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潛伏在大清> 第154章 國有企業

第154章 國有企業

  乾隆道:“老西林你說的倒也是實情,範家確是為朝廷出了很多力,立了很多功勞。”


  “可是打從順治朝開始,百十年來,範家幾代人籍著皇商的名頭,挾著內務府的威權,對外把持著日本銅斤進口,在內持有長蘆、河東兩處鹽區的鹽引近兩萬道,其他木材、馬匹、人參、貂皮生意還不算。”


  “範家早已富可敵國,比之報效朝廷的銀子,獲利十倍也不止。”


  “範家子弟有十餘人在朝為官,從知府、道員到藩台、提督,絕少有正途出身,都是朝廷恩賞。”


  “範家現今已是上通朝廷,下連市廛,亦官亦商的豪門巨富之家。朕問你們,朝廷對他範家還有何虧欠?”


  賬怕細算,經乾隆這麽一掰扯,登時讓在座的人俱都啞口無言。


  他接著說道:“其他幾家為朝廷出過力的皇商,情形大約也和範家差不了多少,朕就不一一細說了,隻有他們沾了朝廷的光,朝廷再不虧欠他們的。”


  “既如此,就不能再讓他們把持著那麽多的生意,阻礙朝廷的治國大計,來成就他們的私財!”


  “朕意已決,所有皇商一體裁撤,自戶部及內務府公文送達之日,封存銀賬貨物,不得再以皇商的名號有新的生意往來,未做完的生意要盡快完結。”


  “等候內務府、戶部及都察院來人盤點貨物,核查賬目,該收回的,銀兩交戶部,貨物交內務府,然後遣散人員。”


  “有虧空的,限期彌補,不能彌補的,或有貪汙納賄、中飽私囊的,一律鎖拿抄家!江南三織造也一體照此辦理,以半年為期,全部清理完畢。”


  眾人見皇上已經說得毫無餘地,便沒人再敢提出異議。


  弘曉道:“皇上,軍中所需物資大多都是靠皇商采辦,待皇商裁撤後,這些事宜該如何辦理?”


  “這個朕也已經想好了,戶部新設立一個采辦司,以後不隻是軍需,朝廷及宮中一切所需,開列出采辦清單,由有司吏員逐級核準後,交戶部采辦司。”


  “戶部采辦司會同相關各有司吏員向民間商家發布采辦清單,有資格的商家都可以前來,向戶部交了保金,就可以參與競價,朝廷擇其質優價廉者購之。”


  “買賣公平,銀賬明白,一年不知道能省了戶部多少銀兩。”


  “如此一來,各省的商家必然競相到京師來開分號,以期通過竟價從戶部得到生意。這樣既繁榮了市麵,又能保證朝廷和宮中所需,是不是一舉多得?”


  這一番設計,任誰都能看出比之前內務府與皇商把持著采辦的做法好得太多,眾人再無任何辯處。


  弘晝笑道:“皇上,如此一來,內務府就沒了任何采辦的差事,怕是要閑下來好多人。”


  乾隆道:“朕倒也為他們想好了去處,若是他們真心想做,就是內務府的人都去了怕也不夠。”


  “隻是倘若他們仍舊像以前那樣,個個拿出爺的作派,正經事兒一概不懂,隻知道賺黑心錢,怕是遲早還得丟了這個飯碗。”


  “皇上想了什麽去處,需要那麽多人?”弘晝好奇的問。


  “把皇商裁撤了,不是朝廷什麽都放開手了。有些東西,還得掌握在國家的手裏。”


  “有些是國家專賣的,比如鹽,銅,鐵這些,即使將來有的會準許民間經營,大頭也還要朝廷抓住。”


  “有些是禁止民間製造和持有的,比如火槍,火炮,火藥等武器。”


  “還有一些大的工程,耗資巨大,見利又慢的,比如修路,築堤,水利這些。”


  “這就需要國家自已管起來,要設立好多大的作坊,商號這些。有的要歸工部,還有的要歸即將設立的商部。”


  “不管歸哪個部,都不再似從前那樣官督商辦,而是實打實的官設官辦,隻不過不能委出去很多官吏。其中隻有很少的人是朝廷吏員,多數都是雇工和夥計。”


  “這些國家辦的作坊和商號,也要如民間生意一樣繳稅,年底有了盈利也是朝廷的。”


  “如此一來,朝廷不僅有了很多的家底和進項,還把握住了國家的產業命脈。”


  “朝廷委到這些作坊和商號的吏員,受都察院和商部的核查監督,生意做得好的獎掖,經營不善的受罰,貪墨侵吞的依律嚴辦。”


  “這些都是國家的買賣,做得越久,做得越大,為國家積攢下來的錢財就越多,比起讓那些皇商一個個賺得富可敵國,不是強得多了?”


  眾人聽了,一時無話,風光了近百年的皇商就這樣走到了盡頭。


  潘啟真個是精明幹練,隻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天津海關就開關驗貨了。又經過一個多月的運營,到四月底的時候已經運轉自如了,進出關的貨物量也逐步增長。


  剛交五月,潘啟奉詔返京,過了五月端午,進宮遞牌子請見。


  “朕果然沒有看錯你。”賜坐後,乾隆望著潘啟被海風吹得略顯黑紅的臉膛,滿意的說道:“隻三個多月的功夫,北方就有了一個貨物進出口的通道,你功不可沒。”


  潘啟拱手道:“全仰仗皇上運籌帷幄,臣不敢貪天之功。”


  “嗯,年紀雖輕卻能老成持重,不居功自傲,看來這商部的擔子你可以挑起來了。”


  “端午前已經議定了,這幾日就要明發詔諭,今年的已未科會試取消了,翰林院和詹事府也都精減了許多人員。”


  “已經有旨意,讓翰林院搬到詹事府去合署理事,商部衙門就設在原翰林院。”


  “張廷玉學部尚書的差事已經卸了,就讓他兼著商部尚書,你任侍郎。商務不是張廷玉的專長,他隻是給你搭台子,撐場麵,事情還得你來做。”


  雖然潘啟心裏早有準備,但如今親耳聽到皇上說出來,自已一躍成了正三品的大員,內心仍然激動不已。


  他起身伏地叩頭道:“臣才疏學淺,少不更事,忝居如此高位,隻恐誤了朝廷的大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