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指點江山
陳弘謀與何誌遠沒等三個月假滿,剛進八月,就讓吳波上奏乾隆,請求銷假辦差。
這日後晌,當他二人奉旨來到養心殿西暖閣的時候,一進門,見不僅和親王弘晝、吳波、阿桂都在,還有一個中年武將端坐在小櫈子上。
陳宏謀覺得此人有些眼熟,卻想不起來是誰,何誌遠卻熟得很,那人正是曾與他一同征朝鮮,後來調任盛京副都統的兆惠將軍。
二人給皇上見過了禮,聽見皇上賜座,遂在一側的小木櫈上坐了,又與在座幾人點頭示意,。
“汝谘你不認得吧,”坐在禦座上的乾隆給兩人介紹:“這是盛京副都統兆惠,這是軍機大臣陳宏謀。”
陳宏謀與兆惠二人彼此都是久聞大名,忙雙雙拱手見禮。
乾隆接著道:“你們大概已經知道了,傅恒賞了工部侍郎銜,督辦天津機器製造局和天津鐵廠。”
“李侍堯賞了兵部侍郎銜,督辦天津水師學堂,協辦天津造船廠。”
“他們兩個這會子都在天津忙著呢,中秋節都未必趕得回來,好在今天要議的事和他們的差事關係不大,就不去攪擾他們了。”
“今天議的事情,關乎江山社稷,國家千年大局,除了咱們君臣知曉,切不得向任何人泄露,爾等要留意。”說罷,他站起身來,向牆角處走去。
目光追隨著皇上的身形,陳宏謀才注意到,在牆角處的地上擺著一幅地圖,那正是他從海外帶回來獻給皇上的,法蘭西國卡西尼父子繪製的大比例尺世界地圖。
見皇上在地圖前站了,拿起了靠在牆邊的一根細長的木棍,眾人趕緊紛紛起身圍攏過來。
乾隆邊用木棍在地圖上輕鬆的劃了一個大大的圓圈,邊說道:“幸虧陳汝谘給朕帶回了這張地圖。”
“若是看前明時利瑪竇繪的《坤輿萬國全圖》,這個地方還是一片空白,隻有半個輪廓。”他邊用木棍指點著地圖下方正中間的一大塊陸地說道。
“等忙過了這一陣,讓明安圖主持,我朝要自己繪一幅比這個還詳盡的,到時再讓世人看看我國的疆域。”
其他人見皇上指點的那個地方,是一大片陸地,但卻幾乎是空白,不像其他國家那樣標注著各個城市,似乎還是化外蠻荒之地。
吳波卻清楚的知道,那就是後來也稱為澳州的澳大利亞了。
“這一大片地方處在南邊,獨立於海外,與中國和歐羅巴洲都有萬裏之遙,是以被發現的較晚。”
乾隆接著道:“歐羅巴人發現它時,誤以為它是一塊直通極南邊的陸地,是以用拉丁文為它取名為‘澳大利亞’,就是南方的土地之意。”
“荷蘭人發現它時,貪心頓起,想據為本國所有,命名為‘新荷蘭’,總之不管它叫什麽,那都是過去的事了,與我們無關。”
“以後,它隻有一個名字——大清國澳洲行省!”
在場的眾人,除了吳波以外,開始皆被皇上的博學強識所折服,而當聽了後麵這句話,瞬間變為了震驚。
瞧著皇上所指的那一大塊土地,大約比大清版圖的一半還要大些。
可是大清目下的版圖,是打從努爾哈赤起,經曆了六代帝王,用了一百多年的時間才底定的。直到現在,準噶爾汗國還占據著西邊大片地域,對大清虎視眈眈。
這會兒,皇上用小木棍輕輕一指,就有這樣一大片地方成了大清的行省?
縱然其中有幾個人是從歐羅巴洲回來的,對於海外殖民這一套做法並不陌生,可是皇上的胃口也實在太大了些!
不過,他們都是見識過乾隆元年朝廷平定朝鮮的過程的,當時參與禦前會議的眾王、大臣們或明或暗,幾乎無一不反對。
結果皇上以雷霆萬鈞之勢,力排眾議,乾綱獨斷,起用老將嶽鍾琪揮師北上,克期平定朝鮮。自此,新皇帝一戰成名,再沒有人在心裏敢輕視了他。
弘晝在一旁始終一言未發,就隻是專注的聽著。他也想起了乾隆元年眾人商議出兵朝鮮時的情形,憑心說,當初他的內心裏也是不讚成出兵的。
隻是礙於兄弟情份,不想讓剛登基不久的四哥為難,所以選擇了沉默,結果朝鮮的完勝,讓當初極力反對的人難堪了好一陣子,他也曾慶幸自己當初的選擇。
以弘晝的聰慧,他情知皇上暗地裏籌劃這海外的戰事不知道有多久了,內心早已經拿定了主意。
聽皇上的話頭,今日召集眾人來,根本就不是計議這仗該不該打,而是商議、布置該如何打的問題。
其實皇上本可以像安排陳宏謀出洋之事一樣,尋個托詞繞過他直接布置下去。召自己來參與商議,就是不想讓他心裏覺得皇上四哥與他生分了。
弘晝一邊想著,一邊不時的瞟一眼神采飛揚,侃侃而談的四哥,之前在內心深處偶爾浮現的怨歎老天不公的念頭此刻已經無影無蹤了。
弘晝在骨子裏是一個自視甚高的人,在荒誕不羈,甘做庸人的外表下,他曾經無數次的想過,若是自己坐在了那把龍椅上,未見得比四哥差。
如果沒有弘曆,那麽在自己和弘時之間,他相信皇阿瑪會選擇自己做儲君。
為此,他曾經很多次在心裏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慨歎,可是現在他絕對不敢作此想了。
不隻是懾於皇上四哥至高無上的威權,更是被他的文韜武略所深深的折服了。
之前,他最佩服的是聖祖康熙爺,擒鼇拜、平三藩、收複台灣、親征噶爾丹,文治武功,堪稱一代令主。
可是現今見了四哥的氣魄,讓他簡直有些難以置信。幾年來不聲不響,自打平定朝鮮之後,就絕口不提戰事。
曾經有幾個武將上奏疏提議過,朝廷幾年沒有戰事,國庫充盈,又有了新式火器,趁此時機集結精銳,揮師西進,一舉蕩滅準噶爾汗國,徹底剪除這個心腹大患。
但皇上就是不置可否,將折子悉數留中不發,隻是一門心思的推行新政。
誰知他暗地裏籌劃了這樣的大手筆!不戰則已,一出手就要底定超過大清國土一半的疆域,這差不多相當於又打下了一個大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