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鬆山大決戰(1)
四月十六日,公孫翊率領十五萬大軍,抵達鬆山城下。
十萬護國軍,三萬寧遠黃得功的兵馬,加上兩萬灤州宣府兩地抽調出來的兩萬人馬。
山海關總兵張國柱所部三萬人馬,這次主要負責後勤保障。
十五萬大軍出征,每日耗費的糧食,那都是數以萬計來計算,沒有強力的後勤保障,又哪裏會有勝利可言。
正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就是這個道理。
為了這次出征,公孫翊足足準備兩個多月,一共調集二十萬大軍,半年所需的糧草,分別囤積在山海關與寧遠城。
除了糧草,還有醫藥用品,冷兵器時代的大戰,其實死亡最大的原因往往不是在戰場上,而是死在沒來得及救治,導致傷勢加重而死亡。
為此公孫翊這次還征集了大量的醫藥用品,尤其是海州紡織局,更是加工家點的製造了大批的綁帶紗布。
其次是醫護人員,這次出征,後勤保障的大夫,人數就超過一千人。
糧食醫藥保障完善後,剩下就是兵器甲胄,對付建奴,用步卒,騎兵都不足以取勝。
公孫翊最大的倚仗便是火器,三月份開始,海州軍器局通過海上貿易局的船隻,從海州運輸了兩百門各種型號的紅夷大炮,運到永平州的灤河港口。
而燕京軍器局,從去歲開始就製造了大批的彈藥,以及火雷,總數量超過一萬枚。
除此之外,護國軍五個營,擁有火繩槍三萬支,平均子彈二十發。
而這些火器,就是公孫翊對付建奴最大的憑仗。
這次平遼,他的目標就是後金的盛京城。
鬆山城下,十五萬大軍連成一片,首尾相顧,圍繞鬆山東南兩翼擺開陣勢。
之所以沒有圍城,自是因為多爾袞的十一萬後金大軍,此時業已進駐鬆山城。
建奴十一萬大軍,一半居於城池,一半立於城北高地,與明軍展開対持。
雙方兵力相等,大戰雖然一觸即發,但彼此卻也是小心翼翼。
畢竟兩軍對壘,一個大意,便有可能導致全軍潰敗。
公孫翊中軍大帳,各營主將齊聚。
前營主將劉芳亮、左營主將郝搖旗、右營主將王輔臣、後營主將胡心水、中軍副將察罕、班達海。
以及公孫翊幕府中的陳子龍、顧炎武、張名振、陳近南外,還有灤州總兵黨守素、宣府副將李成棟,寧遠總兵黃得功。
其餘各營副將,則在軍前領軍,以防出現意外情況。
“如今正是雨季時節,這對於我軍的火器使用來說,存在不小的威脅。”
“所以我希望諸位將軍務必保存好火器彈藥的防雨工作。其次,明天開始,各營必須在軍陣前進行土工作業,挖掘塹壕渠道。”
“塹壕渠道的作用,有三大好處,第一個可以阻礙建奴騎兵的衝鋒,第二可以利於我軍火器射擊,第三有利於防水和掩護作用。”
“所以本王希望各營必須輪番上陣,不可怠慢。”
公孫翊抵達鬆山城下,剛剛立下營寨,便召開了這次軍前會議。
現在大軍抵達鬆山城下,在看到後金十一大軍鼎盛的軍容之後,他反而不急著決戰了。
因為公孫翊手中有糧,其次他遠征而來,士卒疲憊,正好借此休整一番。
相反建奴大軍以逸待勞,若是急著出戰,反而正中敵人下懷。
其次,公孫翊得到密報,建奴大軍糧草短缺,若是能夠拖延一些時日,建奴不說不攻自破,士氣必然衰竭。
進行土工作業,挖掘深溝塹壕,正是公孫翊準備打持久戰的策略。
深溝塹壕在冷兵器時代,之所以僅僅存在城池周圍,自然是冷兵器都是近身肉搏,深溝塹壕不利於兩軍決戰。
但發展到熱兵器時代,也就是火器時代,塹壕深溝,效果則是十分顯著明顯。
公孫翊現在軍中有兩百門紅夷大炮,三萬支火繩槍,彈藥充足,隻要抓住機會,一戰足以定乾坤。
但這個時候,公孫翊必須藏拙。
二百門紅夷大炮要是就這樣擺出來,那還不把建奴嚇跑了。
鬆山城如今在公孫翊眼中,那就是一輪齊射的事情。
但對於公孫翊來說,奪取鬆山鎮,根本沒有絲毫意義。
隻有消滅建奴的有生力量,才是此戰的關鍵。
“謹遵吳王之令。”眾將紛紛起身應道。
“中軍騎兵營,午後開始,開始佯攻鬆山城,吸引建奴注意力,我們要讓建奴動起來,隻有掌握戰場的主動權,才是製勝的法寶。”
公孫翊手中現在有三萬騎兵,相比建奴的騎兵人數,少了一半有餘。
根據情報顯示,建奴十一萬大軍,有七萬鐵騎,四萬步卒。
實際上七萬鐵騎正是建奴的核心戰鬥力,四萬步卒,更多還是保障騎兵後勤供給的作用。
“卑職遵令。”中軍騎兵營副將的察罕和班達海,都是沙場老將,在指揮騎兵作戰方麵,自是不用公孫翊操心。
“除此之外,諸位將軍必須做好士兵兄弟的思想工作,要嚴肅紀律,加強思想宣傳,護國會的骨幹要行動起來,做好帶頭模範作用。”
“這個時候,絕對不能出現逃兵,一旦發現一例,所在的哨伍連坐嚴懲,絕不姑息。”
公孫翊的軍隊之所以戰鬥力強悍,隻有兩個法寶,一是嚴明的紀律,二是長期刻苦的訓練。
“謹遵王爺軍令。”
“好,散會。”公孫翊向來令行禁止,自是不會再大會上滔滔不絕說廢話。
三萬中軍騎兵,分成兩個梯次,分別由察罕、劉如魁統率一萬人。
班達海、劉體仁統率一萬人。
輪番向鬆山城展開試探性的佯攻,城中的建奴兵馬,顯然也發現明軍隻是試探佯攻,並沒有大規模調動。
城頭上的建奴都統賴塔,在督促城頭守軍防備反擊之餘,遂向北山大營的多爾袞發出請示,是否出兵迎戰。
鬆山城北北山大營。
從地理上來看,建奴占據的北山大營位置,確實占據一定的地理優勢,因為它居高臨下,俯視鬆山城內城外。
呈四十五度坡度的地形,也利於騎兵發動突擊。
但這裏麵則有各先決條件,那就是必須雙方武器裝備同等的情況下,騎兵占據有利地形才能發揮最大的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