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潛伏在大清> 第566章 守製之爭

第566章 守製之爭

  乾隆聽了心裏一沉,拿起折子看過了,轉手遞給了弘曆,歎了口氣道:“老太太終究還是沒能挺過這一關!”


  “是啊,”弘晝一邊雙手接過折子一邊說道:“昨兒個我和鏡湖遇到吳謙還問起老太太的病情。”


  “吳謙回說十分的凶險,若是能挺過去則立冬之前都無大礙,若是挺不過去那就是這幾日的事兒了,還真照著他的話來了。”


  “剛還說到人手不夠使用,這陳宏謀丁憂守製,南洋大臣衙門又要出缺兒了。”


  “陳宏謀不能守製,”乾隆道:“南洋大臣衙門裏的事情千頭萬緒,咱們去年年初在葉尼塞河大敗俄軍後,整個歐洲都傳遍了。”


  “現在福建到澳省的航路上風平浪靜,在中途的港口停泊補給時,遇到的一些外國艦船都主動和咱們的水師打招呼,很是友善熱情。”


  “所以兆惠把往來的戰船改為二十艘一個編隊,幾十個編隊往返於澳省和本土間。”


  “每隔十天八天就有一個船隊到泉州港,經常是這一個船隊裝上了遷過去的百姓和澳省所需的物資還沒來得及出發,下一個船隊已經進港了。”


  “這麽多的事情,派一個生手去,且不說能不能經得住每天過手無數金銀的誘惑,就是把差事都熟悉起來那得需要多少時日?”


  “澳省那裏局麵已經打開,遷移人口和所需的物資都耽誤不得,這個時候讓陳宏謀回去守製三年,那朝廷要蒙受多大的損失?”


  弘晝這時已經略略的看過了陳宏謀的折子,聽了乾隆的話,又道:“可是皇上想必也看見了陳宏謀折子裏的話。”


  “他已經料到朝廷會奪情,命他素服辦差。所以再三陳情,言辭懇切,言明他常年在外任上,極少在母親堂前盡孝。”


  “求皇上一定準他丁憂守製,皇上若要奪情,隻怕……”


  乾隆輕輕擺了擺手道:“不隻是陳宏謀要奪情,整個丁憂守製的製度都要改,就從陳宏謀這裏開個頭而已。”


  “尊老敬親、善事父母,人之大德也,朕也是以孝治天下,這個宗旨不會變。”


  “隻是丁憂守製的規矩通行了千百年,如今時移世易,整個世界都麵臨著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有些規矩也要改一改了。”


  “朝廷選出一個人才本就不易,能曆練出來的又是難上加難,德才兼備者更是可遇不可求。”


  “正當為國家出力的好時候,喪父守製三年,喪母又是三年,有很多人六年的時間就白白的虛度了!”


  “於國家,於個人不都是莫大的損失?所以朕想把這丁憂守製的製度廢除了,你們覺得如何?”


  “皇上的心思臣等盡皆領會,但臣以為這事應當慎之又慎!”張廷玉道:“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孝為八端之首。”


  “《孟子》有雲:堯舜之道,孝悌而已矣。”


  “恕臣直言,倘若讓天下官員都背棄了孝道,失了大德,又如何能夠指望他們忠君報國?還望皇上三思!”


  “朕就知道你會和朕來打這個擂台,”乾隆和顏悅色的道:“不止是你,肯定還會有更多的人反對,索性今天咱們就來辯上一辯。”


  “孔子曾說過: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孝經》中也有雲: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可見孝的根本在於一個‘敬’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光宗耀祖,揚名於世,不也是孝?”


  “從孝敬雙親開始,繼而誠意事君,勤勞王事,最後成就自己的一番功業,忠孝兩全,以顯父母,這還是孝!”


  “衡臣老相,朕說的可有謬誤?”


  張廷玉道:“皇上說的自然沒有謬誤,朝廷重臣遇有丁憂,奪情辦差、守製起複的事情也很平常。”


  “但皇上若是改了這禮法上的規矩,不分官職大小一律免了丁憂守製,隻怕普天下的官員會認為朝廷太過不近人情。”


  “嗬嗬嗬,”乾隆輕笑道:“你說的那是禮,不是心!”


  “朕敢跟你打一個賭,讓在京所有七品以上官員都來議一議這事,若是讚成的人多,就按朕說的辦;若是反對的人多,這事就作罷,如何?”


  張廷玉也笑道:“臣自然不能跟皇上打這個賭,不是因為臣怕輸,而是因為君臣有別,臣不敢造次。”


  “但臣還是以為,若是讓在京的官員個個都來表態,怕是沒有多少人會讚同。”


  “嗬嗬嗬,是朕要和你打這個賭,你就是應了也不為不敬。”乾隆笑道。


  “但若是像你那樣的辦法,讓人家挨著個的來表態,眾目睽睽之下,還不都違心的說假話?自然是反對的人多。”


  “要想聽到真心話,必須要按朕的法子來才成。”


  “敢問皇上,是什麽法子?”張廷玉道。


  “也不必專門的興師動眾,就讓官員們用最平常的紙,在家中時便寫上對這事是讚成還是反對,不記姓名,也可以讓他人代筆。”


  “下次叫大起兒時,在乾隆清宮門前立幾個大木箱,讓他們依次的從木箱跟前走過,將疊好的紙投進去。”


  “相互之間也不許打聽過問,違者處分。這樣一來,紙上寫的什麽隻有天知地知,自己心知。”


  “待朝會後官員們都散了,再讓人將箱子裏麵的紙都取出來,挨張的打開計數。”


  “所有的軍機大臣在一旁監督見證,統計出是讚成的人多,還是反對的人多,則輸贏立現,如何?”


  乾隆這個法子,一下子便把張廷玉將住了!


  他在上書房和軍機處呆了幾十年,對下麵官員們的情形再了解不過了!


  世上的人,尤其是混跡於官場的人,也包括他自己在內,哪個不是有好幾副麵孔?人前是一副,人後是另一副;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


  朝廷向來都是官多缺兒少,在吏部記名候補的官員一抓一大把,張廷玉見得太多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