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柳暗花明(2)
第477章 柳暗花明(2)
宋朝中的軍卒、大臣、百姓,在亂軍之中的折損已經不可估計。
這番再度被迫打退以後,想要重整旗鼓,已經十分艱難。
廝殺的地點逐漸偏移到行宮前大街上。
這是海康縣最後的防線。
若是這裡再被攻破,那海康縣行宮無疑也將失守。宋朝根基也將會盡毀。
蘇劉義、張珏等人無疑很清楚這點,率軍死戰,再也不肯退卻半步。
「老子和你們拼了!」
有宋軍士卒大喊,拉開轟天雷引線,向著元軍士卒多的地方衝去。然後,和數個元軍同時被煙塵吞沒。
戰況無比慘烈。
元軍後頭,張弘范、李恆兩人對視,張弘范道:「海康縣已經可謂近在我軍之手了。」
他終於重重的鬆了口氣。
以現在雙方兵力對比,拿下海康行宮,只是遲早的事。
而就在這時,從行宮大門內,卻是有許多人衝殺出來。看他們穿著,竟是太監,還有宮女。
「殺呀!」
一聲清亮的嬌喝聲響起。
一個極為靚麗的身影跑在最前頭,手持長劍率先跑出宮門。
竟是樂舞。
這丫頭此時臉上,赫然好似還有些興奮之色。她本來就是閑不住的性子。
以往跟著姐姐樂嬋行俠仗義,雖然沒怎麼見過這樣慘烈廝殺的場面,但殺人,她還是能做到不眨眼睛的。
而緊隨她後頭跑出來的那美女更是讓人吃驚。
已經被冊封為德妃的穎兒。
穎兒左手持刀,剛剛衝出宮門,掠到軍中,右手中便是有數道銀光破空而過。
有幾個元軍和一個貌似千夫長的將領應聲而倒。
飛鏢絕技。
看來,這些年來穎兒並未將她那手飛鏢手法給遺忘。
此刻的她滿臉清冷,好似再度回到在碙州時,以飛鏢射殺那幾個欲要殺害趙洞庭的侍衛的場景。
有宋朝臣子瞧見穎兒,大驚失色,連忙跑過去想要讓穎兒退回宮中去,但這時,在宮門口又有人被數十太監、侍衛眾星拱月般地走出來,讓得他們的腳步頓住。
「太後娘娘!」
有人熱淚盈眶,有人嚎啕大哭。
楊淑妃的出現,讓得他們心中振奮,卻也讓得不少人滿心慚愧。
有人撕心裂肺地哭喊道:「太後娘娘,臣等無能啊!」
楊淑妃對此充耳不聞,只是嬌喝:「和這些元賊拼了!」
以前,她隨著小朝廷不斷流離奔波,而在趙洞庭執政以後,卻是接連打敗元軍,這將楊淑妃也感染到。趙洞庭誓死不再做老鼠皇帝的浩蕩之氣影響的不僅僅只有軍中,還有百姓,還有臣子,也包括這位大宋的太後娘娘。
她不再願意過那樣狼狽逃竄的生活,同時,也不願給自己的兒子丟臉。
先帝被擄,楊儀洞也在雷州無量山下被秀林堡刺客所殺,這位命途多舛的女子,其實對死亡已經沒有多少畏懼。此時,楊淑妃滿臉的視死如歸之色,她只想著,自己是為太后,也要做這萬民表率。
即便是在密集如雨的槍響和炮響聲中,她清亮的音色仍是極為清晰地傳盪開去。
她旁邊的太監、侍衛們拿著各式武器,向前衝殺而去。
雖然這些太監們的吼聲很是尖銳,不陰不陽,但他們的臉上,卻滿是浩然正氣。
這刻,他們的身體是殘缺的,但他們可謂是真正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當然,整個海康縣內各處也有人四散奔逃,行宮內也有,這是無法避免的。
就這般,宋朝軍民們死死擋在行宮前大街上,再度將元軍的步伐擋住。
廝殺,仍舊持續。
天際悄然間露出了魚肚白。
行宮前大街上已躺下不計其數的屍首,說是血流成河,屍橫遍野亦不為過。
宋朝軍民們僅僅團聚在行宮大門前數十米的空地上,其餘地方,盡皆已經失守。
雙方人馬這個時候都已然忘記疲憊了。
攻殺、抵擋,都好似只是在麻木地進行著。而這,也可以說是種本能。
從客觀上看,元軍覆滅這些宋朝臣民軍卒,攻破行宮,似乎只是早晚的事。
而就在這個時候,城門口有近千快馬入城。
這近千人來勢極快,如同黃龍般卷進城內。槍響過處,零零散散的元軍士卒被射倒在地。
近千人全部騎乘快馬,手持神龍銃,腰懸轟天雷,以極快速度接近行宮而去。
槍響聲離著行宮越來越近。
張弘范、李恆兩人士卒盡皆壓到行宮前大街上,後面零星士卒根本抵擋不住這些如龍似虎的騎士。
他們雖無戰旗,但其精銳程度,絕非尋常軍伍可比。哪怕是極為精銳的飛龍軍,也頗有不如。
是趙洞庭的武鼎堂。
看他們個個背後還背負著各式武器,在整個宋朝,只有武鼎堂才是這樣,才有這樣的戰力。
他們雖非正規軍,但若論槍法、實力,絕對在宋軍中一枝獨秀。
很快,這些武鼎堂高手們便殺到行宮前,元軍後頭。
張弘范、李恆兩人遠遠瞧見,臉色駭然大變。
「速速攔下他們!」
張弘范忙命令身旁親衛前去抵擋。
但他親衛雖然精銳,卻又哪裡會是持著神龍銃的武鼎堂高手的對手?
「殺!」
傷勢盡復的岳月嬌喝,馳馬在最前頭,槍響聲落,立刻有元軍栽落馬去。
哪怕是在這樣的廝殺中,看她馳馬的模樣,仍是充斥美感。
那如冰山般冷艷的面容,還有那呼之欲出的飽滿,都可謂是道極為靚麗的風景線。
她越來越「成熟……」了。
好似以往因女扮男裝而被她刻意遮掩住的絕美容顏,在這段時間裡完全的綻放出來。
密集如雨的槍響。
張弘范親衛接連栽倒落馬。
然後,兩軍正面衝撞而過。刀光劍影眩目迷離,交錯過後,張弘范數百親衛死傷殆盡。
而武鼎堂供奉,竟是幾乎無損。
若論武功,他們個個都是下元境之上。這在軍中,已經可以和很多千夫長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