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黑雲壓城
第44章 黑雲壓城
這讓得趙洞庭心裡也是微緊,擔心革離君在這個時候降元。那樣碙州島將面臨更大壓力。
只是他覺得這種可能性不高。
革離君在這個時候降元,難免會被當成炮灰派來攻打碙州島,以革離君的為人,應該會選擇與之周旋。
八月來臨,三萬顆雷才終於全部被埋好。
拉雷、踏雷、絆雷、母子雷等等各種各樣的榨乾趙洞庭腦汁的雷,密布在碙州島各處。
碙州島上的氣氛凝重得幾乎要凝固起來。
這日,趙洞庭親率兩萬餘禁軍在碙州島崖畔舉行誓師大會。
他穿著皇袍站在山崖的最高處,就是當初他跳下去的地方,下面,是綿延無盡的宋朝將士。
一桿桿筆直的槍戟折射著日光,顯得是那般的鋒利。
穎兒、樂舞還有楊淑妃等人都站在趙洞庭身側。近前是南宋朝廷的文臣們,武將則都在列中。
海風刮過,將一面面各色鑲龍軍旗吹得呼呼作響。
趙洞庭凝精會神看過半晌,突然高高舉起手中長劍,朗聲喝道:「我大宋將士何在?」
「在!」
「在!」
「在!」
極為洪亮的吶喊聲以趙洞庭為中心,一圈一圈的往山下蕩漾開去,震耳欲聾。
無數槍戟高高舉起,似要將這天都捅破。無數軍旗照耀揮舞,似要將這地都掀開。
趙洞庭的長劍未落,吶喊聲便不見停歇。
足足過去數分鐘,他才將長劍猛地放下。吶喊聲也戛然而止。
但不過數秒,趙洞庭又再次將長劍舉起來,喝道:「我大宋勇士何在?」
「在!」
「在!」
「在!」
吶喊聲也再度徹響起來。
「勇士們怕死乎?」
「不怕!」
「不怕!」
「勇士們怕元賊乎?」
「不滅元賊,與海同眠!」
「不滅元賊,與海同眠!」
最後這聲吶喊,更是持續足足有近兩分鐘之久。
南宋將士們的戰意被激發到頂點。
趙洞庭手持利劍,站在崖邊,看著茫茫大海,在這時刻,一顆心終於徹底融入大宋。
再看著眼前綿延的將士們,他告訴自己,你不再是以前的趙洞庭,而是這南宋的皇帝。
他徹底與前世訣別,決定忘記前世所有恩怨情仇。
誓師大會就此結束。
緊隨其後,兩萬餘禁軍便分別被部署開去。
除去數千被安排在各處爆雷,其餘的全部都被暫時部署在山腰處行宮。
趙洞庭回到議政殿內,和滿朝文臣武將們做最後的戰鬥部署。
元軍,就要來了。
雖有漫山地雷作為陷阱,但是,光有陷阱沒有誘餌也是不行的。
連動物知道前面是陷阱,都不會傻傻去踩。
趙洞庭坐在龍榻上,問道:「元賊匆匆攻到,勢必會試探我軍,諸位愛卿……誰敢去吸引元軍?」
古代人打仗也是有很多學問的,並不是到戰場上就傻乎乎的往前沖。趙洞庭沒想過那些元軍會傻乎乎地往山上行宮裡沖。若非如此,他也不會辛辛苦苦地跋山涉水到處勘察地形。
他說這話時聲音有些沉重,因為這必然是個極為兇險的任務。元軍勢大,衝出去很可能回不來。
群臣們也都知道,一時間都沉默下來。
十餘秒后,岳鵬越眾而出,道:「皇上,末將願往!誓死吸引元軍到葫蘆溝!」
葫蘆溝是碙州島上一處地面,那裡是個峽谷。谷內遍布數尺高的荒草,兩邊都是巍峨高山。
經過眾人的探討,葫蘆溝是最適合埋雷的地方之一。是以,葫蘆溝內埋雷無數。
趙洞庭看著岳鵬,心裡滿是不舍。這滿朝文武,他最中意的就是岳鵬了。
但他知道,眼下對於岳鵬來說也是個機會。他雖是侍衛步軍公事,但並無功績,難免遭人詬病。
這個險,岳鵬必須得冒。
正要說話,蘇泉盪竟也站出身來,說道:「皇上,末將也願往!引一路軍馬吸引元軍前往黃龍嶺。」
黃龍嶺是趙洞庭將碙州島升為翔龍縣后新命名的地名,就在當初發現小金的海灘附近。黃龍嶺不高,但碎石遍布,且又有蔥鬱的樹木用於隱蔽。趙洞庭派人在那裡埋下無數的拉雷,只要元軍到,那些地雷估計能夠讓整個黃龍嶺都在霎時間地動山搖。
「好!」
趙洞庭快步走到岳鵬和蘇泉盪面前,「只待滅得元軍,朕給你們二人記首功!」
捨不得孩子套不找狼,他知道,現在不是婦人之仁的時候。岳鵬有勇,蘇泉盪有謀,兩人未必會死。
隨即,趙洞庭便吩咐開了。
「岳鵬、蘇泉盪聽命!」
「末將在!」
「朕給你們每人精兵五千,且戰且退,勢必要將元軍引到葫蘆溝、黃龍嶺!」
「末將領命!」
「張世傑、東河裡聽命!」
「臣在!末將在!」
「你二人率軍四千鎮守行宮!不得讓元軍踏進行宮半步!」
「臣、末將領命!」
他們兩人是主管殿前司正副公事,張世傑經驗豐富,東河裡擅長守城,算是最佳拍檔。
「張世傑聽命!」
「臣在!」
「你居中指揮,統帥全軍!」
張世傑聽到這話卻是愣了,「那皇上您呢?」
趙洞庭道:「朕不擅打仗,在旁觀望即可。」
張世傑心裡讚歎幾分,點頭應是。他自然不知道,趙洞庭心裡還有其他的打算。
岳鵬、蘇泉盪兩個人未必能夠吸引到元軍,但自己這個皇帝,卻絕對能讓張弘范見兔撒鷹。
其餘的枝末細節,趙洞庭也沒有再做吩咐,這就讓眾臣眾將門下去準備。
他是人,不是神,不可能將整個碙州島兩萬餘將士都如臂指使地調動起來。他能做的,也就是將大概的戰爭思路部署下去。至於到時候元軍攻來,何時進,何時退,何時拉雷,何時死戰,那除去張世傑的居中指揮外,還得是統帥們臨機應變。
趙洞庭作為君王,總不可能親自去拉雷,他也沒法同時操控這麼多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