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7章 沙陀突厥
「如今伊州雖然拿下,但沙陀突厥依舊盤踞在蒲類海四周。」楊襲古在地圖上指著伊州城的西北說道,蒲類海就是今天的巴里坤湖,沙陀乃是西突厥的別部,此前一直生活在蒲類海東邊,雖然蒲類海和伊州城中間還隔著一座折羅漫山,但並不能完全隔斷沙陀突厥的威脅,如果大軍繼續向東進攻,就必須先解決沙陀突厥。
要不然,等大軍戰線拉長之後,沙陀突厥再從側翼殺出,斷了他們的糧道,那大軍就不戰自敗了。
「元正昔日多在龜茲,對北庭之事或不太清楚,老夫就給元正解說一二吧!」說著楊襲古就給沈隆說起了沙陀突厥的情況,言語之間也以老夫自稱,大有培養繼承人的意思。
「永徽年間,我大唐征討西突厥阿史那賀魯部﹐於沙陀突厥所居的處月地置金滿﹑沙陀二羈縻州,武皇在位時處月酋長沙陀金山因從征鐵勒有功﹐被授予金滿州都督;其後沙陀突厥一直居住此地,多次跟隨我大唐征戰。」
「然安史之亂后﹐北庭與大唐隔絕﹐沙陀突厥取道回紇來長安者備受回紇暴斂之苦,不得已之下朱邪盡忠帥七千帳歸附吐蕃,被封為統軍大論,此後吐蕃每與我大唐作戰,必派遣朱邪盡忠為先鋒。」大論乃是吐蕃官名,吐蕃謂「臣「為「論「,大相稱「論茝「,亦稱「大論「。
這些情況沈隆在史書上見過,但聽楊襲古親口說出,卻又別是一番滋味,朱邪盡忠投降吐蕃也是逼不得已啊。
或許說起吐蕃大家都不以為然,但在唐時,吐蕃卻是不折不扣的大國,起疆域鼎盛時西起蔥嶺與大食接壤,東至現今隴右、劍南,北起天山山脈以南、居延海,南至青藏高原南麓與印度次大陸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與天竺接壤,可謂幅員遼闊,其國力之強盛就算放眼全球,當時也能排進前五,歸降這樣的敵人並不可恥。
朱邪盡忠投降吐蕃也沒撈到什麼好處,每次打仗都被逼著當炮灰,十年後回鶻攻佔涼州,吐蕃以沙陀駐地靠近涼州為理由,試圖將其再次遷往黃河以西的高原地區,沙陀不願西遷,朱邪盡忠率全體部眾投奔大唐,吐蕃一路追殺,沙陀人且戰且走,三萬人中僅剩下兩千人到達靈州,朱邪盡忠也戰死沙場。
這就是西域各部落的出境啊,沙陀突厥能抽出七千帳,在西域也不算是小勢力了,結果還是被逼得如此難受,更何況那些在荒漠戈壁上苟延殘喘的雜胡?沈隆現在越來越能領會到康廣德他們為啥一聽說能成為大唐子民就這般激動了。
「當初北庭陷落之時,也是朱邪盡忠做的先鋒,不過事後他並沒有落到什麼好處,好處全被吐蕃人拿了。」說起這位北庭陷落的元兇之一,楊襲古臉上怒容呈現。
「都護且放心,此戰末將定要取來那朱邪盡忠的首級來祭奠殞身在北庭城中的同袍!」沈隆才不管朱邪盡忠有多不得已,只要他敢攻打大唐,那就是大唐的敵人,下一戰必定要滅了沙陀,朱邪盡忠絕對是死定了!
日後沙陀殘部有部分被大唐安置到山西一代,大唐名將李克用,建立後唐的李存勖,建立後晉是石敬瑭,建立後漢的劉知遠,乃至宋時党項人的首領李繼遷、李元昊都是沙陀人的後裔,如果沈隆順利將朱邪盡忠解決,那麼在這個世界,大概就不會有這些人了吧。
「伊州如今在我等手中,已經隔斷了吐蕃和沙陀突厥的聯繫,而且朱邪盡忠在聽聞伊州陷落之後,定會親自領兵來救,元正只需以逸待勞便可!」楊襲古依然將指揮這次戰鬥的任務交給了沈隆,此前攻打庭州、伊州,見識的是他攻城戰的本事,如今剛好利用這次機會看看他野戰是不是也如此厲害。
「末將明白!」沈隆領會了楊襲古的意思,不由得有些感動,要是沒有他的支持,自己想統領如此大軍恐怕還得一段時間吧?
感動之餘,沈隆又開始同情起沙陀人了,他們跟著吐蕃人落不到什麼好處,還得處處來給吐蕃賣命,伊州城的諸般好處他們落不到,有敵人來進攻了他們還得過來援助,這日子也太苦逼了吧?
換個角度考慮,就算如此苦逼,朱邪盡忠還是不願意脫離吐蕃歸順回鶻,當初回鶻壓榨他們倒是有多狠啊?怪不得幾十年後回鶻就因為壓榨過甚被境內的黠嘎斯擊敗,果然殘暴的統治都不會長久。
可惜了,要不是朱邪盡忠身上背著貢獻庭州這般不可饒恕的罪責,說不定只要大唐稍微示好下,朱邪盡忠就屁顛屁顛領著沙陀突厥來歸順了,像他們的祖先那般為大唐征戰。
但是吐蕃隔斷隴右河西和北庭都護府陷落已經讓大唐在西域的影響大大衰弱,因此朱邪盡忠就必須當這個嚇唬猴子的雞,讓西域各部看看,大唐依舊不可輕辱。
從蒲類海到伊州僅有一條路可走,沈隆他們也不用費神,直接率領大軍在路口等著就行了,果然,沒過幾日,探馬就送來消息,朱邪盡忠盡啟沙陀大軍直奔著伊州城來了。
收到消息后,頡於伽斯和楊襲古馬上召集手下軍議,一聽說又要打仗,康廣德等雜胡頭領紛紛兩眼放光,前幾天才打過一仗,現在又打,那豈不是等收拾完朱邪盡忠,再打一仗就可以獲得候選瀚海軍的資格了?
於是康廣德等人紛紛慶祝,「守捉,此戰讓小人打先鋒吧?小人定會為守捉取了那朱邪盡忠的首級!」
「守捉,我等上一戰沒趕上,此戰就讓小人去吧!」這些日子,又有一批雜胡來到大唐的旌旗下,哭著喊著要自帶乾糧為大唐打仗了。
「哈哈,爾等想為大唐效力的心意本守捉看到了!爾等大可放心,此戰爾等統統都有份!」沈隆哈哈大笑,這可比指揮自己的人打仗愜意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