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家人回咸陽
溫竹青也道:「是啊,蘇嬤嬤說了挺多,加上我和相公分析了一下,覺著這件事皇后和太子也是必然有好處,有目的的,所以才會如此。咱們到底只是生意人,跟朝廷的什麼人都不牽扯,也不牽扯朝局什麼
的,所以皇后認了我不會有什麼朝局上的糾葛麻煩。而且齊家又是豪富人家,總愛做點好事,那麼以後咱們做好事,大約的最終這好名聲都會落到了太子和皇后的頭上……應該是如此吧。」
齊麓道:「這還差不多……不過太子都已經是太子了,還這麼費盡心機的做什麼?」 齊瞻搖頭:「那誰知道啊。朝廷里的事情,誰能說就安安穩穩?最詭異的不就是朝局,不就是皇位嗎?不過咱們小老百姓就不管那麼多了,皇后和太子這可是一條大粗腿,咱抱住了對咱們只有好處沒有
壞處。」
頓了頓道:「除非風雲突變,太子被廢,皇位換人坐。」
齊老爺一聽著急了,忙『呸呸』了幾聲:「童言無忌,胡說八道!」叫齊瞻趕緊的摸摸木頭椅子:「不準胡說。」
齊麓在旁邊皺著眉頭道:「不過這樣是不是就卷進了朝廷的爭鬥中?」
齊瞻和溫竹青一塊兒搖頭:「應該不會,我們不去主動參與,離得又這麼遠,雖然說以後難免要和這邊的勛貴侯爵的打交道,但只要保持君子之交就行了。」 溫竹青又道:「當然,也不能說肯定卷不進去,這種事情真的沒法預料,不過咱們自己不主動去參與就行了。」想了想又道:「咸陽到底離京城遠,雖然長安是陪都,不過這兩年皇權集中京城,將陪都的
功能都減弱了很多,所以,只要小心就沒事。」
齊老爺就道:「好,不說這個了,天大的好事到了咱們家,怎麼反倒叫咱們弄得跟禍事臨門一樣?好好的都安心,沒事!」
齊瞻笑著道:「父親說得對,正經是天大的好事,咱們不用那麼緊張。起碼現在還沒有看到什麼不利的局面,真的要是有,那就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齊麓和崔氏便點點頭。齊麓笑道:「原本想好了在蘇州和松江府那邊呆一兩年的,我正準備去蘇州和父親住一段時間,突然來了這個消息,想來也是個大事,還是趕緊的回來看看要緊。」
齊瞻道:「你們這趟折騰算是不趕巧,地下水道剛剛一切準備就緒,就等著皇后和太子走人之後開工了。」
「皇后什麼時候走?」齊老爺問道。
「說是這個月的中旬,大約也就十來天了。」齊瞻說著聳肩:「皇后要上路,想來準備的也是不少,一路沿途的多麻煩?想想她說要來咸陽省親,這都說了快十年才來,所以上路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齊老爺和齊麓全都點頭。
齊麓道:「到時候在看看吧,若是開工了實在太亂,就還是出去轉轉,就不走遠了,找近的地方吧,松江府太遠了,路上還是很受罪。」說著看了崔氏一眼。
齊老爺就道:「好了!沒事你們回去吧,我也要收拾一下,洗洗。」
都是長途跋涉才到家的,自然是要洗洗澡收拾一下趕緊休息。於是大家就起來告辭,溫竹青出來叫來了這邊的幾個管事婆子,吩咐她們了幾句。
和崔氏一塊兒往回走,崔氏笑著嘆氣道:「想不到出門一趟,回來竟然有這麼大的變化……對了,是不是要請客擺宴?到底不是小事。」
這原本也是禮數。家裡頭有喜事,幾乎是咸陽城裡說的上名字的人都來賀喜了,送禮了,府里擺宴回禮這是應該的。如袁偉、湯大人等等這些人,人家來道喜,你不給擺宴回禮,這像話嗎?
華夏人講究的就是個禮數,這一點是一定要維持的。
溫竹青正要說話,走在前面跟齊瞻說話的齊麓聽見了,便問齊瞻:「請客了嗎?」 齊瞻搖頭:「沒有。一來是覺著需要低調一些,皇后和太子都還在這邊,我們大肆請客的,好像有點太嘚瑟了吧?二來,確實是太忙了,皇后在這邊的時候,竹青得天天去請安,偏皇后和太子妃喜歡孩
子們,去了就留一天正經陪著,皇后好像也沒什麼正經事干,天天玩逛游,去了幾天長安城,結果又下暴雨什麼的,總之是忙得不可開交的。」
一頓又道:「不過當然不能失禮,就放了話出去,父親不在所以不好擺宴,等父親回來了在擺宴席……是這樣推脫的。」
齊麓聽了點了點頭道:「那就準備起來。這有什麼低調高調的,皇后和太子也應該知道,這本就是禮數,咱們家出了個縣主,擺宴慶祝也是表示一下我們家高興、榮幸,這也是給皇后臉面不是?」
齊瞻就點頭。
崔氏一聽丈夫說話了,便道:「知道了,我們會準備起來的。」
齊麓又道:「還要趕在皇後走之前。」
崔氏便又答應一聲:「知道了。」
說著話到了西府,崔氏先回去收拾去了,齊麓因為有話和齊瞻說,便去了他們的正房院,溫竹青回到了自己這邊。
因為突然一大家子回來了,事情自然多了起來,溫竹青剛進屋坐下,就有丫鬟跟著進來稟報,庫房要打開,因為拿回來了一些東西,還有這些東西進庫房自然是要登記在冊的。 溫竹青叫人先去詢問崔氏和錢姨娘,哪些是不用要收進庫里的,如果錢姨娘不知道,便問問齊老爺,如果齊老爺已經吩咐不讓打攪了,就將這些東西先找個空房間放下,等明天齊老爺有精神了,在慢
慢的收拾不遲。
齊瞻跟著齊麓到了他這邊的書房,齊麓道:「今年松江府那邊有增加了大約上萬畝的桑田,那邊的絲織廠也有很大的調整,兩三個小點的絲織廠被一個大的絲織廠給吞併了。」
齊瞻愕然:「這是幹什麼?織造局不管了?」 齊麓想了想道:「聽說是太子的建議。我估摸著,應該是太子想要放寬限制,整頓絲織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