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一九十章 每個稀有寶后都有一故事
(一九二七)
就在沒幾個月前,在下是不是才受過誰的請託,要替他留心一塊受友人託管后遺失的流雲百福雕樣的瑪瑙玉佩?
現下這枚和闐玉上蝙蝠的布置與風格,這流雲的卷向與型態,還有這遠近景的雕工!
這赤玉佩的款式——不正跟先前那位流難來京城的書生孫璜,一回曾開口提起過的一塊瑪瑙佩的款式頗雷同么!!
我震驚了。
鑒於平常人的確很可能分不清高等赤玉與紅瑪瑙的區別,我立即將這項巧合情形報給上級知曉,包公二人……就是包大人與公孫先生二人的簡稱,他們聽我說完亦是驚訝,討論片刻,卻不打算直接傳人來詢問,而是決定先上一趟南清宮,弄清楚這赤玉佩的真實來歷再做安排。
於是,包大人常服整整揣著玉佩,在王朝馬漢左擁又簇的護衛下,便這般即刻上王府南清宮去找皇室收藏專家鑒定寶物去了。
(一九二八)
鑒定結果出爐。
據說聽八王爺所說,本朝於開寶年間,朝廷確實曾受于闐國進貢過和田赤玉石一塊,后讓當時的太丨祖皇帝差人將其加工雕琢成了玉佩一雙、雕石擺飾一座——前者玉佩圖樣一為百福一為瑞獸,瑞獸佩在太丨祖駕崩后與雕石擺飾一齊收進了大內的藏寶庫里,如今尚在其中曖曖含光。而百福者則在當時工成后不久,便被太丨祖賜給了他自己的皇長子趙德昭趙武功郡王。
數年後這位武功郡王趙德昭自盡於自府內的茶酒閣中,郡王府曾因此混亂低迷了一段時期,那枚御賜的和田赤玉佩,也不知確切於何時悄悄失去了下落,令皇室里愛寶成痴的八王爺每每思及此事,都覺得此真乃珍寶器物史上一回慘絕人寰的國寶級損失!
見識過另一枚瑞獸玉佩與大內藏寶庫中精緻潤膩至極的赤玉雕紋擺座后,當年這名玉樹臨風的八王爺是大為讚歎念念難忘,受到身為收藏家半強迫性的偏執念影響,還曾大費周章地在玉器所捲袖下海親身當了快半月的苦力,好不容易找到一張當初與瑞獸玉佩及赤玉雕紋擺座一母同胞生出來的百福寶佩的摹樣圖過了一把饑渴的乾癮——
正所謂得不到的東西才是最好的,不復存在的物事才堪稱是最為夢幻叫人渴望的,此枚只聞其形不見其物的百福赤佩,因此心心念念地在這位王爺的心中刻下了一道不可磨滅的磨人遺憾,是故令這位八王爺即使在數十年過後,依舊對此物留有分外深刻的印像,導致當時包大人將懷中的百福流雲玉佩亮出來時,他一瞅便瞪直了眼,哆哆索索伸出了手,顫抖地捧著這枚相當於讓他魂夢良久了的夢中情人,喘著粗氣口不能閉,差點沒因太過亢奮而引發過度換氣症候群,自己將自己窒息在自己這座老窩宮殿裡頭,屆時又得釀出一場另類的皇室悲劇。
據當時在現場的王朝媽子表示,彼時八王爺鑒定完此玉的來歷之後,根本就捨不得放手!緊緊將玉握在手上頻說讓本王再看一下,半時辰過去都不能將它看完,最後還全靠包大人半哄半搶費了好一番功夫,才將此項重要證物趁機奪了回,立馬告辭就走!令那佳人遭奪后的八王爺掃過來的眼神堪稱哀凄又綿延,略帶哀怨的目光一直勾勾纏到他們離去還彷若黏在背上,真是令人滿身子都不對勁不舒爽!
我聽完后只覺:「……」
……怎麼都沒注意過這王朝其實也挺有坊間那些說書人們擴大發想的潛力呢?
什麼哀凄又綿延,什麼哀怨的目光的……這話說得是不是益發有些在下我敘事的風格影了啊?!
