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第592章 不圖虛名

第592章 不圖虛名

  當天的歡迎晚宴,除了在省城負責主持養老項目日常工作的老薛,昌達集團董事會其餘成員,包括集團公司辦公室主任,都悉數出席。晚宴在縣城最頂級的酒店舉行,賓主近二十人,圍坐在特大型豪華包間的圓桌周圍,場麵甚為壯觀。


  作為主人,在酒桌上關雲天自然要以當地習俗招待客人,他率先舉杯,“朱總,侯總,凱源公司的各位領導,歡迎你們來昌達集團實地考察,為了咱們的初次相見,幹杯!”


  賓主夾了各自喜歡的菜品,關雲天再次舉杯相邀,“能跟凱源公司的各位領導相識,甚感榮幸,祝大家在昌達集團考察期間過得愉快!”


  當關雲天第三次帶頭舉杯時,他側身朝坐在主賓位置的老朱提議道:“朱總,為了圖個順利,這杯酒咱們六口喝幹。”


  老朱等人雖有些酒量,但不知道對方底細,便遲疑道:“關總海量,我們恐怕力不從心啊!”


  “朱總客氣,聽說你們那裏也是酒風豪爽之地。要不這樣吧,第一杯六口喝幹,以後便酒分量飲,盡力而為。”關雲天道。


  “好,關總很理解我們,那就按照你的提議,盡力而為!”


  觥籌交錯,酒桌上氣氛逐漸熱烈起來,因為客人們跟昌達集團的三位主要領導在下午進行了很好的交談,彼此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從酒局開始,雙方便沒有通常情況下初次見麵那種拘謹。


  因為雙方喝酒的人都比較豪爽,到了後來甚至不分彼此,整個酒局氣氛融洽,賓主都很滿意


  按照事先安排,第二天早餐後,葉佳怡帶著凱源公司老朱一行,由遠及近,先去北部山區參觀農業項目,從北部山區回到昌達大廈,已是上午十點多,利用這個間隙,去昌達製藥公司的各車間走馬觀花地轉了一圈。


  在昌達集團內部餐廳吃過午飯,司機把客人們送回賓館休息。下午兩點左右,葉佳怡帶著客人第一站去了昌達汽配公司,老朱一行第一次接觸精細機加工行業,對此很感興趣,在參觀過程中問道:“葉總,汽配產品事關車輛行駛安全,對產品質量要求極高,作為一家民營企業,職工大多為農民工,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你們是怎麽做到既保證產品質量,又能兼顧生產成本的?”


  凱源公司以前是體製內企業,職工都是政府部門按計劃分配的,所以,老朱對農民工存在一定的偏見。


  “朱總是不是擔心農民工文化程度不高,對生產技術的掌握不熟練,導致產品合格率低,最終拉升產品成本吧?”葉佳怡道。


  “是的,實際工作中你們是怎麽解決這些問題的?”


  葉佳怡停住腳步,“實際情況跟朱總的擔心恰恰相反,作為一個後來者,我們正是憑借過硬的產品質量、更高的產品合格率和較低的生產成本,參與汽配市場的競爭,不僅在劇烈的競爭中站穩了腳跟,而且成功進入了全國各大汽配市場,還成為名列全國前茅的整車生產企業的指定配件供應商。”


  “哦,怪不得生產規模這麽大,葉總,就憑這些農民工,你們是怎麽取得如此成就的?”


  葉佳怡莞爾一笑,“事情其實很簡單,我們做了兩件事,第一,重視管理,第二,重視人才。”


  “重視管理和

  (本章未完,請翻頁)

  人才,每家企業都會說這話,但實際操作又是另一回事兒。汽車零配件作為高端製造業,對員工要求很高,管理方麵,有葉總把關,自然沒有問題,但這些員工要達到要求,恐怕是件很難的事。”凱源公司侯總經理還有些懷疑。


  “管理方麵我們的確做到了精細化,至於員工,我們的招工條件要求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這還不是主要的原因,關鍵是新員工進廠後,必須通過三個月到半年的職業培訓,並且在培訓結束以後,需經考試合格才能上崗,培訓以後達不到要求的,一律辭退。所以,生產一線員工雖然都是農民工,但他們的操作技術即使跟體製內的國企央企的員工相比,也絲毫不差,甚至我們的要求更加嚴格。”葉佳怡道。


  從汽配分公司出來,葉佳怡領著客人去昌達動力公司參觀,這是前不久才改為這個名稱的,以前叫昌達集團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生產基地。


  進入廠區後,葉佳怡一邊領著客人們參觀,一邊做簡要介紹:“這個項目是我們跟一家大型科研機構聯合開發的,設計了三條生產線,分三期建設,預計年產高能蓄電池九萬套。一期工程於前年建成,隨著新能源汽車的逐漸普及,高能蓄電池的市場需求也在不斷擴大,根據市場需要,我們去年又建成了二期工程,從發展趨勢看,估計明年就要建設三期工程。”


