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武俠仙俠>撿骨人> 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子風波

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子風波

  我又轉頭看了看我們跑過來的那條路,之前我還在心裡恐懼還在害怕,因為我們剛從那麼恐怖的環境里逃脫出來,心情一時之間難以平復,但是在經過張大姐和我說的這一系列發生在她身邊的事情之後,原本的恐懼都被悲壯代替,實在是太難以置信,甚至在聽完之後想要打人的衝動。


  那個坑裡的我們也並不能夠確認到底是不是三子,按照老張的說法,他是將三子送到了孩子媽媽那裡,而他的行事作風,一切都是錢最重要,所以如果在殺死自己的兒子,和把他賣掉換錢這兩個可能性來說,我覺得他更加傾向於後者,所以在我看來他把三子賣掉的可能性最大。


  現在對於這家人來說,在他們看來活著倒不如死了來的乾脆,但是在丫頭看來,可能他們活著也就是最好的。


  但是這也只是老張的一面之詞,所以到底是不是三子,這個還有待確認,只是這一晚上下來,先是在山上,再然後是來到了這個樹林里,現在我的心情已經平復下來,但是我卻更加覺得疑惑,無緣無故出現了這麼多不明的屍體,本來是以尋找張大姐兒子的屍體為主要目的,但是現在找到了兩具,卻都不是張大姐兒子。


  更加讓人疑惑的,剛剛我用手機拍攝下來的東西,光是當時我拍攝我們右邊方向,樹上掛著的目測大概就有十個人左右,而在我們身後蹲著的那群孩子,目測竟然有十五個人左右,這個數字簡直讓人驚心,大人就先不說,光說孩子,那些孩子的年齡看起來也就在五六歲,是誰這麼殘忍的對待孩子,我心中疑慮實在太多。


  「張大姐,這昨晚山上的那個和坑裡的這個,不會都是你們村的人吧?」我決定從張大姐這裡獲取更多的信息。


  「之前山上的那個我不知道,但是剛剛坑裡的那個很有可能就是三子,因為我們之前也分析過,丫頭之所以有那麼大的反應,可能並不是因為老張將三子給賣掉了,如果真的是賣掉了那就代表人還活著,一切都還有希望,但是我們分析丫頭的反應,覺得十有八九老張是把三子害死了。」張大姐和我說道。


  「之前山上的那個,我看著年齡應該在五十多歲,因為骨骼已經開始老化了,身高在一米七多一點,應該是常年做農活,所以頸椎肩膀變形的厲害。」我將自己的看法說了出來。


  聽完我的說法,張大姐歪著腦袋想了一下,似乎是在腦海里尋找著能和我說的以上信息相符合的人。


  「這麼一想的話,還的確很有可能就是咱們村裡的人,村裡一直有個老頭,也算是個少有的好人吧,一輩子不爭不搶,到五十多了沒有娶個媳婦,這樣說起來他好像也的確消失了,很長時間了,因為是個孤家寡人,所以村裡面也沒有多少人注意到他,這樣一說的話可能就是他吧。」


  張大給了我一個模稜兩可的回答,這樣下來我們就沒有辦法確定這兩個屍體究竟是不是張家村的村民,若是知道真相的話,出於好心,我還是會幫幫他們,但是現在我卻沒有辦法。


  「其實這樣說吧,我大概就能確定他們就是咱們村的,只是我現在還不能確定,他們是我們村裡面的誰,畢竟不可能說,根據年齡和身高就能完全確定下來這個人的身份,畢竟同齡的同身高的也是有不少,所以說咱們雖然沒有辦法確定他們是誰,但是我能確定他們就是張家村的。」


  張大姐肯定的回答讓我有些摸不著頭腦,又說是又說不是,事情有很多種可能性,萬一這些人是路過的行人呢,這也是很有可能性的,那麼為什麼張大姐如此確定呢?

