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院子里,白穎宇、白景怡、白景雙、白景武、白景陸、白敬業、白敬生、白敬功、胡總管和兒子胡玉銘,還有白家第四代幾個小娃娃,一律的新衣新帽,頗具喜慶氣氛,一大群人亂亂鬨哄站在院中聊天,都等著老太太出來呢。
白景雙問白敬功,「聽說你這趟去安國差事辦得挺好?現在幾年級了?還得幾年畢業?」
白敬功胸前吊個照相機,準備拿來給老太太拍照,聽到二伯詢問,馬上回答,「那都是塗二爺和許先生照顧我,今天大學四年級,眼看著就要畢業了。」白敬功的年齡倒是比電視劇里大了那麼一些。
白景雙嘆道,「時間過得還真是快啊,怎麼,今兒不上課?」
白敬功答道,「奶奶七十大壽,我請了三天假!」
「缺的功課回頭可得補上,不能落下了。」白敬業看著白敬功,心頭微微嘆息,哎,以後伺候爹娘的事兒只能交給你們了。
老太太終於出來了,院里的人忙閃開一條路,人們亂鬨哄地說著祝壽的話,白敬功舉起相機拍照,鎂光燈「撲「地一閃。白氏文一愣,「嚇了我一跳!「
老宅大門口,白文氏在人們簇擁下剛出大門又愣住了,門前停著一輛嶄新的福特小汽車,後面跟著一大串馬車、黃包車、大車。
沈隆忙打開車門,「鑾駕預備多時了,請老佛爺上車,這是兒子孝敬老佛爺的壽禮!」眾人歡呼叫好。
白文氏高興地在人們攙扶下上了汽車,沈隆坐到了司機旁,老太太又招呼白敬業、白敬功和坐在她旁邊,大家紛紛奔向自己的馬車、黃包車。
沈隆吩咐司機,「大寶,開慢點兒,叫後邊兒都跟上。「汽車起動,後面跟著長長的車隊向衚衕口駛去。
海淀花園,汽車停在門口,景琦扶白文氏下車。祝壽的人們跑了出來,管家站在門口高喊,「二老太太駕到!」
進了大門地下鋪的全是「藏紅花」式樣的花紋,祝老太太福壽綿長,白文氏的腳踩在滿地的「藏紅花「上,在人們簇擁下緩緩前行,進了院內,二十名和尚列隊恭迎,住持和尚躬身合十道,「二老太太千秋,多福多壽。」
白文氏忙合十還禮,後面跟著四個托著大方盤的僕人送上禮物,「這是二老太太送各位高僧每人一身燙金的袈裟,這個金缽是專門敬方丈您的。」
壽堂院裡面,七十盆牡丹擺成一個大壽字,布在院當中,管家再次高喊,「七十盆牡丹仙子賀壽,二老太太壽比南山!」
白文氏笑著點頭,在人們簇擁下進了壽堂,壽堂內迎面掛著「釋迎「、「藥師「、「阿彌陀佛「三世像,兩排長條大案擺滿了客人們送的壽禮。
見沈隆和白玉婷扶白文氏走進,管家忙上前指著裝有大米、小米、高粱米、黑米、雞頭米的五個小口袋解說道,「二老太太請看這五色米,這是大老太爺特意派人從西安送來的,五穀豐登,四季興旺!」
白文氏感慨,「大哥看破浮華,超世脫俗了!」
老太太入座之後,以沈隆、玉婷為首,白氏子弟站了一片,全跪下了,在司禮「一叩首」、「二叩首」……聲中,眾人磕了三次頭方站起。
白文氏開心地散發賞錢,然後又是放生又是賞錢的,好不熱鬧,路過的老百姓見了都羨慕不已,全都誇白家老太太有福氣。
忙完這些就開始唱戲,依舊請的是萬筱菊,這回白玉婷就更不看了,她正抱著孩子哄呢,這已經是她第二個孩子了,夫妻倆美滿著呢,沈隆看著這一幕心裡嘆道,這人吶就是不能太閑了,一閑下來就容易出事兒,無所事事的白玉婷把心思都放在了戲子身上,充實起來的白玉婷有家庭、有事業,比電視劇里那位可要幸福多了。
白敬業湊在老太太面前不知道說了什麼,引得老太太哈哈大笑,他估計也知道這是自己能陪老太太過的最後一個生日了,所以盡量不想留下遺憾。
白敬功則和自己的同學們在一起,只是他旁邊的那位就不是高月玲了,畢竟白敬功的年紀比電視劇里大了兩歲,讀書的時間也早了兩年,自然不能和高月玲再成同學,他旁邊的男同學裡面也沒有何洛甫。
不過沈隆並不擔心白敬功和白佳莉找不到對象,雖然沒了高月玲,可看白敬功和另一名女同學有說有笑的樣子,他倆肯定有點啥;而白佳莉因為家庭美滿,自然不像電視劇里那位一樣孤僻冷漠,正接過一個男同學給她遞過來的蘋果吃著呢。
這男同學沈隆也暗地裡打聽過了,是本分人家的孩子,在醫學研究上有點天賦,日後應該會專心研究,白佳莉跟了他沈隆也不用擔心孩子守寡了。
到了喝酒的時候,白敬業拿著酒壺酒杯,從老太太那兒開始敬起,然後白家的家人們一個個往下敬,誰都沒有錯過。
大傢伙兒也沒覺得有啥奇怪的,都以為白敬業剛從國外回來不久,和這些親戚許久沒見所以專門來喝一杯,只有沈隆一個人知道,他這是在告別。
「奶奶,您這精神可好著呢,再過些年,我陪您過百歲大壽!」白敬業說著吉祥話。
「那感情好,我要是活到一百歲,就能看見你抱孫子了!」老太太樂呵呵說道,旁邊的沈隆微微嘆息,別說看他抱孫子了,就是看他抱兒子都難啊,這事兒你還是交給敬功吧。
老太太的壽宴持續了三天,全家人好生熱鬧了一番,壽宴過後,大傢伙兒都該忙啥忙啥去了,白敬功回了學校,白景陸回了西安,還帶上了全家人給白穎園的禮物,白景雙則去了成都,如今成都分號歸他管著。
這天一早,白穎宇就滿院子的找白敬業呢,「敬業那兒去了,今天晚上你得跟我走,舞會都準備好了。」
然而白敬業卻一直沒出來,最後大傢伙兒才在白敬業的書桌上看到了一封信,這孩子離家出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