我們什麼感情,一句話的事,弟弟我給你擺的平平的」。
聽到這些品評,悅娣就想衝上去狠狠的扇他幾個大嘴巴,哪裡還有什麼心思唱歌,在這些人面前,就算是一頭母豬的發情時狂叫,也會引得那些人的喝彩,好不容易挨到了散場,大家在門口戀戀不捨依依惜別,手拉手互道珍重,千叮嚀萬囑咐:路上小心,到家了打個電話。醉得最厲害的那貨對所有人都不放心,挨個問:「你沒事兒吧?你沒事兒吧?」整個話別的過程大約需要一小時。與會人員對今晚的聚會給予高度評價,一致認為這是一次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繼往開來的大會,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並約定要把此項活動作為一項傳統保持下去,三天後易地再戰。
所有人都感覺今晚很爽,就李悅娣一個人覺得特噁心,特羞辱,特無聊。
鄉文化站的工作除了要去酒會上唱歌,就是一天到晚百無聊奈的呆在圖書館里陪著幾個老人看書看報,鄉里文化站也沒有學校那樣的音樂器材,尤其是沒有鋼琴這讓李悅娣大傷腦筋,好一陣子不練聲了,就覺得自己的嗓子都生鏽了,文化站離學校倒是不遠,步行也就那麼十來分鐘,自己以前在那裡訓練是合情合理的,現在哪裡能再去。王婷調走後,學校音樂備課組長落到了何平的身上,周玲並沒有被再次提為備課組長,李悅娣很想去找何平要一把樂器室的鑰匙。可十分擔心何平直接拒絕,因為自己已經不是學校得教師了,何平也知道李悅娣和周玲李梅梅得關係不是很融洽,何況何平還得和李梅梅、周玲交往,怎麼可能因為李悅娣去得罪他倆呢。
李悅娣一天七八個小時呆在圖書室,猶如坐牢一般,無聊透頂,看著圖書室里的一兩個老人看書,看報,於是自己也看報,看了無數張報紙,內容沒有任何區別,要麼是廣告,要麼就是對領導的活動予以歌功頌德。一天,他看到報紙上有一幅漫畫,華君武的《公牛擠奶》,悅娣覺得十分搞笑,於是她也想動手畫幾幅漫畫,可是她又沒有任何繪畫的基礎,越畫越難看,畫一幅,揉一幅,紙糰子丟了一地,沒有一張讓自己有那麼一點點好感。自己做不好,悅娣就覺得特別沒有意思,讀書吧,看小說,看言情小說,可是一想到晚上的陪酒會,就提不起精神來,哪裡看得進去什麼言情小說,言情小說那種細膩的情感描繪和現實生活中的那一幫直接賞析自己的體型的人實在是反差太過強烈,現實生活中的那幫男人們,想起就讓她感到噁心和羞辱。那種坐牛頭,吃猴頭的說法,說的可能這幫吃喝玩樂的公家人!
王婷的廣播站的工作要比李悅娣這邊忙很多,王婷是黨員,調到鄉里工作后,他似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一樣,一天到晚積極的不得了,她可能想通過這個廣播員的平台,走仕途吧,把以前和悅娣一起訓練的事早就拋到了九霄雲外,悅娣也不好去找她。
悅娣很想自己買一架鋼琴,哪怕是電鋼琴也行。算算自己的積蓄,在學校工作了半年,在這文化站上了一個月班,一共七個月的工資,餘下部分不到四百元錢,要是在南城的大地歌舞廳,一兩個月就可以買一架鋼琴,可是在這裡工作,要買鋼琴,可能只是一個夢想。她有點懊悔自己把所有的積蓄都給了孫策那個無底洞,自己留下點不好嗎,真是,搞得自己這麼緊巴。
孫策也真是,到美國也已經六七個月了,石沉大海一樣,一點音訊都沒有,到底要幹什麼呀,到底在忙些什麼呀,至於一點音訊也沒有嘛?唉,找個時間回趟家吧,回家問問孫叔叔,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初春的陽光照得人臉都有些微微的發燙,猶如愛人的親吻,總能喚醒人們沉睡的情致,那種和煦和溫柔讓人春潮湧動。草兒青青,調皮的張望著,擠眉弄眼,在微風中低聲呢喃;河邊的翠柳,揮動著長長的水袖,賣弄著柔雅的身姿,呼朋引伴,招蜂引蝶;田地里大片大片的油菜,綠得讓人心醉,結滿了羞澀的骨朵,期待著蝴蝶的臨幸。
悅娣踏上回家的路。一兩個月來,她成天呆在圖書室里,陪著一幫子老人們看書讀報,她的大腦都快要生鏽了,走出那個煩悶得圖書室,那種春的信息立刻如山洪一般灌注進了她的全身。走在自己十分熟悉得田間小路,每一個腳步都顯得那樣得實在,她完全沒有了上班時的那種發虛發飄得感覺。
她四下里張望,似乎什麼都在給她一種新鮮的視覺衝擊,這不是高中畢業那天回家遭遇狂風暴雨的那條田埂嗎,那不是劉家灣的牛棚嗎?那個半坡上的小路,是哥哥高一時,給自己第一次熱吻的地方,那個山坳,見證了哥哥……。還有那裡,那裡是二哥李悅河的歌聲,分開了孫策和自己的狂熱,悅娣一路回味,咀嚼著一切青澀的記憶殘片,中學時代的美好時光猶如電影一般在她的腦海中閃過。哥哥呀,你是個死人呀,春天都來了,你在那裡呀,好歹給個信無奈啊,春愁!
