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明末逐鹿> 第239章 扶持魯王登基

第239章 扶持魯王登基

  金陵失守,皇帝投降。


  大明到了這個時候,真正是已經名存實亡。


  山海關總兵府內,公孫翊看罷聖旨,以及揚州李岩送來的八百裏文書。


  得知皇帝投降,金陵淪陷的消息,公孫翊也著實嚇了一跳。


  僅僅一個月時間,千裏防線竟然全線崩潰,這實在讓人難以想象。


  可卻偏偏發生了。


  “剛剛本督接到八百裏緊急軍報,流賊張獻忠所部兵馬已經攻占金陵城,皇上業已投降流賊,接下來咱們必須立刻趕回京師商議對策。”


  山海關總兵衙門內,待眾將到齊之後,公孫翊隨即把這個消息宣布了出去。


  “這麽說大明亡了?”王輔臣一愣,進而喜道:“既然大明亡了,合該主公登基為帝。”


  “混賬東西,說什麽胡話。”公孫翊眉頭一皺,立刻嗬斥道:“皇上投降了,但大明皇親貴胄尚在,咱們身為大明臣子,豈能僭越登基?”


  公孫翊在說出這話是,也是有意試探眾將之意,這個時候登基為帝,雖然條件不是很成熟,但若是文武大臣一致支持,倒也未嚐不可,但若是有人反對,那緩緩顯然更有利於收攏民心。


  “主公此言差矣,大明亡了,此乃天命如此,主公合該繼承大統。”胡心水剛受了責罰,所以這個時候他自是第一個跳了出來,表達支持之意。


  於公於私對他來說,公孫翊這個時候要是登基,那麽對於他來說都有莫大好處。


  “胡將軍說的好,天命在與主公,此時主公若在燕京登基,足以號召天下民心。”副將察罕也是一臉激動的附和道。


  公孫翊若是登基,那麽他無論是憑借從龍之功,還是兩位妹妹關係,都足以封侯,使得他的家族後代享受榮華富貴了。


  “我等誓死為皇上效命。”眾將對視一下,紛紛下跪拜道。


  “爾等這是要置我於死地乎?”公孫翊勃然變色道:“此事休要再提。”


  “王輔臣、謝成有你部率領步卒徐徐入京,察罕、班達海立刻點起騎兵回京。”


  說罷,公孫翊隨即拂袖而去。


  登基一事,公孫翊豈能與這些武夫共謀。


  這事隻有他回到京師,與宋獻策、方光琛、曹璣、陳新甲等三省六司等一幹官吏商議之後,才能做出最終決定。


  公孫翊率領騎兵大隊人馬剛剛抵達京師,便又接到江南的八百裏加急文書。


  這次的文書依舊是李岩發來的,內容說的是京城的一部分勳貴大臣,此時正在常州府駐紮,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史可法為首的朝中官吏。


  希望擁立駐蹕在杭州的潞王朱常芳建國理政。


  此時的史可法不知道的是,福建總督鄭芝龍等為首的地方勢力,不久之後便擁立此時流亡在衢州府的唐王朱聿鍵在福州監國稱帝。


  公孫翊在接到這份文書之後,就放棄了自己登基的念想。


  理由很簡單,那就是當今天下,大半的士人官吏,依舊認為大明才是正統,這個時候登基,就算日後一統天下,也會被曆史記上篡逆的罪名。


  而公孫翊現在還有一個心腹大患沒有除,那就是遼東建奴。


  在沒有滅了建奴之前,公孫翊不想看到自己的勢力範圍內出現**,因為一旦出現**,就會對他消滅建奴的戰略部署出現掣肘。


  相反若是這個時候建奴滅亡,他必然會毫不猶豫的登基,然後舉兵橫掃江南,然後西進與張獻忠決戰,一舉奠定誰主天下的大局。


  事實正如公孫翊所料,他剛踏進京城。


  三省六司的一眾官吏,便紛紛求見而來。


  公孫翊進入燕國公府,甚至連喘息的功夫都沒顧上,宋獻策、方光琛便聯袂而至。


  “主公,皇上被俘,南京淪陷,如今天下輿論洶洶,這個時候您當樹立個人威望,扶持新帝登基。”


  宋獻策作為公孫翊的結義兄弟,有些話他自是更好開口。


  他這態度也很明顯,那就是不讚成公孫翊此時登基。


  “主公,宋大人所言甚是,大明統治天下三百年,民心所向,江南半壁,士人大族多如牛毛,他們或許成事不足,但敗事卻有餘,這個時候登基,主公多年為大明盡忠,樹立起來的人望仁德就會一朝喪盡。”


  方光琛緊接著附和道。


  “曹璣為何還未到?”公孫翊看了二人一眼,笑道:“你們放心吧,這皇位我還不稀罕。”


  “曹大人,稍後便會趕到,他為人耿直,我二人怕他衝撞主公,故讓他容後而至。”宋獻策實話實說道。


  “你們真是小看我了。這些年大風大浪都走過來了,我還會在乎眼前這一年半載?”公孫翊苦笑一聲,道:“傳曹璣進來吧,當務之急,是該選擇一位皇親登基。”


  “主公,史可法擁立的潞王朱常芳,我們三人私下商議過,此事不妥。”


  方光琛頓了頓接著道:“如今張太後就在主公府邸,咱們正好把她抬出來,讓太後下懿旨,冊封魯王殿下監國,如此北方民心可定,南方亦可以傳檄而定。”


  “魯王朱以海?”公孫翊微微皺眉,說起來朱以海之兄朱以派,還是公孫翊一手除掉的,這個時候再扶朱以海登基,會不會形成掣肘?