總之這枚從槐林村中掏出的赤玉佩,竟是出自於皇子府——還是一位曾經搏了不少人同情心的悲劇皇子武功郡王府的消息,事後讓包大人不禁也開始擴散思維了。
說起當年這位略帶悲衰性色彩的皇長子……要不是他的皇帝老爹當年不走尋常路,留下一道兄終弟即兄友弟恭的遺詔,表示自己若有萬一,要以穩定身後朝局為優先考量,而決定將皇位傳給與自己一同發跡於天下、且一直以來便頗為喜愛與照顧的弟弟,也便是後來的太宗皇帝……則當初這位人物,依皇位變遷的歷史慣性來看,原本可曾當為第一順位的皇位繼承人啊!
在一些史書傳聞的記載中,此位當年被封為「武功郡王」而後與皇位失之交臂的王爺,也曾是名仁武正直的人物,喜慍不愛形於色……猜測不排除有跟馬漢一樣受過面部神經重創傷史的可能,據說於太丨祖駕崩后聽到遺詔內容之當時,也不曾對皇位的安排表示有不滿,竟也安份守己地在他堂叔的手下做臣子。
可惜,就是抗壓性有點不太好,心思有些過於纖細脆弱,以致於後來被自己堂叔皇帝的一句話刺激得沒有想開,竟就地取材拿了把十分具創意性的削果刀,衝動性行動,自己將自己刎頸在茶酒閣內去了性命,徒留身後無限唏噓,仔細想來,豈不亦不失為一種人稱草莓族的代表?
包大人不住揣測著這枚玉佩是如何從堂堂郡王府里輾轉數十載,而後流落到一介江湖隱密織的手上,又讓這組織的女叛徒藏到襄州城郊一座村落裡頭,引發了組織內部的高度重視,以致頻頻派人來尋其下落?
……此玉與五影閣間是否有什麼特別關係,或對他們有何重要性可言,導致其中幹部邱香在叛出時選擇它作為保命符攜走逃匿,更令他們於一度抓回叛徒邱香后仍鍥而不捨地想問出它的下落?
邱香當初在蘆花盪上留下一句「襄陽有王」的留言有何用意?
是影射展昭他們於襄州查出的那名掌控住了當地地下經濟的「襄州無冕之王」么?這位「無冕之王」,難道也是此五影閣組織中人?或是「襄州有王」這句話根本另有其他隱藏的含意,需得和這枚被他們收藏在閣中的皇室玉佩,有什麼樣呼應的關聯性?
這個可疑的組織五影閣,不但疑似將觸手伸入政治經濟二層面,如今竟更上一層樓,隱隱然與襄州的不軌之舉有密不可分的牽扯?背後因由究竟為何?這幕後到底是誰在操控?
……諸多種種,實在令人不得不多思量。
是故包大人從八王爺府出來、又順道高效率地去了武功郡王後代王孫的府邸、向他們打聽完有關就此枚玉佩所知的情形后,回來開封府的時候,神情凝重面顯微疲,與公孫先生閉門商討了一陣,略作拾綴交代,縱已時辰不早,仍換上了公服,再度揣上了這枚百福流雲的和田赤佩,凝眉向我們表態道:「……襄州一事處處透出詭譎,如今實已不可小覷。無論如何,本府需得先行入宮面聖一趟方是。」
(一九二九)
不知宮裡會談如何,總之隔日上朝,朝堂中討論到河北澇患一事的後續處理之時,官家當朝下了一道詔令,出內藏錢帛賜三司貿粟,以賑河北流民,並命龍圖閣學士權開封府知府包拯為賑災主使,往河北視察澇災。
明面上是這回事兒,卻另有密令讓包大人隱密前往襄州一趟查明異狀,若當地真生反叛之意,務必帶回確切證據作為依據。
而為了彌補他臣子得力愛將,也便是某位四品護衛暫時失蹤所給團隊帶來武力上與防禦力上的缺陷,據說還另派了一名親信武官與他臣子隨行,甚至交下虎符一枚,能供調動沿途的兵馬軍隊,以應萬一的急火。
——權力下放得這般大,責任便是如此深。
包大人覺得自己此行任重道遠,下朝後趕緊抓緊時間找來孫璜詢問,想在出發多釐清一些皇子玉佩遺落民間后的流浪故事。
