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7章 橫山決戰(下)(1)
第1217章 橫山決戰(下)(1)
他們軍中沒有多少騎兵,但卻攜帶著所有的擲彈筒、衝天炮。
這般火力,想來只待趕到戰場,便能讓得大理軍魂飛天外。
「將軍!」
「將軍!」
池風鼓還在帥帳之內。
不斷有斥候進帳,向他稟報前線戰況。
空中熱氣球不支。
地面騎兵部隊也是硬生生被宋軍衝出豁口。
大宋鐵騎在以頗快的速度接近他們騎兵後頭的步軍方陣。
這自是讓得池風鼓和燕巍昂兩人的臉色是越來越難看。
兩人對視,眼中都有著些微深意劃過。
池風鼓只是下令,讓士卒死命抵擋宋軍。宋軍沒用擲彈筒,他們應該還有希望。
但在斥候離開,帥帳內僅僅只剩下他和燕巍昂還有幾個供奉之後,他卻是對燕巍昂道:「燕總管,若敗,咱們該如何是好?」
數萬騎兵,面對大宋鐵騎卻在短短時間內被打成這樣,這也出乎他的意料。他不得不去深思這場仗是否會敗。
因為他池風鼓也只是人,在如同鴻溝的實力差距面前,他縱有再多計策,會再多的陣型也是無用。
兩軍交鋒,沒有那麼多時間讓他去施展計策。而且,宋軍士氣如虹,軍心凝聚,也實在不是他輕易可以用計蠱惑的。
燕巍昂緩緩嘆息道:「若我軍潰敗,那也非你池將軍之罪。咱們……便率著士卒……留得青山在為重啊……」
兩軍交鋒之勝負並非是必須要以某方全數被殺才能論定。
燕巍昂現在顯然也是心裡打鼓。
他們大理軍雖十數萬,但若軍心潰,士卒各自奔逃。那便是有再多的人,也擋不住這些宋軍。
以往歷代,以少勝多的戰例不少。其中有很多便是這樣的情況。
大宋鐵騎這般橫衝直撞的衝殺,想要直搗黃龍,顯然也是沒有要將他們大理軍悉數斬殺的打算。
十數萬人,真是連殺都會要殺到手軟的。
時間距離自交鋒初始約莫過去半個時辰,大宋鐵騎殺到大理步軍方陣前面。
軍中火把如龍,始終凝聚不散。
前面有不少拒馬。
但大宋鐵騎仍是這般硬生生的衝殺上去。
只後面的大理步卒扔出轟天雷,才讓得大宋鐵騎沖勢微微受阻。
不過這阻力也是有限。
畢竟大理步卒的防線太長,在大宋鐵騎衝鋒的這段能夠布置的軍力也是有限。
而且,大宋鐵騎上空還有熱氣球相助。
喊殺聲和槍炮聲中,大宋鐵騎在付出些許代價以後,還是衝破拒馬。
其後的戰況可想而知。
騎兵衝破步軍拒馬和轟天雷的阻礙,那就和狼撲殺到羊群里沒有什麼區別。
步軍面對騎兵本就處於劣勢,更何況,這還是大宋武裝到牙齒的鐵騎。
直面面對大宋鐵騎的幾個方陣短短時間內就被沖得大亂。
只大理軍倒也沒有因此而潰散而已。
大宋鐵騎終究不過萬多人,想要徹底將十數萬大理軍擊潰,除非是在軍中殺幾個來回還差不多。
那需要時間。
但在不遠處荒野中瞧見這幕的秀山軍卻是士氣高昂起來。
宋軍這般勢如破竹,所向披靡,也就意味著他們生還的可能性更大。
終於,又過去數十分鐘,大宋鐵騎向著他們和禁軍、秀山軍廝殺之處而來。
大理軍卒仍是漫山遍野,但並無哪個軍陣能夠抵擋住鐵騎。
秀山軍抵抗愈發激烈。
他們並非是禁軍,但在這刻,竟是爆發出強大實力,反將池風鼓麾下禁軍以及燕巍昂的最寧府士卒打得稍稍退後了些。
「將軍!宋國騎兵在向著秀山軍紮營處衝擊!」
有斥候跑到池風鼓的帥帳中進行稟報。
池風鼓瞧向燕巍昂。
然後兩人同時悄然點頭。
池風鼓道:「傳令下去,讓各軍向著秀山軍紮營處合圍,將宋軍圍困在裡面再慢慢殲之。」
斥候領命出帳。
只他剛走,池風鼓又喚了兩個親衛進來,「去傳令,讓正在絞殺秀山軍的禁軍向大營後方退去!」
燕巍昂也是對著身旁某位供奉輕輕點頭。
這供奉跟著兩個親衛同時走出帥帳。
然後,便有數騎從池風鼓這帥帳向著秀山軍紮營處而去。
只不多時,和秀山軍廝殺的禁軍、最寧府軍忽然向後退卻,再不和秀山軍廝殺。
大宋鐵騎這時候還在衝殺想秀山軍紮營處的途中。
中途是無數火把,大理將士蔓延遍野,他們想要衝殺過來,也需要時間。
秀山軍將領們自是喜出望外。
圍剿他們的禁軍和最寧府軍忽然撤退,讓他們只以為是這兩支軍馬要去抵擋大宋鐵騎。
他們當然脫險了。
至於這兩支軍馬會不會抵擋住大宋鐵騎,也不是他們能夠去左右的事情。只心中,他們當然還是希望大宋鐵騎能夠大獲全勝。
直到看到禁軍和最寧府軍是向著大營後方退卻,他們才開始疑惑,然後隱約明白池風鼓和燕巍昂的打算。
不過這也同樣是他們想看到的。
他們巴不得這些禁軍和最寧府軍快些退走才好。
因為士氣是會蔓延的,這些禁軍和最寧府軍若退,到時候只會加劇大理軍的奔潰速度。
大宋鐵騎終是快要殺到秀山軍紮營處。
上空中,幾乎已經看不到大理軍的熱氣球。
宋軍的熱氣球趕在騎兵前頭,到得秀山軍紮營處的上空。
下面,是如同星星之光的火把蔓延。
無數秀山軍將士抬首觀望。
這刻他們有些人的臉上有著激動之色。
他們雖在宋瑞立的領導下做出叛國之舉,這為人所不齒,但他們的選擇卻是正確的。
大理軍僅僅面對宋國騎兵就被打成這樣,等宋軍后軍趕到,大理軍必然潰敗。
那些潰敗的大軍不知會死多少人,以後也難以再擋住宋軍。而他們投向宋國,卻可以免去劫難。
只是,這事夜空中卻忽有無數黑黝黝的轟天雷齊齊拋落下來,便如同在這些秀山軍將士身上澆灌了一盆涼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