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罵教育的感想 二
嚴厲不是打罵,嚴厲威嚴應該來自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提升。
先要做到耐心,冷靜,有節製,敬認真,勤,感恩,勇,專,好學,你做到了,站那裏還用打。最怕隻要求孩子,放鬆自己。當然也不是自己做不好不能管,也不是你做好了就好管,做好了,相對好管。因為你不一定了解他是來幹什麽的,你幹的再好,你讓他當醫生,他不一定按你的做。愛因斯坦的母親拉小提琴,父親做生意,他卻是個物理學家。達爾文的父親是醫生,他卻是個生物學家。
一打就是很氣憤了,氣憤就會失去理智,失去理智什麽事都可能做的出來,這對自己也不好,一生氣就發脾氣打罵,養成了習慣。教育者不該身教這些,孩子不會做,做不好就生氣就打,失去理智罰許幾百遍作業,我想這已經氣瘋了。
為什麽不冷靜下來研究研究問題找更好的法,打罵對於那些被動學習的孩子是沒用的,象四年級他們太多不會了,從一年級就沒做好,每天連最基本的生字都沒學會,這樣持續下來能力也沒提高,這每天的學會生字就鍛煉了毅力,智力,執行力,我們卻不停做卷子,效率很低,老師孩子都很累,做的多,反而最基本的都沒堅持下來,生字都沒記下,課文不熟,這都讓孩子做不到,做這麽多卷子幹什麽,對於這樣的也不會啊!最主要的是要從一年級每天把生字學會,課文讀熟,要紮紮實實,弄不好這個生字課文什麽都不能幹,持續到四年級寫作業讀課文都不難了,不這樣到四年級就走不動了,不會的太多了,平常做的不少作業寫到十點都是應敷,效率很低。
對於被動的孩子需要付出許多去幫助,去協助克服,讓家長監督檢查作業也不現實,一般有這樣的孩子的家長,也做的不好,也沒這能力,既使有能力,也隻能在錯題上,在他不會的東西上,在重點上去幫一下。檢查一遍,就是自己做一遍,再講,這樣很好,但不是家長都行都有時間,老師是教一課,家長要管三課,老師都讓檢查,那還了得,行的家長,孩子都學習不孬。
嚴厲,打,罵他們都學不會了,有些無法做作業了,他們從一年級就沒做好。如果我們沒有好的方法沒能力也沒精力去幫助他,那麽為什麽還要再把教育者與被教育者關係搞壞,又打又罵,罰站還不行,還罰跪,打。這對以後的家庭也是個不幸,兩口子隻會動粗,不罵就打。這就是教的為了孩子愛孩子的法嗎?在互毆中也是彼此相愛了嗎?。
在說有的孩子心理很脆弱,他們許多方麵都還不健全,當眾辱罵,甚至還打,可能造成不幸。看新聞這樣的悲劇時常發生,有的學生遭到批評與辱罵就跳樓,這樣的事我想不通,難道沒有受過這挫折,象農村孩子經常打罵早皮了,一般不會出現這情況,但做為教育者,遇到的學生多,情況比較複雜,不能不慎,既使國家不禁止打罰孩子,作為教育者該小心,這規定決對不隻是對孩子好,也是對教育工作者的愛護,不然打罵粗暴就會成為家長便飯,理智智慧也就難以產生,容易出意外。
有的發達國家都立法不許父母辱罵孩子,別說打了。我想這也不一定能絕對禁止,但是可以防止你讓打罵成為主要教育方法,成為普遍現象,有損發達國家形象,你不能在教育的地方,在每一個家庭都充滿著暴力,動不動就生氣,動不動就打罵,你又不是孩子,還如此衝動,孩子從你身上能學什麽,從這方麵你又比孩子強多少。
看到一個故事,朱熹當年把孩子送別人教,自己做為哲學家也不教,一個原因是怕破壞父子感情,他可能知道做到耐心的教很難。現在父母嚴厲了也管不了,卻推給老師讓老師嚴厲點,多少老師又比家長好多少。
社會的前進是用暴力還是和平的方式,我想它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有關。多要求自己,提高自己,多想方法,多想策略,多學習,多探討問題達成共識,就會很好和平解決問題。
這需要長期的學習努力。到時就會發現,不是孩子學不會學不好不學,是自己能力有限。說的難聽點是自己也不行,要打該先打自己,要提高先提高自己才對。這樣就能搞好關係,經常打罵關係就壞了,教育的基礎就沒了,學教育的都該知道。經常打罵讓其學這是很愚蠢的,古代都是這樣的。應該是多提高自己,讓自己成為教育行家才正確。經常嫌孩子怪孩子怨孩子,毀了自己,也隻教了個嫌,怪,怨,也毀了孩子。
讓不學習的學生學對於一般父母是做不到的,對於高級知識份子的孩子也許不用做,他們都主動去學了,天生能讀能學。不是高級知識分子的家庭,孩子也有主動去學的,少。。
被動學習的孩子也許對課本上的東西沒感應,也不會主動攻克困難,從小也沒人長期輔助,這可能與遺傳有關,腦細胞無法與所學共振,高級知識份子學習的大腦結構可能改變並遺傳,從能人變成智人後直接生智人,大自然也可能造了這兩種人,父母也不愛讀書學習,生個讀書學習的孩子也比較困難,這也是為什麽一般家庭出不了清華北大,大部分清華北大都是高級知識份子家庭的原因。從能人到智人的突破不是很容易的事。
打罵不算文明,也不是民主,也不和諧,平等,也難自由,公正,也不會富強法治,現在想做到文明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