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英雌> 第二百九十章 論如何成為偉大的神棍

第二百九十章 論如何成為偉大的神棍

  武德八年,依舊是戰事頻發的一年。


  新春伊始,突厥和吐穀渾各自遣使入朝請求互市,李淵大喜,當即答應下來,唐朝借此購入巨量的牲畜,使得曆經喪亂的中原地區漸漸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然而好景不長,和平僅僅維持了一個春天,便因突厥人和吐穀渾人的突然發難而終止。


  四月,吐穀渾的黨項部趁唐軍疏於防備,長驅直入渭州,在襄武、鄣縣一帶燒殺擄掠,而在涼州,胡人睦伽陀與突厥裏應外合突襲姑臧,幾乎打破城池。


  沒過多久,頡利可汗親率大軍進攻靈州,李淵氣憤難當,決定以後降格對待突厥,不再書寫國書,一律改用詔書敕令。


  從七月開始,突厥和吐穀渾似乎商量好了一般,一而再再而三的騷擾犯境,戰火以燎原之勢,迅速波及了隴右與河朔的大部分地區。


  八月中旬,肅州刺史安修仁在且渠川擊滅睦伽陀,朝野上下還沒來得及高興,就收到了並州軍在太穀全師覆沒的消息。


  此一戰,頡利可汗對唐軍布下重圍,鄆州都督張德政及數萬唐軍將士死戰捐軀,中書侍郎溫彥博等幸存者淪為戰俘,並州道行軍總管張瑾僅以身免,使得李淵苦心經營的北方防禦體係受到了最嚴峻的挑戰。


  但巨大的犧牲與代價亦為唐軍換來了轉機,僅過了十數日,靈州都督任城王李道宗率部在靈州取得大勝,為唐朝扳回關鍵一局。


  此後,代州都督藺敗沒賀咄設於新城,霍國公柴紹退欲穀設於鄯州,右領軍將軍王君廓大破熱寒特勤於幽州,唐軍連戰連捷,成功地遏製了突厥人的攻勢。


  而吐穀渾人後來的幾次入侵,皆遭到了唐朝軍民的迎頭痛擊,被殺得落荒而逃。


  外部壓力稍緩,李淵又把心思轉移到了兒女身上。


  十月中旬,老皇帝終於解除了李曜的“禁足令”,讓她參與主持了下元節的祭祀大典。


  此事無疑向世人釋放了一個明確的信號:皇帝對明昭公主依然寵愛有加。


  於是祭典結束之後,許多久未光顧明園的貴客紛至遝來,白玉樓又恢複了往昔高朋滿座的盛況。


  然而,李曜住慣了恍若仙境般的終南山,再回到喧囂的塵世之中,卻感到有點不習慣了。


  李曜為了應付那些不得不接見的王侯公卿,很難騰出時間處理自己的事情,甚至有的時候,她不禁會想:“自己是不是回來的太早了?”


  呆在宗聖觀的一年時間裏,李曜其實過得很充實,為了把儲存在腦海裏的未來知識和先進理念全都記錄下來,經常日夜筆耕不輟。


  當然,由於有蘭韶英這個替身擋著,李曜也悄悄溜出去過幾次,甚至有一次還跑出了千裏之外。


  在祁黛雙與梁元度大婚的那天,李曜女扮男裝,改名換姓,化身為一個富家子弟,大搖大擺地登門送上賀禮,然後美滋滋地吃了一頓喜宴,又鬧了一回洞房,這才盡興離去。


  由始至終,李曜都沒有被別人認出來,直到後來祁黛雙看到一張留言條,才知道明昭公主竟然親自來過。


  而李曜前腳剛回到宗聖觀,就收到了鍾馗和呂道濟聯名寫給她的一封信,說他們抵達敦煌後,受到了當地文武官員和各大氏族的隆重歡迎,隻是剛入住明華觀的時候,他們出於謹慎,並沒有立刻采納李曜的提議來傳授經義,結果很快出現了“水土不服”的現象,每天前來聽講的人很多,但有意入道者卻寥寥無幾。


