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不敢請耳 固所願也
“……實不相瞞,我此行出山的主要目的,便是為了找回自己忘卻的記憶。”
待到李曜講出所謂的出行緣由,鍾馗趕緊收回視線,施了一禮,歉然道:“沒想到李道友竟有如此曲折的經曆,看來是我唐突了,還請李道友見諒。”
李曜忙不迭地還禮道:“無妨,倒是我此前對鍾道兄不夠坦誠,實在慚愧之至。”
鍾馗疑惑地問道:“說起來,我不久前才路過了蜀地。李道友曾居於岷山,卻不知是在岷山一脈何處?”
李曜聞言,眼不眨心不跳地說出了自己早已準備好的答案:“鶴鳴山天穀洞。”
李曜之所以敢如此一說,便是因為她對鶴鳴山的地形和曆史淵源的熟悉和了解。
相傳先秦的馬成子、西漢的周義山都是在鶴鳴山飛升,而張道陵也是在鶴鳴山修行悟道之後才創立了天師道,她記得很清楚,鶴鳴山的後山地區,直到二十一世紀都沒有完全開發出來,其中便包括了張道陵在鶴鳴山的修煉場所天穀洞。
李曜記得後世的自己曾經進過一次天穀洞,天穀洞是生成在峭壁上的天然岩洞,需要手腳並用才能攀爬上去,由於洞內兩百米處的狹道遭到人為破壞而堵塞,因此無法窺得全貌,但古人說其“有二十四洞,應二十四氣”、“每過一氣,則一洞竅開,餘皆不見”,由此可見洞中深處的環境是非常危險的,所以李曜相信這個時代敢鑽進去玩命的人肯定極少。
李曜還相信,尊尹喜為祖師、主奉老子、崇尚五千文的樓觀道弟子不會費盡周折去拜訪崇奉諸神、研究仙方符的天師道的祖庭,因為前者主張“老子化胡”,以佛教徒為主要競爭對手,並且是所謂“真命天子”的堅定擁護者,而後者在分裂成南北兩派以前,總是壯大起來就會帶領百姓造“天子”的反,兩者過去根本不是一條道上的。
果不其然,李曜話音剛落,便聽鍾馗一臉訝然地說道:“我曾聽聞蜀中臨邛的道友說,通往天穀洞的路徑自北周武帝之時便已荒廢,沒想到李道友竟會在那裏修行,如此說來,令師尊該是一位隱修之士……”
鍾馗說著,忽然一頓,臉上現出恍然之色,隨即用略帶同情的語氣說道:“我有個看法,不知該不該向李道友講出來。”
李曜恭瑾地施禮道:“還請鍾道兄賜教。”
鍾馗鄭重地問道:“不過在說出看法前,容我先冒昧的問一句,李道友是否還記得令師尊的樣貌?”
