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信口雌黃的來歷及雌黃治書法
原來,此時,眾人寫字,皆用毛筆。毛筆蘸墨,寫於紙上,若有錯誤,無可奈何,講究的就起手重頭換了紙張再來,但重來成本太高,也費時間,大多數時候於是便只能不那麼講究些,或是畫個圈,或是抹成個黑團,然後再在後面接著寫下去……
當然,也有個塗改的辦法。這便是雌黃治書法。
所謂的雌黃治書法就是用一種類似於顏料的礦物塗抹在錯誤處,然後待上面幹了之後就可以重寫,喚做「一漫而滅,仍久而不脫」。
因為那時的書寫用紙為黃色,而那礦物抹在紙上也呈黃色,因此這個塗改的方法被稱之為雌黃治書法。以至後來,慢慢的人們便把胡亂曲解書文、妄加評論的行為稱之為「信口雌黃」。
這便是一段來歷。
然而這種方法卻是有局限性的,一是容易把書面弄髒,雖有修改,反而不美;二是此物有毒,長期接觸,對身體不利。
所以,並不被推崇。能不用者,便都不用。
如此,就算是大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以及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等留世的真跡中也都存在大量的塗抹與黑團,有的地方也難免便像是「塗鴉」作品一樣了……
當然了,這些作品瑕不掩瑜。
此刻,武直聽大家笑話鉛筆是如意筆,乾脆就接下話頭道:「對的,這就是一隻如意筆,眾位要是不信,我就現場演示給大家看。」
說著,放眼四下一看,已找到目標。
只聽眾人叫道:「不信,不信,演示,演示!」
武直一邊將鉛筆塞進卷筆刀中削剪著,一邊走到腳落的一張桌子邊,這張桌子卻不像今晚院中別的桌子一樣是兩張拼在一起挨著的,它卻依然像白天一樣,單獨的靠在院子邊上無風的地方,四個方向,只坐著四個人。
其中兩個年輕人武直不認識。
另外兩個,一個正是那花公公,另一個則是昨天見過的畫師張擇端。
沒想到他們今晚居然也來了,花公公在品著熱茶,而張擇端的面前則擺放著一個畫架,正在白得乾淨而亮堂的雪夜裡作畫。
武直一看,畫的卻正是晚宴中這一眾場景。所有人物,在畫中栩栩如生,如實景收錄。
這傳奇畫家,果然了不起。
只見張擇端的破衣之外卻披著暖襖,腳下也燃著一隻小小的炭火盆,桌上自備的熱茶倒去了半壺,但鍋中的螃蟹卻半隻未動,顯得一心只在畫畫,卻無心晚宴……
好一個閑情逸志。
武直起了個手,開口道:「畫師先生,能否借你畫作一用。」
張擇端笑道:「怎麼個借法。」
武直道:「便是這般借法。」
說著,也不管張擇端同意不同意,已將削好的鉛筆劃了兩道漂亮的弧線,在張擇端的畫作上原本應該用來留名的空白處,留下了一個叉。
「你這廝,卻在胡亂幹什麼?」花公公怒了,拍案而起。
「是也,你幹嘛污了我的畫?」張擇端也臉色一變,氣得發抖。
武直笑道:「別急。我只不過拿你的畫,做一個實驗罷了。且請各位看我的如意筆!」
說著,又將筆頭一個調轉,將鉛筆上紅色橡皮的那一頭倒轉了過來,貼在了畫紙上,一手按著畫板,一手小心的順著一個方向,不一會兒,居然就又將畫紙上的那個黑色的大叉給抹消掉。
眾人早已按捺不住,齊齊爬起身來,圍過去去看畫紙。果然,畫紙上雖然還略留點痕迹,但是,卻已不見先前那X字的蹤影,果然如武直所說,能夠寫得,也能夠抹得,方方便便,快快速速,真的如一隻如意之筆。
「沒想到這等細長之物,居然有如此神奇……」眾人正納悶驚嘆著,沒想到張擇端自己也大笑著鼓起了掌來,叫道:
「真是絕妙,絕妙!」
武直笑道:「請張先生恕罪。」
張擇端問道:「此話怎講?」
武直又起了個手說道:「一是貴客來臨,不曾相迎,又不曾備得好膳食,擺得好水酒,算是招待不周,二是擅自作主,不經先生的同意,就在畫作中胡亂添了兩筆……」
張擇端擺擺手笑道:「哎,又不曾真的污了我的畫,何罪之有。我是個愛畫之人,先生這裡稀奇之事甚多,能夠容在下在此安寧畫得三兩畫作,不將我趕走,就是好客之道了……」
「說笑了說笑了,請先生自在。」
武直又朝花公公拱拱手,然後轉身。
眾人從孩子那裡接過鉛筆,一邊幫忙用卷筆刀削筆,一邊七嘴八舌的討論起它的好處來。
卻見鐵扉道人站起了身來,卻又慌張的坐下,開口講道:「我曾聽聞,除了雌黃治書法以外,本朝也還存在著另外一種,如同剛才武大手中鉛筆一般如意修書的辦法。」
眾人一聽,全都好奇,就連坐在角落裡避風的畫師張擇端也立刻將注意力投射了過來。
「鐵先生,真的嗎?真的還有另外一種如意修書的辦法?」
「是的。只此一種。」卻聽鐵扉道人繼續道:「相傳本朝仁宗年間,大將狄青曾征西,打得西遼狼人慾要歸降。那狼主派人呈上書表,又有貢禮呈獻,名曰珍珠旗。然後那第一次送來的珍珠旗卻是假旗,只哄得狄青退了兵。」
「……」眾人安安靜靜,連一根針掉在地上的聲音都可以聽見,被鐵扉道人講的本朝往事所吸引。
「假旗送得回朝,引滿朝震怒。於是元帥再度領兵,二敗狼人。狼主無奈,知若不獻出真旗,大宋必不退兵。於是就這樣,真旗便到了大宋的國土。」
「且說狼主差人送來真旗,狄爺這回卻不肯信他,軍中先要驗旗。各位,你們可知這珍珠旗是什麼寶貝?」
「原來這旗乃西遼傳國之寶,旗面之上縫有六顆絕世寶珠,六顆明珠一個名為『定風珠』,倘若遇上狂風可止風;一個名為『避火珠』,若遇烈火不畏火;一個名為『分水珠』,縱然萬丈波濤,見珠即退;一個名為『避塵珠』,若有此珠在家,則屋中一塵不染;一個名為『夜明珠』,夜間黑暗之處,珠亮如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