傷春並不是只在李悅娣身上體現,然而這種切身的感受實在讓人彷徨,悅娣一路思索,他想起了李清照的一首詞: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回家,回家去看看爹娘,她記得高中是老師說過一句非常經典的話,人們在遭遇困境時,呼爹喊娘,說明爹娘才是自己的真正的避風的港灣。她想起自己的爸爸媽媽怎樣的巴心巴肝的付出,可是幾個月來,自己做代課教師,很少回到家中,倒是兩個老傢伙時不時到學校來,今天帶上十幾個雞蛋,明天送來一小塊臘肉,幾節熏腸,後天送來一把鮮菜,有時也要拉著自己到服裝店買件新衣服,老傢伙知道,自己的工資就那麼一點點,有時的還要硬塞給自己幾十塊錢。莫名其妙的調到鄉里的文化站后,老傢伙們每周趕場都到她這裡來呆上半天,陪著悅娣照看的老人們讀書看報。悅娣雖然和父母見面的時間不少,可是怎麼都找不到一點回家的感覺,他真想把自己關進小房間,痛痛快快的大哭一場。
回家去看看叔叔,問問那個死人到底怎麼一回事,春天都來了,春天來了呀……
李悅娣回到家中,父親母親都有點喜出望外,孫家常發現悅娣回來了,也顧不得一切,帶著自己的老婆杜玉蘭,也前腳後腳的跟了進來,孫家常詢問完悅娣的工作情況后,問起兒子孫策與她的通信,悅娣告訴孫家常,從來都沒有收到過孫策的書信,孫家常十分的失落,他告訴悅娣,孫策自從離開家后,就和他們有過兩次通話,一次是到南城的當天,一次是到美國后,在學校報到后報了一個平安,就再也沒有通過電話,有時孫家常也想給孫策打電話,可是又不知道美國的電話如何打,更何況也沒有孫策在美國的電話號碼,老兩口在家急得團團轉,好不容易看到李悅娣回家來,本想孫策和悅娣應該有書信或者電話的來往,沒想到,那個死人就像石沉大海一樣,一點音訊也沒有,老兩口有一種不詳的感覺,李老漢多方安慰,老兩口才有點放下心來。
就在孫家常失落萬分的時候,郵遞員送來一封美國來的挂號信,李老漢的一家三口也跟著追了過來,書信孫策寄來的,孫家常的失落之情全消,他把書信交給悅娣,讓悅娣讀給他們聽。信中說,孫策到美國後由於水土不服,生好幾個月病,現在已經好了,為了不讓家中親人們擔心,所以沒有打電話和寫信,美國一切都很好,他已經在補習前一段時間生病落下的課程了,請家人不要擔心,信中還提到,讓悅娣抓緊學英語,條件成熟了,就通知悅娣到美國去,信中還寫清了孫策美國的電話號碼,只是時差是十二小時,打電話最好在北京時間晚上十二點以後。大家一顆懸著的心終於落了地。
五個人討論悅娣如何到美國去的事,孫家常兩口子的態度十分堅決,讓悅娣到美國,李老漢錢老太太意見完全不同,他們不希望悅娣去美國,2比2的辯論沒有結果,大家的意見,讓悅娣自己做主。這也是一個非常矛盾的抉擇,悅娣十分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