俗話說“道不言壽”,道門中人一向重生惡死,最忌諱詢問年歲,是以鍾馗隻是詢問樣貌。
“自是記得。”李曜腦海中立即構思出一個魏晉風流名士般的形象,故作認真地回道:“吾師尊身長六尺,相貌清臒,須發皆白,長髯及胸,常穿鶴氅和青袍,麈尾從不離手,話音深沉凝重,平素喜食五石散。”
鍾馗聽到“須發皆白”,似乎更加肯定了心中的想法,可他聽到“五石散”的時候,看向李曜的眼神卻變得奇怪起來,便聽他念了聲“福生無量天尊”,語氣委婉地說道:“請恕我直言,令師尊三年未歸,且渺無音訊,恐怕已是修成大道,跨鶴飛升了。”
這個時代,出門遠行的人都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按時向親友傳遞消息,若是此人突然很長時間都沒有回份書信,便是很可能出事了,中唐時期李伯禽的獨子就是出遊後不知所蹤,從而導致詩仙李白一脈從此絕戶的。
當然了,鍾馗也覺得那位隱士有可能仍然在世,卻因為他想不出來的緣由,將李道友拋棄在了天穀洞。
畢竟,一個長期服用“五石散”的白發白胡子老頭,身邊養著這麽一個如花似玉的女弟子,無論是誰聽說了,都會覺得其用心可疑。
但見李道友說起這些卻是臉都沒紅一下,而且毫無媚態,狀若處子,鍾馗又感到有些慶幸,覺得那隱士應該還沒有因“五石散”的壯陽功效而做出什麽“為師不尊”的事情出來。
李曜自以為明白了對方的潛台詞,不由垂下雙眸,緊抿雙唇,努力扮出一副沉痛的模樣。
隻可惜,女兒身男兒心,哀傷的感情又醞釀得不太到位,於是李曜隻得不著痕跡地掐了自己一下,疼得她淚花兒立刻就淌了出來。
鍾馗見狀,暗暗自責,忙不迭地出言寬慰,待得李曜止住眼淚,關心地問道:“李道友既然不知自己道號,身上便也沒有度牒吧。”
聽到這話,李曜故作淒苦地歎了口氣,說道:“如果有的話,我也不用這麽麻煩了。鍾道兄有所不知,若非因蜀地有人說我是關中口音,我也不願意為了繞過葭萌關,跨越無數高山深澗來到關中了。”
鍾馗暗暗驚歎,思忖道:“蜀道之難,世人皆望而生畏。自己過關走正道都會遭遇猛獸,更何況去獨辟蹊徑,翻越巴山秦嶺,其中艱辛險阻,簡直教人無法想象,可她卻似毫無損傷。若她所說都是真的,其身負本領及毅力自不必說,來曆定然也是非凡,而且觀她衣著超常宛如仙家,卻似渾不自知,興許正是因患失魂症所致吧。”
鍾馗覺得李曜此前一番言辭在大體上已經說得通了,便認真地道:“李道友一口長安話,雖說聽起來不夠純正,但應該是京兆人氏無疑。可京兆地方法度森嚴,不似蜀地那般散漫,李道友若是過去尋親,沒有度牒的話,恐怕到時會寸步難行。”
李曜聞言,臉上閃過一絲訝然,便飛快地思量起來:“真沒想到袁二一家教我說的居然就是唐朝的長安話,難怪他們要在大坪寨耽擱下來,想來也是需要些時日才能聯係到親族去辦理入籍手續吧,卻不知自己搞到一份度牒需要多久……總之不管了,隻要能讓我正大光明地自由行動就行!”
思及此,李曜一咬牙根兒,如同一位有著崇高理想情操的偉人,將手中拂塵一揚,指著東北方向,麵色堅定地說道:“我曆經這一路艱辛,豈能就此止步!無論如何,我都要到長安走一趟!”
鍾馗心平氣和地說道:“李道友莫要激動,我或許能幫上一點忙,就是不知李道友願不願接受。”
當然願意了!李曜按捺住心中的喜悅,朝鍾馗深深一禮,懇切地說道:“還請鍾道兄為我指出一條明路。”
鍾馗鄭重地問道:“投入樓觀道,不知李道友願意否?”
費盡口舌,做足表演,繞了這麽多圈子,等的就是你這一句話啊!李曜沒有絲毫猶豫,斬釘截鐵地道:“不敢請耳,固所願也!”
膽在弦上走,貴在險中求。
縱使有樓觀中人識得平陽公主又如何?
有著比平陽公主年輕十歲的外形,有著與尋常女子迥異的言行舉止,而且現在還有鍾馗擔當向導和引薦人,李曜相信自己肯定有辦法讓他們所有人都以為:她,隻是一個與平陽公主樣貌相似的女人。
更何況,李曜編造出來的故事與她自己的真實經曆相比,說不定更容易使人相信。
畢竟,一個被皇帝老爹風光大葬,本該入土為安多時的女人,突然死而複生,絕對是這世上最讓人難以預料的事情,沒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