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茶具
“這茶具的選擇還是很重要的,而且這裏頭的講究還是有很多的。”
莊秋解釋道。
“是啊,不然的話也不會有什麽專門的茶具來賣了。”
“這個就像是喝葡萄酒就要用紅酒杯一樣,要的就是這個感覺和氛圍啊。”
“其實是這樣,這茶具對品茶的影響,與其說是影響茶葉的口感,還不如說其實影響最大的還是品茶人的心境。”
……
“也可以這麽說。”
莊秋繼續解釋道。
“不過這茶具也是有性能上的分別的。但是人們在品茶選擇茶具的時候,其實更多的還是考慮到別的一些,偏向於藝術欣賞的角度。”
“像是選茶具要因地製宜。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的飲茶習俗不同,故對茶具的要求也不一樣。”
“如福建及廣東潮州、汕頭一帶,習慣於用小杯啜烏龍茶,故選用“烹茶四寶”--潮汕風爐、玉書碨、孟臣罐、若琛甌泡茶,以鑒賞茶的韻味。”
“還有就是,茶具在選擇的時候也要因人製宜。在古代,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茶具,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們的不同地位與身份。如曆代的文人墨客,都特別強調茶具的“雅”。宋代文豪蘇東坡在江蘇宜興講學時,自己設計了一種提梁式的紫砂壺,“鬆風竹爐,提壺相呼”,獨自烹茶品賞。”
“另外,職業有別,年齡不一,性別不同,對茶具的要求也不一樣。”
“如老年人講求茶的韻味,要求茶葉香高、味濃,重在物質享受,因此,多用茶壺泡茶;年輕人以茶會友,要求茶葉香清味醇,重於精神品賞,因此,多用茶杯沏茶。”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這選擇茶具的時候要注意搭配其所選擇的茶葉。”
“其實也就是因茶而異。”
趙貴平說完,花月樓立刻接過來話。
“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粉嫩男在一邊吐槽道。
“你先閉嘴,聽小帥哥說,說的好想你懂似的。”
花月樓:= =
“哈哈哈,花老大怎麽到哪裏都被懟啊。”
“果然,顏值是讓一個人變心變得最快的因素啊。”
“話說,這茶葉的品種那麽多,配套的時候怎麽配啊。”
“一般向我們這種人,有一套專門的茶具就不錯了。”
……
“自古以來,比較講究品茶藝術的茶人,者注重品茶韻味,崇尚意境高雅,強調“壺添品茗情趣,茶增壺藝價值”。認為好茶好壺,猶似紅花綠葉,相映生輝。”
“不過這個講究的可就比較細致了。”
莊秋開口說道。
“一般說,飲用花茶,為有利於香氣的保持,可用壺泡茶,然後斟入瓷杯飲用。”
“飲用大宗紅茶和綠茶,注重茶的韻昧,可選用有蓋的壺、杯或碗泡茶;飲用烏龍茶則重在“啜”,宜用紫砂茶具泡茶;”
“飲用紅碎茶與工夫紅茶,可用瓷壺或紫砂壺來泡茶,然後將茶湯倒入白瓷杯中飲用。”
“如是品飲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銀針、黃山毛峰等細嫩名優綠茶,除選用玻璃杯衝泡外,也可選用白色瓷杯衝泡飲用。”
莊秋一口氣完,粉嫩男的眼睛都直了。
“哇,這個小帥哥懂得可真多啊。”
花月樓。
“那你說沒有看到之前他叭叭別的事情的時候的樣子,你要是看到了,估計直接就被拿下了。”
莊秋笑著說道。
“其實咱們國家的茶文化還是很多的,簡單說的話根本說不完。作為茶的故鄉,很多規矩是很多的。”
“像是茶禮還是中國古代婚禮中一種隆重的禮節的。明?許次紓在《茶疏考本》中說: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結婚以茶為識,以為茶樹隻能從種子萌芽成株,不能移植,否則就會枯死,因此把茶看作是一種至性不移的象征。所以,民間男女訂婚以茶為禮,女方接受男方聘禮,叫下茶或茶定,有的叫受茶,並有一家不吃兩家茶的諺語。”
“還把整個婚姻的禮儀總稱為三茶六禮。三茶,就是訂婚時的下茶,結婚的定茶,同房時的合茶。下茶又有男茶女酒之稱,即定婚時,男家除送如意壓帖外,要回送幾缸紹興酒。”
“婚禮時,還要行三道茶儀式。”
“這個我也知道一些。”
葉婉兒接過話來說道。
“小時候,家裏大人就經常囑咐我說在與客人共同品茶時,由茶海向客人的聞香杯中斟茶通常隻斟七分滿,留下的三分是情誼。若是茶滿的話,便是逐客的意思了。”
“對。”
莊秋笑著說道。
“現在的人雖然很多人不怎麽研究品茶或者是茶文化,但是很多東西還是聽說過一些的,我想這就是茶鄉的文化魅力吧。”
“還有這沏茶。”
莊秋說道。
“其實從沏茶開始就是有很多講究的。”
“對啊對,之前在電視上看到人家專門講述怎麽沏茶怎麽品茶,莊爺你也教教我們唄。”
莊秋看著直播間的水友說道。
“那我就給你們掩飾一遍。”
說完,莊秋起身,回到房中,拿出來一套茶具,和一碟盛放好茶葉的瓷碟來。
“看好了,我可是隻演示一遍。”
說完,花月樓等人紛紛都不自覺的湊上前了。
“花老大,擋住了擋住了!”
“哇!誰把我們直播價的水友當人啊。”
“怎麽辦,我瞬間感覺我的身份高貴了起來。”
“這其實才是真正應該直播宣傳的東西啊。”
“沒錯沒錯。我都把我的孩子喊來聽了。”
……
另一邊莊秋在眾人的簇擁之下,拿起一瓢熱水來,澆在茶壺上。
“這第一步叫燙壺,也就是在泡茶之前需用開水燙壺,一則可去除壺內異味;再則熱壺有助揮發茶香。”
隨後莊秋又將茶葉裝入茶荷內。
“這第二步呢,叫置茶。 一般泡茶所用茶壺壺口皆較小,需先將茶葉裝入茶荷內,此時可將茶荷遞給客人,鑒賞茶葉外觀,再用茶匙將茶荷內的茶葉撥入壺中,茶量以壺之三分之一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