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6章 大明海軍第一戰
「這些商人將賺到的銀子熔化重鑄,鑄成每個一千斤的大銀球,滑不留手,就算有賊人進了他們的藏寶庫,也沒辦法拿走,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這麼大的銀球,就是鬼見了也發愁,故而名曰鬼見愁!」丁修給沈隆介紹道,「微臣當時也是叫了許多人,又用上繩索撬棍之類的傢伙,才把這些鬼見愁運出來的。」
沈隆無語地搖頭,哎,你說你們賺了這麼多錢就藏在自己家裡,對大明、對天下的百姓到底有什麼好處呢?你就算是吃了喝了也能促進消費啊。
江南的商人還能買地、開設工坊、參加海貿,多少也能讓當地的經濟活躍些,解決不少人的就業問題;像他們這樣只會把銀子藏在家裡的,就只能讓大明失去流通貨幣,加大通貨緊縮,從而導致經濟越來越差。
所以沈隆肯定不會像他們一樣把這些銀子都藏在自家的寶庫中,錢要花出去才有意義啊,等回到書房之中,他馬上招來曹化淳和陸文昭,「鄭芝龍和俞咨皋那邊究竟怎麼樣了?艦隊可練好了?可有缺錢的地方?」
花錢也是有講究的,這麼多錢可以說是買什麼什麼就肯定漲價,所以也不能隨便花,投資到海軍上面倒是不錯,上次抄沒京城勛貴的家產,除去其他開支,興建一支艦隊差不多夠了,現在剛好用這筆錢建第二支艦隊。
「啟稟陛下,孫巡撫已經幫他們打造好了所有的戰艦還有火炮,俞總兵和鄭總兵正帶著士卒們日夜操練呢!或許再過些日子,他們的奏摺就該送到京城了!」曹化淳馬上回答道。
「如此甚好,等他們的奏摺到了,就讓他們進京一趟吧!」沈隆滿意地點點頭,現在也該讓大明的艦隊重新進入大洋了。
「奴婢遵旨。」曹化淳馬上記了下來,然後說起了另一件事,「陛下,倒是有不少海商找到了孫巡撫,想讓登萊船廠幫他們打造商船,孫巡撫暫且沒敢答應。」
「他們想要海船?當然可以,不過不能在登萊船廠造,眼下他們還要幫朕打造第二支艦隊呢!」對於這些有志於參與海貿的商人,沈隆還是很支持的,畢竟要開啟大明的大航海時代,光靠海軍可是不夠的,這些商人能從海貿中賺到錢,才會有更多的大明百姓將目光投向大洋,才會參與進來。
「傳朕的旨意,讓孫元化從船廠中挑選得力工匠,前往松江興建新的船廠,那些想要海船的商戶,就拿銀子來入股吧,到時候等船廠正式開工,第一批商船先給他們。」這時候民間的資金也要用上,光靠朝廷的錢那可不夠。
「還有,海事學堂的教員也派一批去松江,在那兒也建個海事學堂,同樣讓那些商人入股,誰出了錢誰就有資格推薦人入學。」既然蓋了船廠,那你們也幫著修個學校吧,想要做海貿光有船可不行,還得有水手、船長,這些人才就要靠海事學校培養了。
第一個船廠和海事學堂建在了登萊,主要負責控制渤海海域以及東海,拱衛京城的安全,進攻北方的建奴和東邊的島國;第二個船廠和海事學堂則建在松江,主要針對江南的商戶,為他們提供商船,同時控制東海。
至於第三個船廠和海事學堂沈隆則打算放到虎糾,和第二個相比,軍事作用要大一些,這裡將成為大明開發大員島的基地。
還有一個沈隆還在猶豫中,從地理位置的角度來說似乎放在瓊島更好一些,這些距離東南亞更近,但考慮到瓊島如今真的是太窮了,還沒有開發好,把船廠和海事學堂建設在這裡多有不妥,或許建在香江更好一些,這裡靠近花都,可以依託花都的資源發展。
當然,這些事情還需要慢慢考慮,暫且急不來,眼下最要緊的就是等俞咨皋和鄭芝龍將大明第一支海軍艦隊練好。
過了些日子,俞咨皋和鄭芝龍應召進京,向沈隆彙報了艦隊的最新情況,這些新型戰艦還有火炮大大出乎了他們的預料,倆人都非常興奮,「陛下,這些戰艦遠勝紅毛夷的夾板大船,還請陛下下旨,讓我二人率軍南下,把大員島上的紅毛夷趕走!」
「爾等打算如何作戰?」沈隆將他們帶到作戰室里,對著大員島周圍的海圖問道,這次叫他們來就是為了這件事,聽了之後馬上考問起他們,想看看他們這段時間有沒有進步。
「啟稟陛下,紅毛夷主要駐紮在這兩個地方…….」俞咨皋和鄭芝龍都打過荷蘭人,對他們的情況清楚地很,而且也猜到了這次陛下召自己進京的目的,所以提前做了不少工作,應對地還算妥帖。
讓沈隆更感到欣慰的是,俞咨皋和鄭芝龍似乎沒了往日的矛盾,彼此的合作頗為默契;不過沈隆轉念一想就明白了,以前他倆都在閩地,那麼大點的地方可容不下兩條蛟龍;而現如今沈隆早就說了,大明會興建多支艦隊,到時候他們各自率領一支,都有大好的前途,因此過去那點恩怨早就不算啥了。
「如此便好!你二人回登萊之後,就按照這個方略做吧!朕會下旨讓熊文燦做好接應!」攻打大員島,必然要以福建為進攻基地;軍火什麼的可以從登萊多帶一些,但蔬菜糧食淡水之類的,就得熊文燦幫忙供應了。
「爾等這次可是牛刀殺雞,大員島上的紅毛夷不值一提,務必小心為上,給朕打出一個完勝來!」如今荷蘭人在大員島上可沒多少駐軍,戰船實力也遠不及俞咨皋和鄭芝龍的艦隊,這他倆要是打輸,那還不如去上吊呢。
「微臣遵旨!」要是以前,俞咨皋和鄭芝龍還會有些擔心,但現在,有了如此強大的艦隊,區區荷蘭人真的不值一提。
「這隻不過是讓你們練練兵而已,等拿下大員島之後,才是真正的大仗!」沈隆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