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一出鬧劇(2)
唯有齊淑妃用帕子捂住臉,半露的嘴角揚起一絲笑意。
她知道仁壽宮這位老嬤嬤和太后一個鼻孔出氣,先發制人:「皇上,現在整個宮裡都知道太後偏愛婉宜公主。」
皇上目光依舊停留在摺子上,可誰都知道他不說話,不代表沒聽。
嬤嬤忙開口辯解:「娘娘此言差矣。」
齊淑妃冷笑,翻舊賬:「難道不是嗎?今年夏天織造局送幾把絹扇到仁壽宮,太后喜愛婉宜公主,特為公主留一把。」
嬤嬤淡笑,不卑不亢道:「沒想到娘娘還記得這些細枝末節。」
皇上冷不丁冒出一句:「接著說。」
齊淑妃像找到靠山,理直氣壯哼一聲:「嬤嬤,扇子確實事小,若不是公主心思深,借一柄扇子去景陽宮和本宮套近關係,如何得知皇上喜好?」
說到這,她瞥一眼溫婉蓉,又救助般看向蕭璟:「皇上,那日賞荷,蘭僖嬪在金蓮池裡泛舟,身上的香與臣妾一樣,就是婉宜公主告訴她的。」
提起這事,蕭璟有印象,淡淡道:「繼續說。」
齊淑妃重新看向溫婉蓉,皮笑肉不笑:「婉宜公主,本宮說得可有錯?」
溫婉蓉蹙蹙眉,只說對香不懂,而且現在過去幾個月,很多細節著實記不清。總之無論齊淑妃說什麼,她一律不懂,不清楚,不記得,腦子卻轉得飛快,她想起覃煬之前說,齊淑妃如果挑破賞荷那天牡丹身上的破綻,就是把嫌疑往自己身上拉,偏偏齊淑妃不按套路出牌,主動跟皇
上揭開。
她篤定皇上信她一人所言?
溫婉蓉心思懸,皇上從剛才到現在,不顯山不露水,不喜形於色,憑什麼斷定只聽信一人?
她思忖著,又偷偷瞥一眼跪在一旁的老嬤嬤,嬤嬤陪在太後身邊,也是見過大風大浪的人,淡定從容,皇上不問不說,不多言不多語,似乎勝券在握。
溫婉蓉微微一怔,垂眸遮住眼底神情,猜太後會來解救自己?
可等到現在,太后若來,早該到御書房,她老人家並未出現,說明不會來。
皇上也不急,問溫婉蓉可有話說?
溫婉蓉搖搖頭,一口咬定是齊淑妃誣陷。
皇上又問齊淑妃,可有其他證據?
齊淑妃說可以叫景陽宮的人來對峙,自己所言句句屬實。
然而所有證據都是打外圍,景陽宮的姑姑來,證明溫婉蓉確實送過扇子,但又能說明什麼?
景陽宮的香是特調的,溫婉蓉很少用香,也證實她所言不懂香。
現在所有疑點集中在,蘭僖嬪身上為何有同樣的香?
齊淑妃一股腦把矛頭指向溫婉蓉,偏說她偷了自己的香。
溫婉蓉極力否認,卻也拿不出確鑿證據證明清白。
整個事件相互推諉至此,已然擱淺。
皇上自上次中秋宮宴一鬧,心中很是不快,從牡丹傷勢無大礙后,態度冷了幾分,一連兩三個月未踏進合歡苑一步。
現在有人舊事重提,還提出新疑點,徹底惹惱聖上。
做鬼做到九五至尊的眼皮底下,無論是誰,蕭璟持政以來,頭一遭。
他終於放下手裡摺子,眼底透出隱隱寒意,對老太監說:「把蘭僖嬪請來,今天朕要親自審問。」
皇上親自審問,不出個結果誰也別想踏出御書房。
齊淑妃幸災樂禍看向溫婉蓉,神情似乎在說「找死……」
溫婉蓉至始至終神情寡淡,她做好最壞打算,牡丹一力承擔,就是個死。
至於自己,皇上即便懷疑,抓不到她的證據,最多打發到大宗正院審理,如果自己進了大宗正院,太后絕不會袖手旁觀。
大不了吃幾天苦,但不會殃及覃家,已算萬幸。
她正胡思亂想,倏爾一聲「蘭僖嬪求見……」,拉回所有思緒。
溫婉蓉和齊淑妃同時一愣,都沒想到牡丹會自己往槍口上撞。
牡丹被打的傷剛剛養好沒多久,加上小月子里悲傷過度,氣色比起剛進宮那會差了許多,人也清瘦不少,即便如此,她蒼白臉龐透出一種病態美,叫人尤憐三分。
「臣妾給皇上請安。」她跪在地上,軟弱無骨窩成一團。
蕭璟看她的眼神動容三分:「誰叫你來的?」
牡丹輕輕搖頭,插在髮髻里的珠翠步搖垂在耳鬢邊微微晃動,襯著凝脂賽雪的耳垂和纖細的脖頸愈發勾人。
蕭璟喉結滾動,給她賜坐。
牡丹眼角眉梢稍稍輕瞟,雙眸含情,似有千言萬語,朱唇微翕,嗓音婉轉,只低低說一聲「謝皇上……」
而後叫合歡苑的宮女送滋補湯進來。
「皇上,臣妾之前身子抱恙,不能侍奉身側,還請皇上恕罪。」牡丹起身福禮,被蕭璟擋回來。
「你身子不好,坐著說話即可。」
牡丹掃了眼屋裡一行人,故意露出驚詫的表情,誠惶誠恐看向蕭璟:「皇上,臣妾照太后吩咐送湯而來,不曾想打擾皇上辦事,臣妾這就離開。」
齊淑妃冷冷一笑,好似無意道:「蘭僖嬪這湯送得真是時候,早不送晚不送,偏偏皇上找你來,你倒不請自來。」
牡丹屈身福禮,輕聲細語:「淑妃娘娘金安,臣妾確實按太后吩咐給皇上送湯,不知娘娘和婉宜公主在此,請娘娘和公主莫怪。」
說著,她起身,朝皇上行禮:「臣妾無意叨擾皇上。」
蕭璟要她坐,話語氣緩和幾分:「你來正好,朕有幾句話問你。」
牡丹低眉順眼:「臣妾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蕭璟說:「朕初見僖嬪,記得僖嬪甚香,齊淑妃說她的香與你相同,可有此事?」
女子香相同沒什麼特別,可從皇上嘴裡說出來,寓意就不一樣。
牡丹聽出弦外之音,皇上不是問香是否相同,而是問她初進宮怎麼會有宮中香料?
除了有人蓄意安排,不會有第二種可能。
既是蓄意安排,幕後是誰?再看看一直跪地未起身的溫婉蓉,和坐在宮椅上,臉上掛淚的齊淑妃,頓時心領神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