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歷史拐了一個小彎兒
假如歷史上沒有何咸這條活蹦亂跳的小魚,那長安城裡的變故發展到這裡,應該就是士大夫們處心積慮除掉董卓的戲碼了。
但何咸畢竟來了,而且,他帶給士大夫們的仇恨,雖不及董卓那般刻骨銘心,但也絕對印在了朝廷和士大夫們的骨子裡。再加上他與董卓其實不是一條心之事,士大夫當中的聰明人也看得出來。所以,一箭雙鵰就是士大夫們最好的選擇,正如歷史上,王允利用了呂布除掉董卓一樣,士大夫們必然會利用自己來對付董卓,或
者用董卓來除掉自己。
反正,無論結果怎樣,對朝廷和士大夫都是有利的。
他們,沒有理由不這樣做。
更不要說,新的專利產品這個時候,已然在長安城裡展露了風聲,進一步加劇了朝廷和士大夫們對何鹹的忌憚。
由此,長安城中一座極為豪闊的府邸密室當中,爆發了一場激烈的爭論。「董賊禍國殃民,縱亂朝綱,不誅難以平民憤!」開口之人,乃是一身戎裝的武將,此時正擔任著越騎校尉,名曰伍孚:「此前在下卧薪嘗膽,已頗得董賊信賴。明日早朝,在下將懷揣利刃,必讓董卓血濺當
場,一掃漢室賊禍!」聽著伍孚義憤填膺的吶喊,堂中不少人都默默點頭,熱血沸騰。不過,坐於主位上的那名老者,卻看似是位老成持重之人,開口道:「伍校尉此舉太過冒險,縱然事成,董卓麾下亦有十萬鐵騎。一旦禍亂起
來,我等如何抵禦?」
老者說罷,忍不住一陣劇烈咳嗽。一旁荀攸見狀,趕緊掏出一張素白絹帕上前:「叔祖病體沉重,切莫動氣憂心」
話音未落,這位老人已搶過荀攸手中絹帕,面色潮紅不已,咳得更加撕心裂肺。待他終於緩和一會兒后,荀攸赫然看到那張絹帕當中,竟咳出了一塊殷紅的血跡。這位老人,乃是曾經的司空荀爽,也是被董卓強行徵召而來的名士。歷史上,他被董卓徵召過來沒多久,便看出董卓殘暴粗鄙,非匡定天下之人,便與王允密謀誅殺董卓。可惜事未達成,他便因病撒手人
寰。
此時老人未如歷史記載般故去,也是因為何鹹的緣故。
有何咸折騰的那段時間,董卓雖然也禍害了雒陽城,也遷都長安,但畢竟沒歷史上那般慘烈。以至於老人覺得漢室還有一絲希望,便堅強地挺到了這一天。
可惜,何咸入主河東后,董卓也徹底放飛了殘暴兇橫的本性。荀爽為了漢室天下,只能強撐著病體來參加這次的密議,期望臨走之前,能為江山社稷盡一份心力。
「荀公太過謹慎了,董賊既除,我等便可詔令天下,引關東群雄入長安。屆時西涼鐵騎群龍無首,必然大敗而逃。如此四方拱翼,共襄盛舉,天下旦夕可定!」黃琬沉思了片刻,不贊成荀爽的意見。
這種人當中,黃琬始終是堅定地親關東派。在他看來,關東群雄討董,就是為了匡扶漢室,毫無私心。也因為有這樣的理念,他便將一心針對關東群雄的何咸,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更曾密令自己的兒子黃奎趕赴河東,為白波賊出謀劃策,削減董卓
的勢力,為關東群雄創造機會。
「子琰,關東群雄的確乃吾徒也,然遠水解不了近渴。縱然我等想裡應外合,可現在卻連個訊息都傳不出去,緣何能在斬殺董卓后,便令關東群雄趕至?」太僕魯馗倒也沒反對黃琬,只是提出了一個疏漏。
「那便派一忠貞之士,前去傳遞訊息!」黃琬有些恨這些人猶豫不決,密議了數月了,連一個辦法都拿不出來。終於有人肯捨命刺殺董卓,可這些人還畏首縮尾,實在令人失望至極!