  “主公放心,這幾年魯王一直都被咱們軟禁在兗州府,早已經成驚弓之鳥,對於主公他即便內心不服,但卻心懷驚懼,斷然不敢與主公作對。”


  說到陰謀詭計,把控人心,方光琛則是充滿自信。


  “那就讓張太後下懿旨,昭告天下,迎魯王朱以海入京登基。”公孫翊如今也不過二十出頭的年紀,他還有大把的年紀經營,到了如今他這個地步,他反而一點也不急了。


  如今對於他來說,消滅建奴,平定遼東,比什麽都更重要,皇位什麽的,等他滅了建奴,平定中原,那還不是唾手可得之事。


  很快三省六司的曹璣、陳新甲、金之俊、張晉彥、蔣拱宸、王業浩、郭鞏、以及禦史台的高爾儼、黨崇雅、順天知府趙廷臣等在京官員,依次進入大堂。


  “拜見主公!”


  “拜見燕國公!”


  在京的數十員官吏進入大堂之後,紛紛向公孫翊行禮,這些人當中,自然不是所有人都是公孫翊的心腹,也有部分官吏仍然是心向大明的。


  所以在稱呼上,也就有了差別。


  天啟皇帝的皇後張嫣,在公孫翊府邸,這是屬於絕密之事,也就公孫翊絕對心腹知道。


  當初公孫翊把她從金陵接出來後,就安排她去了海州的家宅居住,前次她隨眾女入京,也一直在燕國公府內,一直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自是無人知曉她的蹤跡。


  前太子朱慈烺登基之後,對外也是昭告太後前往清涼寺禮佛,至於後來之事,朝中紛亂不止,也就沒有人在關注她一個婦道人家的去向。


  但此刻公孫翊卻把盛裝而出的張嫣請了出來,著實驚了滿堂的在京官吏一下。


  在座的兵部司陳新甲、張晉彥、蔣拱宸、金之俊等人那都是見過張太後的,此刻再見皇後聖駕,眾人無不跪了下去。


  “叩見皇後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諸位卿家都平身吧。”頭戴鳳冠,身穿皇後衣袍的張嫣,盡顯高貴端莊的氣質,舉手投足之間,那股威嚴儀態,盡顯天潢貴胄的氣質。


  “本宮一個婦道人家,本不該管朝廷之事,可奈何如今天不佑大明,如今這江山破碎,皇位空缺。”


  “經燕國公奏請,哀家思慮再三,決定委任魯王為監國之位,不知諸位大人意下如何?”


  張嫣端坐在公孫翊剛才的位置上,而此刻公孫翊自是站到左上首的位置,把戲演得足足的。


  “微臣謹遵皇後娘娘懿旨。”公孫翊自是第一個就出班附和道。


  緊接著宋獻策、方光琛、曹璣三人也出班道:“謹遵皇後娘娘懿旨。”


  說起來張嫣到如今雖然經曆了幾個皇帝更替,但她的尊號卻一直還是崇禎給她上的懿安皇後尊號。


  之後的朱慈烺和朱由崧都未尊稱她為太後,之所以會這樣,還是因為張嫣出身寒微,家族又沒有能人,加上她入金陵不久,便又失蹤等原因。


  “謹遵皇後娘娘懿旨。”陳新甲等人見公孫翊帶頭擁護了,眾人自是紛紛躬身應道。


  “事不宜遲,還請燕國公早日迎接魯王入京登基。”張嫣頷首之餘,目不斜視的說道。


  “微臣領旨。”公孫翊欣然道。


  “具體事務,諸位愛卿商議便是,今日哀家乏了。”張嫣口諭之後,又用大寶蓋了印璽,便算完成儀式。


  張嫣懿安皇後這個名號,在如今的大明朝野,如今絕對具備足夠大的號召力,也深受一些忠於大明的臣子的擁戴。


  這不當這份皇後懿旨傳到江南,率領殘軍駐紮在常州府的史可法和應天巡撫張國維。


  以及從京城逃出來的大臣朱大典、宋之普、方逢年等人商議之下,最後決意擁護懿安皇後張嫣懿旨,北上擁護魯王朱以海繼位。


  “常州若失,江南必將淪陷,故某就不隨諸位北上了,請告訴新皇,臣在,常州則在。”史可法雖然同意魯王監國登基,但眼下常州、鬆江府空虛,他若是抽身離開,那麽這江南各州府隨時就會淪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