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群穿大明> 第四十四章 基礎

第四十四章 基礎

  在登陸大建設中,幾乎靠著巴拿馬萬噸貨船物資一力撐起的希望港一期工程,現在都快已經接近尾聲,這批大明交戰後獲得不少俘虜,使得本就快結束的建設工期更是提前完成。


  一期工程的能源保障,以光伏板遍布希望堡各建築屋頂,田獨河沿河多條小水渠農用微型發電機組,組網並成以儲能為主的微型發電站,試行計劃製的供應,給各個用能大戶。


  若不是登陸之初,靠萬噸貨輪所帶少量水泥建材等物資,前期最先建造鋼鐵廠、水泥廠等耗盡前。


  希望港水泥廠在幾天內就實現土造法投產,憑前期集訓地培訓與大家的集思廣益模擬,在真正登陸後找到了合適礦、砂等就立馬試產。


  在有了少量出產後加大投產,才保證希望港接下來的其他工程有序進行,但產能的不足,還是讓不少工程隻得用珍貴水泥打打地基之用。


  “眾位,二期工程名單已確定,大家看看還有什麽意見,沒有就開始投票,這份提案是根據各單位實際情況規劃,你們的每一票都決定希望港後續進展,切不可有私心作祟,擾亂項目正常施工!”徐安岼罕見帶敲打形式發話。


  因為在這幾天,上次分配好的俘虜等提案項目中,有個別議員為自身部門利益,公然拉幫結派的找到李浩然。


  以各種方式軟磨硬泡逼得他沒有辦法,之後更是找到徐安岼哪去訴苦,才有了這次會議的婉轉提醒。


  這次投票大家很幹脆,不僅此次會議全票通過,更在會議中對完善工程方麵的細節加以指正。


  如二期工程,以重要度和實際情況若要進行更改,需議長徐安岼本人簽字,直接找負責人李浩然也沒用,要不就自己部門解決等等。


  “接下來的議程,請各議員匯報各自部門進度,發展上的難題與未來規劃,大家各抒己見解決存在問題,為籌委會共同目標添磚加瓦,謝謝大家!”徐安岼主持會議說道。


  自古民以食為天,徐安岼首先請了兼仁農業部部長的仲嵐峰議員首先發言,對這次會議內容,仲嵐峰也早做好充分準備。


  仲嵐峰先是清了清嗓子,沉穩的說道:“我農業部雖隻有52人,但在大家的鼎力幫助下,一期建成的簡易大棚育種基地,在半月內成功完成了首批種子的出苗任務並移栽成功,首批登陸後的無土栽培土豆工程,漲勢喜人……。


  但是!新開墾耕地麵積實在太少,農業部需要更多的土地與農民,照料作物與開發耕地,你們可要知道!一個月後我們的儲備糧食就要見底!遠水解不了近渴啊,我提議貿易經商必須立即展開了!”


  “仲議員請坐。仲老以52歲知天年的年紀,不辭辛苦為大家不餓著肚子在努力,仲老說的很好,手裏有糧心中才能不慌。


  關於商貿這塊,一直都在穩步進行,如今戰事已平,繳獲明船也在一期簡易船塢維修,預計這兩天就能下水,幕曉菱議員也安排好人組成了新的商務組……。”徐安岼在聽完仲嵐峰匯報後,簡要把籌備中的安排簡要說了出來。

  接著就是工業部石勇發言,工業部乃是在公司時期就開始籌建,大家對其親兒子待遇也認可,萬噸貨輪上裝載的水泥就是被希望堡和工業口廠房地基給幾乎消耗用光,可見其重視程度。


  連同樣重要的發電水渠,除了第一條有使用船上的,其餘的都是在土造法水泥廠投產後,優先供應下才完成另外幾條的表麵硬化。


  再根據每日分配水泥,新增水渠數量,直到把農用水電發電機用光,才停止水渠的修建。


  並且,工業部所占希望堡向榆林角一側廠區,不僅麵積最大也是地勢最平的一段,其各大廠內部安裝的各種器械。


  如蒸汽機、高爐、轉爐、平爐、鍛壓、鍛造、車削、鑽削等,都是淘來的古董級機械設備為主,但還有不少現代工業設備也很不錯,特別是幾套國產高精密數控機床,更被視為工業部的寶貝。


  工業部加上其他幾個部門指定所帶設備,足足占去5-6萬噸載重的巴拿馬運河萬噸級散貨船一半載重。


  特別是工業部選的以水力、蒸汽為主,電力為輔的老設備重量都不輕,在落地改造組裝後,盡可能讓其在缺少各種能源物資的情況,恢複其功能運轉,好為以後製造其他符合當代情況的輕重工業設備而努力。


  可惜,工業部對這批老古董的改造組裝進度很慢,不然以現有能源供應與采掘煤炭、鐵礦量。


  讓這些在沉睡中的設備運行起來都很困難,不僅工人短缺是一大掣肘,改造後適應新環境也是很大一挑戰。


  “咳咳,大家都別這樣看我啊,能源部雖然得了俘虜一半份額,這不已經在出產了嘛,雖然這點份量杯水車薪。


  能源有多關鍵相信大家都知道,但二期工程水電站建設,若調集俘虜去修水壩,那礦山本就不多的產量就要停產了,所以不是我貪得無厭不放人,而是形勢所迫啊!要知道,挖礦的俘虜就這幾天,已經因意外事故死了3人,具體情況資料中我有詳細描述,我絕對反對籌委會的人下礦……。”


  李聰議員身為能源部部長,他當然想火力、水電等手段都用上,好解決日益增長的用電量,免除手下與自己老是被各部門催促與投訴。


  但火力發電所需的煤炭,首先供應給了工業部鐵廠,自己部門不少人對其有所不滿,但也無濟於事。


  若不是李聰力排眾議,不顧山高路遠,經常希望港與礦區兩頭跑,頻繁去各處慰問解決問題,更用俘虜替代早期挖礦的人,不然礦山那邊的籌委會自己人早就鬧起來了。


  而方誌偉領導的科技部更慘,130人的龐大隊伍幾乎被肢解,除醫療組、化工組還在他實際管轄。


  其餘被各部門借調不見回歸,如工業部自身專業人士借走有關機械設計沾邊的研究員,農業部借走相關人員等等。


  方誌偉不僅幫忙提供意見,還主動提供有關人員名單,助力解決各部門困擾問題,幸福並痛苦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