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起勢
一番話反倒把個武直說得哭笑不得,心裏面的壓力頗大,連忙扯起他道:「鄧小乙,剛說了,男兒要有志氣些,你怎麼就隨隨便便下跪,要記得,男兒膝下有黃金,明白么?你這樣軟弱,總是習慣求人的話,以後就算尋著房老婆,恐怕她也得騎在你頭上哩……」
「恩人!只要你能助著我尋得到一房老婆,就算是她天天騎在我頭上我也樂意,我還樂意為她洗腳,倒洗腳水呢……」
「……」武直服了,看來,沒老婆的人是真可憐,是多麼的渴盼著老婆,他都說到這個份上了,連恩人都先叫上了,可見沒老婆是真的苦。
這下倒好,本來自己是一時心軟,提起要助他一助,倒不經意間就成了個包袱。
也罷,也罷。體恤他一番也罷,以後自當留心就好了。
當下,武直答應了鄧小乙,鄧小乙這才喜笑顏開,屁顛屁顛的爬起身來,一溜煙的回席地街中的店鋪去了,要趕緊把武直要的又四十隻綉墎給挑了好的,立馬給送來,運費也不要……
一個插曲逗得大家嘻嘻哈哈。
等到綉墎送來的時候,院中剛好是二十張方桌,八十個椅子,
午後,又到了唱曲時間。人開始變得越來越多,更多人慕名而來,有的為旺夫行動,有的為聽金蓮唱曲,到後來,來人居然將個偌大的天王堂擠得水泄不通,院中容不下了,便停在院外,他們倒也機巧,站到山坡高處去的,爬到院外樹上去的,各有辦法,一眼望去,幾乎全都是腦袋。
又是很多的銀兩爽快的進賬。
過了餐點,武直也搬張椅子,在院中坐下聽金蓮唱曲。金蓮說話的聲音是帶些潑辣讓人耳目一新的,而她唱曲的聲調卻又是另一番光景,如婉轉的黃鸝,如悠揚的夜鶯。隨著歌曲的不同,有時令人歡樂,有時叫人憂心……
兩個字,好聽。
眾人紛紛叫好。
氣氛很好。
有錢的,捨得花錢的,便費一兩銀子,請得金蓮唱一曲,眾人可以跟著一起聽,如此皆大歡喜。
沒錢的可以湊個熱鬧,有錢的覺得倍有面子。再者,一兩銀子不止聽的是一曲,還可以獲得一個大神器——大火雞。
超值!
正聽著曲,有個人走過來輕輕拍武直的肩膀,武直一回頭,正是作經濟人的趙七。
趙七把武直叫到院中另一邊,免得吵著了大家聽曲,武直一看,附近一張桌子邊,圍著十幾對男女,卻都站著。
這是要幹啥?
「請上坐!」趙七指了指正對大門處的位置,讓武直坐下。
武直坐下后,趙七和加外兩人才坐了其他三個方向的位置,其餘的人則圍在一旁。
「兄台,是這樣的,我們尋你過來,是想和你商量一個事……」
「請講!」武直很直接:「我這個人不喜歡拖泥帶水,浪費時間去說些客套話……」
「是,是,武先生,我們見你和鐵扉道人關係深厚,所以,想請您出個頭,牽個線,替我們向鐵扉道人說個情,聘他作我們這些家戶的西席……」
「哦,我懂了。你們是想,請鐵老先生開設個學堂,創立個輔導班?」
「正是正是!」
「我這裡好說,卻不知鐵老先生的意思,他樂慣了清靜的生活,我怕他不喜紛擾……」
「一切只當武先生儘力就行,我們相信,有您的話,他未必不參考幾分也說不定……」
「那這樣吧,你們把你們的想法,或者說誠意都和我說一說,我再抽個空,去探一探他的口風……」
「好好好,不瞞您說,我們這十幾家已先有了商量,都願意聘請鐵老先生為西席,又或者,他老人家要是願意開設個私塾、辦一個學堂,多招納些學子,我們也願意共同出資,並騰出個亮堂的地方,不消鐵老先生花費一文錢就把學堂給辦起來,至於每月的束修也盡請鐵老先生只管開口,我們定當全力依他就是……」
「可以。這是好事,我當竭力。不過,事情是否能夠圓滿辦成,我可不敢打保票……」
「相信只要有先生一句話,此事自當可期。這是給您的茶水費,少是少了些,不成敬意,暫請笑納……」
說著,趙七遞過一錠銀子來,足有十兩。
「事還未成,不急不急。」武直掃了一眼,卻並不接。
「先生……」
「你們擔心我不收錢,不辦事?放寬心吧,我自有道理。各位高鄰,容我告辭。」武直說完,沖眾人抱個拳,作個揖,表示自己的敬重,並且知曉此事了,然後,起身離開。
看來,自己眼下果然是起勢了,都開始有人來求自己牽線搭橋了這便是一種證明,它多少是一種地位的象徵。
是一種面子。
話說回來,開設個學堂的話,的確是一樁好事,武直聽趙七等人提起后,也有此心。只是,成就個學堂,蓋就座書院,自古至今,可從來都不是件易事。
為什麼,寸土寸金啊。
凡是牽涉到土地的事情,就會變得複雜了起來。這不是一般的人事就能夠幹得起來的,得一個村子,或者一個鎮子所有的人齊心才行。
一要批地,二要責成歸屬。
批地本是個難關,但凡土地,農村用來種田,城鎮用來經營,用作學堂卻不是個賺錢的事情,更何況城鎮里就連居住的地方都吃緊,哪還有多開學堂的心思,且不說官府目光短淺,總之現狀就是如此,什麼大計不大計的,誰願意去預見和播種百年之後的好處?
因此,這就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若是批地過了,就立刻到了另一個難關——責成歸屬。何謂責成歸屬,就是指這個學堂依附於誰,由誰監管,責任人是誰,受益人又是誰……
通俗一點,就是指這個學校是官辦還是民辦。公家的有公家的紀律,民辦的有民辦的搞法。
正因為這種種麻煩,各種關節,因此,凡是大一點的厲害些的學堂,不管是公家的,還是民辦的,便少之又少。能夠做得起來的,真是不容易,裡面灌注著的肯定是不知多少代人的心血……
若是有幸能夠辦成一個這樣的書院併流傳下去的,自當是功德無量。
比如這宋時有名的應天書院就是個好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