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來自過去的隱患
當郭巨峽再次麵對這張地圖,或許是安睡的那一會兒讓他的頭腦清醒許多,他很快便大概猜到了一些事情背後的邏輯。
楊舒選擇胡家鏢局的真實原因,恐怕沒他之前想得那麽簡單!
“穆奉,你們是在哪兒抓住我的來著?”
穆奉“挺遠的,在南方的悠縣附近,離這裏大概二百多裏。”
二百多裏!也就是說這一趟鏢我們的真實路線已經往南偏了二百多裏!——郭巨峽這般想著,心中的焦灼越發凝重。
他在地圖上指了一個地方。
穆奉“湘陰?那個地方怎麽了。”
郭巨峽自信道“你信不信你們要抓的那小子,這會兒正死命往這個方向趕呢?”
“此話怎講。”
郭巨峽慢慢給他分析了起來——
“其實吧,我早就對那小子起疑心了。他自己明明武功不差,要護送的也不過隻是個鐵罐子而已。這種情況下,即便是千裏走單騎,也比請鏢局大張旗鼓故布疑陣要來得安全許多。但他卻堅持要帶上胡家鏢局,這是為什麽呢?”
穆奉跟那徐毓良麵麵相覷,各自撓了撓頭,完全想不通這是什麽道理。
郭巨峽“你們聽過胡振昌這個名字嗎?”
穆奉一下子反應了過來“啊,胡大人去年被牽扯進了江南鹽案被判了斬首,結果後來才查出來那事跟他沒關係,皇上為此內疚了好一陣子,到處找他的親人家眷想好生補償,卻死活也找不到人。”
郭巨峽告訴了他胡靈自稱的身世,那旁邊的徐毓良剛聽明白怎麽回事,立時方寸大亂,六魂無主。
“不會吧!你是說跟你在一起的那姑娘,是胡大人的獨女胡靈?”
“我之前還懷疑她會不會又在諞閑傳子忽悠我呢。既然名字是對的,應該就是她沒錯了。”郭巨峽分析道。“怎麽,你想起什麽來了嗎?”
那徐毓良悶頭思索了一會兒,憋了半天才憋出來一句“你對江南鹽案知道多少?”
“一無所知。”郭巨峽如此坦言著,隨後又補了一句。“我隻是覺得那楊舒應該不隻是個小跑腿的那麽簡單。”
徐毓良點了點頭。
“你猜得很準。根據我身邊這位內衛穆大人的長期調查,那個楊舒才是牽扯起這次江南鹽案的罪魁禍首!”
郭巨峽的腦袋嗡得一下,懵掉了。
啊這……這是什麽情況?
b竟在我身邊?
穆奉歎了口氣“算了。我看你既然和胡大人的女兒訂了親,應該不至於會跟那種人物一起為虎作倀,告訴你也罷。
眾所周知,我大宋現在國力羸弱,北境又大敵在前,奈何境內又有的是各路蛀蟲還在盤算著我大宋的根基,為了滿足自己那貪得無厭的私欲,不惜置整個大宋江山安危於不顧。
當今皇上勵精圖治,在先皇祠位前那是立過誓的,自從他登基以來,整飭吏治也是頗有成效,原本這江南鹽務都已經歸於順暢了,又冒出來個人物,妄想在老一輩官商死了一大堆,人脈網早已支離破碎的今日,重新理順那倒賣官鹽的產業。
這個人物就是楊舒!他具體行動的手段我們還不知道,但就我們看到的而言,他這人基本是走到哪兒爛到哪兒,至今還沒見誰能在他那張破嘴忽悠下頂穩清廉正直的帽子。”
“哦?”郭巨峽聽他這麽說,一時間也來了興致。
遊說是要有資本的。
楊舒想要成事,官員方麵倒是沒什麽,基本都是新走馬上任或者從別的地界調過來的新人,人生地不熟,還算有得突破;而要讓商人為他的陰險計劃趨之若鶩……
聽穆奉和徐毓良的說法,朝廷重視這江南鹽務估計也不是一年兩年的事了,這生意都已經死這麽多人了,他還依舊能做到忽悠誰誰倒……他那小罐子裏裝得到底是什麽藥?
他注意到徐毓良目光遊移,一直都一副有心事的樣子,便關切地開口問道“徐大人,怎麽了?”
“我坦言,我對兩江那邊的局勢很是擔憂!胡大人生前為人正直清廉,那裏的商人一向都隻認他的。現在胡大人蒙冤而死,包括新上任的官員在內,他們早就已經對朝廷的能力失去了信任。
如果那個楊舒要教唆或是脅迫胡大人唯一的女兒說一些什麽不得了的話,我擔心那裏的商戶會團結起來公然針對朝廷。一旦事情真的發展成那樣,一直覬覦我大宋江山的金人就有機會了!”
郭巨峽渾身又是一個激靈。
確實,楊舒本來手上就有著足以讓無數逐利者鋌而走險的籌碼,現在他控製住了胡靈,便相當於控製住了整個兩江一帶的鹽業人脈。
都怪自己對這個時代還不甚了解!拿震爆彈創造空隙讓胡靈逃走,看似是救了她,實則是推她進了一個更大的火坑啊!
他趕忙道“其實我剛剛也是考慮到了這種情況才那麽說的。現在看來,楊舒恐怕一開始就是衝著胡靈去的。走鏢是假,搶人是真。”
那穆奉嚴肅地問道“那你剛剛為什麽那麽確定,楊舒下一步一定要去湘陰?”
郭巨峽反問“你們內衛那邊,是不是第一次跟那楊舒打交道?”
“沒錯,那又如何?”
郭巨峽“那楊舒也一樣啊。你好好代入一下犯罪分子的視角,好好想想,你明明已經為了掩人耳目,偏離開官道二百多裏,卻還是被內衛設卡攔住了。
這種情況下,你接下來會怎麽做?”
穆奉細細思索了一會兒,給出了他的回答。
“無非也就是兩種選擇。進,和退。”
郭巨峽立刻道“退肯定是不可取的。他已經為這個計劃付出了太多太多,而且也已經在荊湖一帶樹立了根基,這個時候選擇退,他身後的那些人會放過他嗎?”
穆奉終於明白過來了。
“那他剩下的選擇就隻有悶頭向前衝,而要避開官道進入兩江,他隻能就近從湘陰補給物資,然後入十萬大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