  為解決這個窘況,二人經過一番仔細琢磨和討論,決定嚐試采用李曜手劄裏麵最為他們認可的兩種辦法來進行傳教。


  第一種辦法是簡化教義,把繁瑣複雜的義理全部進行縮改,並減少原來門類眾多的齋醮科儀。


  對此,李曜在手劄中特意作了相應的解釋。


  她認為信仰源於恐懼,恐懼源於未知,而無知正是一種極易對未知事物產生恐懼的思想狀態。


  這個時代,大部分的百姓都是目不識丁的文盲,理解能力極其有限,可以說是無知的群體。


  換而言之,隻有盡量降低知識門檻,才會有更多的人願意接受道教的教義。


  同理,第二種辦法則是學習佛教的通俗化,將晦澀難懂的經書內容改編為淺顯平易的“變文”。


  講變文需要連說帶唱,按照當地的習俗,這項工作平常是由地位不高的人來擔任,對於擁有法師頭銜的呂道濟和鍾馗來說,實在有些紆尊降貴。


  不過好在刺史張護是個精明人,鍾馗、呂道濟在他麵前提起這個想法的第二天,就有兩個自稱擅長編撰和俗講變文的人請求拜入玄門。


  於是,鍾馗和呂道濟重新製定的講經方式,一經推出便受到了廣大士庶百姓的普遍歡迎,其中尤以改編自《逍遙遊》的寓言故事最受人追捧,結果不到一個月,兩人就招收到了上百名弟子,俗家信眾更是數以千計。


  李曜看完這封字裏行間透露著振奮之情的書信,不禁輕輕一歎:“看來隻有我親自出馬,才能把道教傳向全世界了。”


  李曜從來不相信神佛,但不代表她不懂得如何成為一名神棍,她隻是不屑去建立“太平道”、“白蓮教”那種全靠裝神弄鬼和耍小把戲欺騙愚昧民眾的宗教組織。


  因為人多未必能辦好事,一個教派若沒有嚴密的邏輯思想體係,生存能力再強,受眾再廣泛,也成不了大氣候。


  道教則不然,雖然存在很多缺陷,卻融匯了整個華夏文明的文化體係。


  而道家的哲學思想,更是華夏文明的根底。


  所以李曜將來的計劃,不止是讓道教成為擁有人口基數不亞於世界三大教的宗教,還要將華夏文化傳揚到整個世界。


  但是,鍾馗和呂道濟兩人明顯還不敢采用她擺在首位的建議,即消除從古至今嚴重製約道教發展的一個最致命的缺點森嚴的門派界限。


  道教內部長期形成的派別觀念,讓道眾們變成了各不統屬的團體,形同一盤散沙,如果不能製定統一的教義,根本無法打破這個屏障。


  在李曜心目中,最簡單有效的解決辦法,就是建立一個道教聯盟,先把其他道派吸引進來,然後再慢慢吞並,直至所有的聯盟成員徹底融合為一個真正的整體。


  而在對外傳播方麵,李曜更不會排斥使用非常手段。


  在特定的情況下,她也會積極學習天方教和基督教以武傳教,排除一切阻礙她前進腳步的人和事物。


  另外,她還認為應該汲取佛教後來在西域迅速衰敗的教訓,嚴禁大興土木營造那些勞民傷財的大型建築和雕像,更不準教徒利用宗教的名義盤剝和搜刮信眾的財物。


  隻不過,她若想順利實現上述的一切,還需要盡量擺脫李唐皇室的爭鬥才行……


  歲末一個清冷的早晨,太子李建成領著一個豆蔻少女來到了明園的大門前,微笑著道:“永寧,待會兒見到你姑母,可千萬莫要表現得太驚訝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