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大恩不言謝
趙東家馬上點頭滿臉堆笑:「是,當然是。這位小姐,您租這個鋪子保證您賺到,這條街是咸陽城最熱鬧的一條街,成天人來人往的,生意絕對不愁!之前那個人一下子就賃了三年,要不是家裡老父親去世
了,必須回家服孝,他可捨不得不租下去。」
齊瞻看著他皮笑肉不笑的,趙東家就知道自己說多了,忙退後笑道:「你們慢慢看,慢慢看。」
齊瞻這才笑著問溫竹青:「怎麼樣?」
溫竹青也不敢肯定,尋他的主意:「你覺著呢?」
「可以啊。」齊瞻點頭:「餘下的你可以雇個丫頭,在家幫你。」
溫竹青也就下定決心:「那行,就定下吧。」
齊瞻笑著點頭,轉身對站遠了一點的趙東家笑道:「這鋪子我們租了。明兒你去我那邊簽合同。」
趙東家笑著躬身:「好嘞!那我就把這牌子收嘍。」說著去將外面那個大大的寫著『賃』的牌子收了回來。
齊瞻和溫竹青出來了,溫竹青又問:「不用交點定金嗎?」
「不用,都是熟人。」齊瞻笑著,那趙東家和他家生意上的來往太多了,都是求著自己的,是不敢在這點小事上面不講信用的。
溫竹青也放了心。心裡還有點興奮,想不到自己也能做生意了。這都是多虧了齊瞻的幫忙,想跟他說謝謝的,動了動嘴唇又算了,跟他一說,他肯定又說咱倆誰跟誰,平白的被他佔便宜。
大恩不言謝,記在心裡,以後報答好了。
天快黑了,溫竹青去後院找溫竹風和溫竹雨,兩人在後院玩陀螺玩的臉通紅的,每個人手裡都拿著夥計送的好玩的,溫竹風的是個小木劍,溫竹雨的是對帶鈴鐺的銀鐲子。
這還叫溫竹青吃了一驚,正要問,齊瞻又笑著拉著她:「你就不要大驚小怪的了,趕緊吃了晚飯出去看燈。」說著轉而給竹風竹雨挑眉毛:「給你們倆一人買一個琉璃燈籠。」
溫竹風和溫竹雨歡聲叫:「好噢,好噢!」
溫竹青真不知道自己這叫大驚小怪,一對銀鐲子也有兩三兩了,哪個夥計這麼有錢,直接送這樣的東西?想來是齊瞻叫給買的。
現在銀鐲子還沒說完呢,琉璃燈籠又來了,一個琉璃燈籠也得好些錢呢……
她心裡還在想,自己用不用回去了記個賬,將齊瞻給自己花的錢全都記下來,以後還給他?主要是花的太多了,自己實在不好意思大喇喇的接受了。
但記賬好像有點上不得檯面似得,可就這樣坦然的接受他各種贈與?溫竹青都覺著自己臉皮是不是太厚了。
就在她的糾結中,晚飯端上來了,依然是在中午吃飯的這個屋裡吃。
晚上的飯菜更加講究了一些,黃花魚蓉粥,配了四碟小菜,雞絲蟄頭、花香藕、雞髓筍、龍井蝦仁,四種果子,牛乳菱粉香糕、螃蟹小餃兒、吉祥如意卷、南瓜包,還配了一個湯,松茸燉花膠。
溫竹青只給竹風竹雨舀了半碗粥,晾了半碗湯,他們兩人自己就可以吃果子,用他們的小手捏過來一個螃蟹小餃兒,咬一口嘴角就流出來油。
「你上一次給我說的那花茶,也可以在鋪子里售賣,找個好看點的琉璃柜子,在裡面擺一個琉璃杯,泡上一朵大菊花茶,保證有人買。」
齊瞻又給她建議。
溫竹青喝了一口粥,點點頭,她已經想到了這個,花茶是她要做的生意,上一次摘得桑葉,就可以做成桑葉茶賣,降糖去火,效果很不錯的。
「一次租三年吧,生意要長遠,而且給人感覺安穩,這樣才會有老客戶,不然買茶的客人覺著你這個店鋪隨時準備走人的,她們也不存心長久買你的茶。」齊瞻又建議。
「好,我其實也想了想,如果是決定了要做生意,當然要有長遠做下去的打算。」溫竹青答應的很痛快。
齊瞻點頭,給她夾了一個南瓜包,笑著道:「你嘗嘗。」
南瓜包外表比較普通,鮮黃色南瓜的樣子,還有蒂蔓,溫竹青咬了一口,頓時舒服渾身毛孔都張開了,太好吃了,南瓜合著雞蛋、椰蓉做的,又甜又軟,入口即化一般。
「這裡面還加了……黃油?」溫竹青是常做飯的,自然嘗的出來。
齊瞻反而不知道,愕然道:「什麼叫黃油。」他用筷子夾了一塊南瓜包,一口吃了。
「就是蒙人那邊常用的一種油,很貴很貴……」算了,溫竹青不說了,齊瞻這個吃貨又不做飯,哪裡知道黃油豆油還是醬油。她給竹風竹雨倆一人一個,叫他們吃。
小點心果然是受歡迎,四種居然全都吃完了,每人喝了半碗湯,吃飽了起身下樓,去街上玩。
從樓上下來,便跟上來了兩個婆子,齊瞻抱起來溫竹風,轉頭對溫竹青道:「晚上就得抱著了,小孩愛亂跑,不要黑燈瞎火的轉眼找不到了。你先抱會兒竹雨,抱不動了就給婆子。」
溫竹青當然更加緊張,忙點點頭:「知道了。」又想,齊瞻倒是挺細心的。
一行人出來了。冬天夜長,天早就黑了下來,街上各處的燈籠也已經亮了起來,從任何地方看去,前面後面都是一串兒燈光,像是天上的星河一樣。
這條街上不少擺攤的,因為是花燈節,所以自然是很多賣花燈的。每個攤子前必定是點著三五盞燈籠,照耀著自家的攤子,也照著路,不管是近看還是遠看,都非常漂亮。「大周開國的時候,因為常年的戰亂民不聊生,各處的經濟也萎靡,尤其是西北這邊,一直都很弱。後來來了個江巡撫,把南邊時興的這種花燈節帶到咱們這邊,每年舉行,每次都是近十天,咸陽城慢慢也
繁華起來了,經濟也繁榮了些。」
齊瞻跟溫竹青說著花燈節的來歷。「你看街面上賣花燈的不少吧?這些其實大部分都是一個村裡的人做的,這個村的人不種地不做買賣,只做花燈,每年就靠著這幾天的花燈節養活一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