孫璜在我們面前也不算是什麼生面孔了,府內幾個曾與他有過交談的人對他的評價都不錯。彼時估計由於赤玉佩背後牽扯上一些需機密調查事項的緣故,包大人並沒拿實物給他指認,也未對他實說,只道手下近日於轄下查獲了一批贓物,上呈的文卷中有贓物的描樣,經我過目后發現一件疑似他當初請我注意過的物品,拿出圖紙讓他辨認,看是否為他口中所說「曾受友人託管卻遭盜失」的紅瑪瑙佩——獲得肯定的確認后,並向他細問了當初在室遭劫的經過。
於是孫璜將之前在我面前說過的一番故事,又重新向包大人等述說了一遍,在包大人各種懷疑種子的攻擊之下,逼得他不得不搗年糕似地將腦內的記憶拿出來翻動了一輪又一輪,直到翻到底朝天快將腦力運作成漿糊的時候,才有點不確定般回想出一件以前似未曾特別去想起過的事。
「周兄當初來拜訪之時,面上便已有郁色,似是懷著心事。學生彼時問他緣由,他道是前一日在客棧房內遭了宵小,好在他將貴重物品隨身攜帶,才未有什麼損失。可感嘆人心不古,心中不免猶存煩悶……」
孫璜終究是個聰明人,一經提醒,便察覺出了不對之處:「……包大人,莫非周兄當年是捲入了何種麻煩,其後方再無消息?那、那他如今人在何處?又、又可還安好!」
「本府只是例行之問,你倒尚莫需想多。此事本府自會追查,你且先緩下心來。日後若有還需問你之事,本府會再通知你過來,而你若又有想起何要事需稟,還請即速來開封府相報。」包大人頓了一頓,「至於那枚瑪瑙佩……需得結案后才能叫人來認領,你且待耐心再等待一陣罷。」
包大人以一番熟練的官方說詞含糊了對方后,派人送走了這名看來更為友人如今處境擔憂的青年,閉門又與眾人討論了一陣,同公孫先生皆以為當年或許早有歹人盯上了孫璜友人身上的這枚赤佩,曾在客棧中便想偷盜卻未果,而後可能又未在他身上尋得,才回頭找到他路上曾停留拜訪過的朋友孫璜家,終在他家中搜出玉佩而捲走逃逸。
就是不知這孫璜口中的「周兄」為何會擁有該枚皇家赤佩,又是什麼人在覬覦他身上的赤佩,他們這些人究竟是否知曉這枚赤佩的來歷,如果知曉,會否與當年的武功郡王有上何蛛絲關聯?
終究,推測僅能止於推測,還待調查來實證。
包大人默默將孫璜口中那名周兄的畫像收進了行李囊中,包袱款款,匆匆開始準備起其他臨行的事宜。
四肢健全的人力都要走,在下這早就心不守舍的人,又怎可能按捺得住讓自己留下獨守空府?
展昭跟白玉堂二人,如今可能都在襄州的附近呢!在下還怎能小姑獨處在這開封府里,陪張龍趙虎兩傷員看家呢!
君不見那等戰鬥力比在下還弱的公孫先生都被選進團隊里要出發了么?
想來如今便是多上一個我,也算不得是礙事的了吧?
那在下還有何理由不能跟去!
君沒聽過多分人手多力,縱使臭皮匠也有可能有發光熱的時候么!
於是於在下奮力使出一番死纏爛打不給你睡的缺德式毛遂自薦以後,趕時間在做事的包大人被我煩得不能再煩,終是讓我如願以償地加入了這趟秘密之行的行列。
(一九三〇)
暗香居重建的工作還在如火如荼進行中,眾小兒暫時仍無處可去,只能繼續暫居於開封府內,等新居落成。此行一去,開封府內主事者皆往,時日少則數日多則未定……不過府內人大多親和仁善,既有包大人交代在前,倒也不怕連我皆要一起離開的這一陣子,會叫這些寄居在此的孩子吃上何種苦頭。
因此我在離府前去看了這些孩子一趟,交代他們聽話,囑託留華多顧,便也未太擔心地回住處去整理行裝了。
準備,往那京南的是非之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