  「你有什麼根據說明他們是張家村的人?」我將心中的疑慮說出。


  「你可不知道,這附近的村子都是不和我們張家村來往的,大家都唯恐避之不及,就生怕哪天一個不小心得罪了我們張家村的人,第二天就曝屍荒野了,所以一般發生的命案全部都是張家村的村民。所以我才能如此的肯定,你想一下,如果真的是路過的行人,那麼要麼就是其他村莊的人,要麼就是城裡的人,他們每個人即使在可惡,也不會把人命看的跟一隻螞蟻一樣無關緊要。」


  張大姐這麼一說,我也認同了,其他的村莊不像張家村這樣,任何的消息都進不來也出不去,而且現在都是互聯網時代,每次一發生一點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會在互聯網上進行傳播,而張家村就是個例外,這裡就像是晚清時期的中國一樣,自給自足別人進不來也出不去,更何況也沒有人願意進去,當然我們幾個是例外。


  所以現在的人但凡懂事了,都會有點法律意識,所以才都不會像張家村這樣草菅人命,但是一個好好的村莊是不會無緣無故變成這樣的,那麼緣由是什麼,我很好奇,於是我就開口詢問了張大姐,這時候我們兩個人都放下了恐懼的心情,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張大姐就和我說了,他們張家村變成這樣的經過。


  早年間那時候的村長還是張大姐的爺爺擔任的時候,村裡剛開始也是一片和睦景象,只是越到後來村裡面的人貧富差距越來越明顯,有錢的人後來索性就搬到了城市裡,都是一些年輕的夫婦帶著自己的孩子,於是就留下了年邁的父母,更有一些因為工作忙,所以就把孩子丟在了農村裡。


  有一家人這樣做,其他的人也就效仿了起來,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離開,而村裡面留下的不是老人就是孩子,一時之間村裡孩子讀書的問題就交到了張大姐爺爺身上,但是村長的知識畢竟有限,不能教給孩子全部的知識,於是越到後來就越荒廢。


  本以為等到那些年輕夫婦在城市裡打拚出一片天地的時候,就會把自己年邁的父母和幼小的兒女接到城裡去,但是有句話說的還是很好,人有錢了就會作怪,當時那些年輕的夫妻進入到城市之後,接觸到了不一樣的人和事,心性也就變了。


  於是,越來越多的年輕夫婦離婚,重新找了一個自己認為合適的人在一起,就這樣逍遙自在的過日子去了,但是他們卻忘記了留在村裡孩子和父母,有些人稍微有些良知的偶爾還會買一點補品送給自己的父母,偶爾還會回來看看自己的孩子,那些沒有良知的出去過後就再也沒有回來過。


  一開始政府還由於張家村裡面都是老和幼,偶爾還會照顧一下他們,但是政府的錢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久而久之他們就不再管張家村,也就任由其發展下去,因為他們沒有辦法限制人的自由,所以就任由張家村自生自滅了。


  就這樣時間長以來,孩子們在村裡就長大了,逐漸長成成人,而村長對這個現象很痛心,他也出面阻止過,但是卻沒有什麼用,所以後來的10年間村裡的老人就越來越老,而原先那些孩子也就長成大人,當時村裡的情景就是一大片的老人,還有一大片的單身漢。


  TH

  留下來的孩子當中自然是有一些女孩子的,但是由於村裡面比較封建傳統,所以一般女孩子在剛剛成年就嫁了出去,一部分就是由自己的父母接到城市裡,她們就很幸福的嫁到了城市裡。


  而另一部分父母不負責任的就將她們嫁給了村子里隨便的一個男人,這樣子女孩就分配完了,那個時候也不知道是怎麼搞的,每家每戶都想生男孩,女孩子更是少之又少,於是就留下了很多單身漢。


  慢慢地村子就開始了自給自足的生活,也不跟外人交流,也不讓外人進來,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本來張家村的經濟也不會這麼差的,但是村子里的老人沒有什麼活動力,而那些年輕的人就養成了懶惰的脾性,剛開始還有幾個人會跑到城裡去接點活乾乾,好歹還能賺一點錢,後來不知道怎麼搞的,大家就越來越懶。


  然後村裡就越來越窮,時代發展的越快人就越現實,張家村這麼窮外村人是自然不願意加進來的,更不用說城裡的女孩子了,久而久之那些單身漢的年齡就越來越大,但是一直卻娶不到媳婦,如果一直這樣發展下去,那麼遲早有一天張家村就徹底沒了,因為沒有下一代,等到這一代年輕人都老了的時候,那麼張家村也就走到頭了。


  「那個時候我還很小,我到現在都記得很清楚,當時咱們村裡第一次偷搶婦女時候的情景。」張大姐回憶道。


  那時候的張大姐還是個十幾歲的小女孩,所以當時她記得很清楚,因為村裡單身漢越來越多的情況,而男人總要娶老婆生孩子,但是由於村裡的經濟情況卻一直沒有女孩子願意嫁進來,這就成了一個非常大的難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