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革故鼎新
他這話說的豪氣衝天,但在座的眾人都知道這真不是誇大其詞。
以皇上現今在文武官員和百姓心目中的威望,以中華帝國現今的軍事實力,普天之下還真沒人能做到這一點。
陳世倌道:“經皇上這麽一番鋪排籌劃,西苑的事情就都迎刃而解了,臣抓緊命人去踏勘測量,然後繪出圖樣進呈禦覽。”
“確定了下來就可以動工,皇上明年夏天就可移駕西苑了。”
“朕可沒讓你在西苑大興土木,再造一個熱河行宮,做什麽要等到明年?”
黃越心裏道,今年夏天就有兩個產婦急著搬過去生孩子、坐月子,我可等不到明年去!
“西苑的殿宇樓閣都還好好的,看不過眼兒的稍加粉飾就好,再把西麵的新圍牆砌起來就齊活了。”
“朕不去瀛台,就住在勤政殿,將東八所的房子全部騰空,挑出幾間軒敞陰涼的作為軍機處辦公所用。”
“其餘的給內、外奏事處,侍衛和候見的官員使用,勤政殿以西就是皇後和後宮妃嬪們的居所。”
“將豐澤園留出來,作為皇太後在西苑的居所,雖然她未必會來,但居處也必定要有。”
“把工程簡化些,工期再抓緊些,朕今年夏天就要搬過去!”
“到時有沒弄完的就先撂下,待到秋涼時朕搬回紫禁城後讓他們再接著弄。”
“……”陳世倌曉得皇上的性子,知道是絕拗不過他的,隻好硬著頭皮道:“臣遵旨。”
“皇上,”劉統勳道:“其他的事臣管不到,但關防可是最要緊的,在這上頭絕不能應付。”
“好,這事下去後你與陳秉之商議,咱們接著往下說。”
“頭晌說了三個新設的部堂,還有最後一個就是郵傳部。”
“現今朝廷設在全國的驛站超過了兩千處,但隻是傳遞軍情和官府的公文。”
“堂堂的帝國,億兆百姓的往來通信卻隻能靠私人開設的民信局,這已經明顯的不合時宜,也不利於長遠的發展。”
“而且,朝廷不把民間通信寄遞這件大事掌控起來,對國家的安全也是一大隱患。”
“現在國內的海運已經很方便了,火車也將陸續開通,還有現成的兩千餘家驛站。”
“朝廷的郵傳部要是把民間信件、包裹的寄遞都管起來,這優勢誰能比得了?”
其實黃越的話隻說了一半,另一半現在還不能明說。
因為工部和學部的相關人員正在全力以赴的研發電報和電話技術,估計不久的將來就會推廣使用,到時必然要靠郵傳部把這些都管起來。
班第道:“皇上說的這些都對,隻是軍情和公文與民間的寄遞所需的速度相差很大,要把其中的差事區分明白,以免混淆不清而誤了大事。”
“你說的在理,”黃越道:“著戶部右侍郎莊有恭任郵傳部尚書,該部由你分管。”
“為了事權統一,郵傳部設立後,將全國所有的驛站劃歸其管轄,在該部下設軍政司,專一負責軍情、公文的傳遞,與民間寄遞區分開來,就不致誤了事情。”
“各省設郵傳廳,府、縣裏設郵傳署,縣郵傳署再視情形下設若幹郵傳所,負責信件包裹的收寄和送達。”
“皇上,”陳世倌道:“這民信局在前明永樂年間就由寧波商人開辦起來了,如今在全國已經有大小民信局不下兩千家。”
“不僅寄遞信件包裹,還承辦匯兌,深為百姓倚重。如今朝廷設立了郵傳部,是不是要對其有個說法?”
黃越道:“郵傳部一設立,民信局的日子遲早會難以為繼,但若將其強製取締在道理上也說不過去。”
“郵傳部自然也要承辦匯兌,而且有朝廷作後台,更容易被百姓信任。”
“民信局運營了這麽多年,銀子也賺得差不多了,等到它撐不下去了,郵傳部可以用一個公道的價格將其通盤收購過來。”
“其雇傭的人員也可擇優留用,這事就徹底解決了。”
“以上說的是四個新設立的部堂,接下來再說說幾個要裁撤的衙門。”
“隨著新政推行的逐漸深入,再加上乾隆朝新設立的幾個部堂都已經運行無阻。”
“原來的衙門中有幾個或是沒了差事,或是職能與別的部院交叉重疊,都變得可有可無了。”
“一大群閑人每日裏無所事事,虛耗著朝廷的銀兩,有時還要去爭權奪利,弄得政出多門。不如把它們裁撤了,把人手補充到新設立的幾個部裏去。”
“太常寺裁撤,將其職能精簡後改為禮部太常司。”
“光祿寺裁撤,將其職能精簡後改為禮部光祿司。”
“太仆寺裁撤,將其差事和吏員並入鑾儀衛。”
“鴻臚寺裁撤,將其差事和吏員分別劃入禮部和理藩院。”
“還有那個通政使司,原本是掌內外奏章和臣民密封申訴之件。”
“但現在的奏章多被軍機處的章京們掌管著,有了密折奏事製度後,有頭臉的很多都可以直接遞折子進來。”
“到通政司密封申訴的大多都是各省受了冤屈的百姓,都是些複雜棘手,沒有油水還容易得罪人的事,他們也懶得管,而且即使接了也沒有查辦處置的權力。”
“一來二去,通政司變得無事可做,成了京城有名的清淡衙門。”
“把它裁了,奏章由軍機章京和奏事處分工掌管。另外在都察院下設登聞司,專一受理全國臣民申訴之事。”
“孫錫公(孫嘉淦字),都察院是國家法司衙門,本就有監察全體官員的職責,而且還有查辦案件、羈押人犯的權力。”
“你這個登聞司可不要再辦成清淡衙門,無論是官是吏是民,隻要所說之事言之有物,都要重視起來。”
“逐一登記在案,詳細厘清權責,甄別情形,或責成各省府查明上報,或發給屬下各有司直接查辦,總之不可玩忽懈怠、包庇縱容!”
“臣遵旨!”孫嘉淦道。
“部院衙門的設立和裁撤就是這些,朕在這裏說說容易,真正做起來不知有多少煩難!”
“這事寧緩勿急,新設的四個部由張衡臣與和親王每人兩個,分別牽頭掌總,與相關的軍機大臣、各部尚書會商,拿出詳盡的方略奏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