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4章 人都有私心(900月票加更)
「楊巡,你這個年紀應該還在上學吧?怎麼自己出來做生意了?」沈隆存了藉機招攬楊巡的心思,於是故意說起了這個話題。
「我家孩子多,家裡窮供不起那麼多人念書,我是老大,總得先顧著弟弟妹妹,所以就出來自己想辦法掙錢了。」楊巡又端起了酒杯,「來,東寶哥,我敬你一杯,可惜咱們後山沒有你這樣的領導,要不然我也不用退學了。」
小雷家如今雖然才剛剛脫貧,可對於教育,沈隆卻是很捨得下本錢,不光在村裡重修了學校,那些在公社、在縣裡讀初中、高中的孩子,但凡是家裡有困難的,村委會就會出面幫忙,為他們解決後顧之憂,讓他們好好讀書。
當然,也不是沒有那種鼠目寸光的,覺得如今村裡日子好過了,在磚廠拿的工資比縣城國企工人還要多,所以想攛掇著讀高中的孩子退學回來考飼料廠,然後被沈隆一頓怒罵懟了回去,更放出話來,誰家要是敢讓孩子退學,他全家都別想在村裡的廠子上班了,加上如今大學生還非常金貴,總算是剎住了這股子風氣。
其它村子就沒這麼好運了,如今上學的學費雖然不高,可現在農村家裡孩子多,要是每個孩子都讀書,不是殷食人家還真撐不住,所以像楊巡這樣的情況很常見。
沈隆和楊巡喝了這杯酒,然後說道,「楊巡啊,你現在這樣走街串巷做小買賣也不是辦法啊?那天要是抓投機倒把你可是得進去。」
就和農村的改革一樣,在市場經濟這塊兒,政策也是在不斷變化的,時緊時松,從溫州的八大王到傻子瓜子的年廣久,這些改革開放之初的商海弄潮兒都遭遇過不同程度的打擊,電視劇里,楊巡也真的被抓進去過,還是宋運輝找到徐縣長才放出來的。
楊巡苦笑道,「那我也沒辦法啊,我也想去正式單位上班,可沒人要我啊,留在家裡種地,我弟弟妹妹的學費、課本費怎麼解決?」而且他心思活絡,實在是不願意留在家裡種地。
「你要是願意,就來我們小雷家上班吧!我瞅著你這能說會道的,肯定能幹好銷售的工作,接下來我們小雷家的飼料廠馬上就要建成了,你先幫著我們賣豬飼料,然後十月份跟我一塊兒去羊城參加廣交會去,咱們把東西賣給老外去!」楊巡用饅頭換雞蛋估計也賺不了太多錢,沈隆覺得小雷家的工作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一聽說是小雷家招人,還能去羊城,楊巡頓時就動心,不過他心思細,想著如今十里八鄉誰都想去小雷家幹活,可小雷家基本只要本村人,於是遲疑地問道,「要是能去小雷家幹活兒當然好了,不過我一個外人,方便去么?」
「你要說光有一把子力氣想干苦力賺錢的,那我們小雷家真不缺,眼下也不會招外人;不過對於有真本事的人,我們小雷家還是很歡迎的,就我們現在那磚廠,有幾個大師傅就是老書記從外村請來的,他們拿的工資比小雷家的工人都高,也沒誰說個不是!只要你有本事幫我們小雷家把產品賣出去,晾誰也說不出話來。」小雷家要發展,光靠本村人肯定不行。
「你去了之後,我一個月給你開五十塊工資,東西賣得好還有獎金,我琢磨著,就你這本事,一個月賺一百多兩百說不定都不是問題!」沈隆給楊巡算了一筆賬。
「小楊巡,你就聽你姐夫的,你姐夫看人准,說你行就肯定能行。」宋運萍當年沒少受楊巡的母親照顧,現在當然希望楊巡能過得好一些。
「你去了先試用一個月,等表現合格了就轉正,我們小雷家可有規矩,在小雷家上班的人,就能讓他們家的子弟來咱們村的小學讀書,你姐就是學校的老師,她的本事你應該知道,有她當老師,你那些弟弟妹妹將來肯定能考上大學。」沈隆又加了一把火。
這番話終於打動了楊巡,他又端起了酒杯,「東寶哥,姐,我謝謝你們,你們倆放心,我去了肯定不會給你們丟臉。」
吃過飯,楊巡要幫著沈隆把饅頭送到小雷家,沈隆沒讓,「你自個先回去吧,給你家裡說說,然後收拾收拾,明天一早來小雷家。」開啥玩笑,俺和萍萍倆人慢慢溜達回去多有情調,再加上你這個電燈泡算啥?
回到家裡,宋運萍將遇到楊巡的事情和宋運輝說了一遍,宋運輝得知自己兒時的小夥伴也要到小雷家了,感到非常高興,「一會兒我把宿舍收拾收拾,就先讓楊巡和我住一個屋好了。」
宋運輝和張衛東他們暫時住在小雷家小學的教師宿舍里,原本他可以住在沈隆家裡,不過他覺得還是和安雲大學的同學住在一起更好一些,沈隆則琢磨著,他估計還是有點接受不了自己的姐姐已經嫁人了吧。
第二天一早,沈隆剛到村委會,就看到楊巡已經來了,正拿著掃帚幫忙打掃衛生呢,這又讓沈隆對他多了幾分好感,別的不說,就人家這勤快勁就很能給人好感,做銷售的就是要這樣。
「楊巡,你這還沒報到呢,就開始幹活了?來,歇著吧,我和你說道說道小雷家的事兒。」沈隆勸道。
「哥,我不累,一會兒就好,我來給你倒水。」楊巡三下五除二把活干好,雷士根、史紅偉、四寶和老五他們也到村委會了。
「來,我給你們介紹下,這是後山的楊巡,別看這孩子年紀不大,可腦子活絡,說話嘴甜,是個干銷售的好材料!先讓他在小雷家實習一個月,幹得好再給他轉正。」沈隆給眾人介紹了一番。
雷士根等人歡迎了兩句,四寶的臉色可是馬上就變了,「哥,這活兒一向不都是我乾的么?」
哎,不管啥時候,這人啊都有私心,沈隆嘆了口氣,他覺得小雷家想要全村一起致富,難的不是找到好項目,而是如何跟村民的私心作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