「文先與袁公路有姻親,袁公路如今又駐屯南陽。我等只需派人繞過董卓防線,翻越武關進入南陽,便可令袁公路號召群雄入京撥亂反正!」
黃琬此時看向了楊彪,越說越覺得此計可行:「老夫麾下有一忠貞之士,名曰張種。此人雖不善政務奏對,卻頗有言辯之才,且忠心耿耿,派此人入南陽,大事可期!」
眾人聞言,皆覺得此計可行。
唯獨荀攸一臉凝重,感覺這些人太過異想天開,根本就是在拿天下興亡,當做一場捨生胡鬧的遊戲,完全沒有任何滴水不漏、行之有效的規劃。
可就在荀攸準備開口的時候,楊彪身側卻傳來了一聲極為鄙夷的嗤聲。
眾人循聲望去,只見極少出現在這裡的楊修,卻用一種看白痴的眼光掃視著他們:「諸位,當真以為關東群雄會舉義兵入京?為何你們都這麼大的年歲了,還活得如此天真?」
「放肆!」
「大膽!」
「混賬!」
楊修話一出口,登時引來一眾人的呵斥。幸好,主位上的荀爽,此時聞言后倒頗有些欣慰,制止眾人後向楊修問道:「德祖賢侄,不知你有何妙策?」「妙策倒沒有,不過有個比你們強的計劃,試試也無妨。」楊修陰沉著臉站了起來,摸了摸自己的背部后,英俊的臉上不由露出了一絲刻骨的恨意:「刺殺這等手段,只能在肉體上消滅董卓,乃政治鬥爭中最
低下、最無奈也最卑劣的做法。不過,若是讓兩虎相爭,那便行之有效且高明多了。」
「兩虎相爭?」荀爽額上的皺紋再度凹出了深深的痕迹,他實在想不出這天下誰人還能同董卓抗衡。倒是一旁的荀攸,卻默默地嘆了口氣,道:「綏難中郎將、河東太守、慎侯何咸。此人文韜武略,才智不凡,且明附董賊,暗自韜光養晦。董卓對此人可謂矛盾不已,既心懷忌憚又不得不依賴其人穩定河東
。倘若我等能加重董賊之忌憚,何咸必然憤而反擊,如此兩虎相爭,我等另謀良策也便遊刃有餘。」
經荀攸將楊修一計剖析開來,眾人不由恍然大悟:的確,不管最後董卓和何咸孰勝孰敗,結果都是對他們有利的。既如此,何樂而不為?
可就在眾人欣然決定採納這等妙策的時候,楊修又忍不住輕蔑一哼道:「只可惜,何咸早已料到今日,也於爾等之前便哄慰了董卓。此時爾等再想出手,恐怕事倍功半不說,還可能適得其反」
「這」黃琬及眾人不由驚詫疑惑不已,蹙眉向楊修問道:「既然如此,德祖你為何?」看到自己輕而易舉地將這些名士大儒降服,楊修不由覺得有些興緻缺缺,隨後便虎頭蛇尾道:「所以,我們的目標根本不在董卓身上,而是董珉。董珉如今兼司隸校尉,有權監察河東政務,且向來與何咸結
怨。至於你們埋下的那些暗線,能阻住董卓不干涉便可.」
說到這裡,楊修已然頗感無趣,起身向外走去:「話已至此,爾等若還不知如何入手,那也別說什麼密誅董賊、匡扶社稷之語了。」
「德祖.」黃琬不由伸手想要挽留,可見楊修連頭都不回,他只能搖頭苦笑:「雖聰慧絕頂卻恃才傲物.罷了,德祖之計,我等再完善一番好了。」
之後,密室里的談論果然順暢了許多。
只不過,荀攸卻自此之後便未發一言。他隱有預感,這一計可能只會徒勞無功。但不管怎麼說,歷史就在這裡拐了一個小彎兒。正中何咸等人的預料,開始變得更詭譎、更精彩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