  “按照歸類,這樣的項目屬於高新技術,你們跟科研單位聯合開發這樣的產品,是通過何種途徑得到相關信息的?”老侯對背後的原因更感興趣。


  “有句話叫機遇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這話放在這裏雖然不太恰當,但表達的意思差不太多。昌達集團脫離傳統產業以後,首先做了汽車零配件項目,盡管比較成功,但我們畢竟是一家大企業,原來就擁有兩三萬員工,光靠一個汽車零配件項目,不足以支撐起企業的規模,所以,我們一直在尋找新項目。當時,關總從省級部門得到一條內部消息,據說太陽能產業是全省重點發展的領域,於是,我們就開始了項目調研。”葉佳怡道。


  “後來怎麽又沒做太陽能產業呢?”客人問道。


  “集團公司委托我做項目調研,恰好我有個高中同學是學材料專業的,就是一會兒咱們要見到的童博士,那時他在一個國家級科研單位工作,一次跟他通電話時,無意之中聊起工作方麵的事,因為他的專業跟新能源有聯係,他對太陽能產業有所了解,我就向他谘詢太陽能方麵的問題,當得知我們單位要做跟太陽能產業配套的設備時,他向我潑了冷水,建議我們謹慎行事。”


  “哦,原來你們受到了高人指點!”


  “可以這麽說。當我把了解到的情況向關總匯報後,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視,當即決定跟童博士見麵,親自請教有關問題。現在回想起來,幸好當時聽從了童博士的建議,沒有做太陽能設備,否則,看看現在遍布全國的太陽能企業的慘狀,我們都感覺到後怕。”葉佳怡道。


  “後來怎麽想到了做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呢?”一位客人好奇地問。


  “歪打正著!當我們跟童博士見麵後,他從專家的角度向我們分析了太陽能產業的利弊和國內外現狀,我們覺得他說的在理,便決定放棄跟太陽能有關的產業規劃。但關總並不甘心,就昌達集團的情況,他問童博士還有沒有另外的建議,童博士

  (本章未完,請翻頁)

  便提到了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項目。”


  “這位童博士是蓄電池方麵的專家吧?”


  “他不做蓄電池,童博士讀的是材料專業,他研究蓄電池裏麵的電解質,但是,電解質是動力蓄電池最關鍵的材料。”


  “怎麽成了聯合開發呢?童博士的單位不就是做科研開發的嗎?”


  “沒錯,但他們的所有成果,還都停留在實驗室階段,如果不能實現工業化,他們那樣的小試成果便沒有多大意義。要實現工業化,必須經過中間放大試驗,才能為工業化生產提供各方麵依據,但是,放大試驗需要不菲的資金,而且還要配套很多基礎設施,那些條件他們單位都不具備。知道這一情況後,我們主動提出以對方的小試成果做依托,昌達集團出資金和配套設施,由兩個單位聯合開發動力蓄電池的中試技術。”葉佳怡解釋道。


  老朱不住地點頭讚同,“這種方式很好,雙方結合起來,各取所需,這才是真正的雙贏結果。”


  “是的,試驗完成以後,署名權完全歸對方,昌達集團隻要求享有技術成果百分之五十的權益。”


  “葉總,把署名權完全給對方,昌達集團做出的讓步是不是太大了?今後要是因為這方麵出現糾紛,你們就吃大虧了!”


  葉佳怡淡然道:“權益問題通過法律公證的程序,可以用書麵文件固定下來,誰也不能單方麵改變。署名權隻對體製內的人有用,因為涉及到他們的職稱晉升和工資福利,像我們這些體製外的人,對那些虛名沒有多大興趣,晉不晉職稱,跟工資福利沒啥關係,全憑自己對企業的貢獻。”


  “你們這樣把名譽拱手相送,對方一定很高興,葉總說得對,體製內的人太在乎成果署名等榮譽了,那的確關係到他們晉職稱、漲工資和分房子等福利。”老侯插話道。


  “所以,童博士願意跟昌達集團合作。”


  “這件事其實對童博士的影響並不大,因為按照成果署名的排序規則,他們那邊應該排135位,童博士排名第一沒啥問題,昌達集團這邊排在246位,我們讓渡的署名權,受益者是他們單位的其他人。當然,通過那次合作,他對昌達集團的確有了很好的印象。”葉佳怡道。


  “兩個單位聯合開發中試技術,取得成功後,順理成章地正好在昌達集團搞工業化生產,這個思路非常清晰。”


  “對方也看到了這一點,中間放大試驗完成以後,他們主動提出繼續跟昌達集團合作,把這項技術變成了實實在在的生產力。後續的投資建廠、市場開發和流動資金全由昌達集團負責,他們坐享其成,通過這一項目,對方每年從這裏得到的收益,成了他們單位最主要的經濟支柱。”


  離開昌達動力公司生產車間,已是下午三點半,葉佳怡讓客人們上車,去正在建設的廢舊蓄電池處理項目的工地轉了一圈,並把項目做了簡要介紹。


  “葉總,昌達集團一邊生產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一邊回收處理淘汰下來的廢舊蓄電池,這不就是所謂的循環經濟嗎?”凱源公司主管技術的辛總說道。


  “你要這麽理解也可以,但說實話,昌達集團做出的所有決策,完全基於公司自身情況,我們既不在乎那些口號,也不故意迎合什麽。”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