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0章 無事不登三寶殿
這個數額一出,又震動了全城,盡皆驚嘆豫安郡王有錢,光兩天撒出去的錢就好幾千兩了,到了下聘的日子,還不知道有多轟動呢。
如此豪氣娶妻,聞所未聞,可見豫安郡王有多喜愛宓大小姐。
楚王城的媒婆比八字先生多得多了,想做八字先生起碼得認識字,但做媒婆,只要有一張會說的嘴就能入行。大清早的,沁園大門前的廣場,媒婆多得黑壓壓的。
張全派了十幾個小廝出來,對這些媒婆精挑細選,挑了一百人出來。
然後,又從這一百人中,挑了長相端正,樣貌好,富態慈善的。
最後又從她們之中,挑出一個八字好,父母健全,兒女雙全,最好家中祖父祖母均在的媒婆。
那挑剔的程度,簡直比選美還要苛刻。
人家選美只要臉蛋長得好看就行了,但名額只有一個的媒婆人選,除了長相要討喜外,還要查家庭,查口碑。
細細地挑了大半天,又派人到媒婆所住的街坊查證了,才終於挑出一名姓張的媒婆。
這位張媒婆,年過四十,圓臉雙下巴,未語先笑,一眼看上去就令人心生好感。
張媒婆父母雙全,兒女齊全,共生了四子二女,底下的孫子外孫多得成堆。張媒婆家中興旺,與街坊鄰居和睦,是那條街上有名的大好人。更難得的是,凡是經這位張媒婆牽線的親事都和和順順的,美滿幸福的更是不少。
這邊張全選好了媒婆,那邊,蕭溍進宮了。
楚王聽到通報,說豫安郡王駕到,驚得連忙放下手上的公文,親自出去相迎。
「不知豫安郡王殿下大駕光臨,有失遠迎,還望郡王殿下恕罪。」楚王迎上去,先一拱手,說道。
蕭溍還了楚王一禮,「是蕭溍不請自來,驚憂了大王。」
「不敢!不敢!」楚王連忙說道,並恭敬地把蕭溍請進了大殿,請上貴席。
等上了茶之後,楚王心裡還是七上八下的,不知道蕭溍突然進宮是為何事?
蕭溍初到楚國時,楚王就曾去求見過,只是當時蕭溍在休養,誰也不見。一直以來,楚王已習慣了這位客居在王城的貴客,井水不犯河水,如今突然上門,只怕是無事不登三寶殿。
蕭溍喝了一口茶水后,放下茶碗,向楚王拱了拱手,說:「蕭溍此來,是有一事想請大王幫忙。」
楚王立即說道:「王爺儘管說、儘管說。」
楚王應得爽快,但心裡直打鼓,豫安郡王自進宮來,就謙虛地自稱名字,想來,所求之事甚大。
他要答應嗎?
萬一豫安郡王要求的事超出了他的能力之外,他又該怎麼拒絕才不會得罪這位皇長孫?
正當楚王胡思亂想之際,蕭溍把來意說了,「五日之後是個極好的日子,本王決定在那一日向義恩侯府下聘,求娶宓大小姐。然而,宓家沒有長輩作主,只有兩個幼弟在,二少爺與三少爺年幼,也未經過此等大事,難免不知所措。因此,本王此次進宮,是懇請大王與王后在五日之後暫代宓家長輩,接受聘禮,以及訂親的各項事宜。」
「下、下聘?訂、訂親?」楚王傻眼了。
他正緊張地想著各種陰謀論,並把蕭溍來拉攏他,讓他助蕭溍當皇太孫的大陰謀都幻想出來了,結果竟然告訴他,請他幫忙主婚.……
這麼一點兒小事,哪有不應之理?更別說楚王與宓家的關係本就好。
楚王馬上應了:「好說!好說!這是好事,孤樂意之極!」
蕭溍再次拱了拱手,「五日後就勞煩大王與王后了。」
楚王大笑起來:「王爺客氣了,這樣大的喜事,孤能去沾點喜氣,還是孤的福氣呢!」
昨日今日沁園弄出來的陣仗,楚王亦是聽說了,蕭溍為娶宓月能做到這一步,在楚王來看,已是不錯了。
沒想到蕭溍還親自進宮,請他與王后做證婚人,可見,蕭溍是何等在乎這樁婚事,未到皇城,就想把這樁婚事定下來,不容更改了。
楚王真心疼愛宓月,亦真心為宓月著想,見蕭溍如此用心,對蕭溍的印象大好,立即說道:「五日後訂親下聘的事,侯府那邊就全交給本王與王后,王爺只管下聘就是。」
要按正常的婚娶來說,須先納采,再問名,然後納吉,納徵,請期,最後迎親。但事急從權,蕭溍直接把幾道步驟一起做了,只留了最後兩道步驟到皇城再辦。
楚王絲毫不覺得突兀,畢竟以蕭溍的身份,能做到這一步,已經極為難得了,他本可以什麼都不做到,等到了皇城再安排的。
如今所做的一切,最重要的是坐實名份!
只要名份坐實了,到了皇城,這樁婚事也會順利很多。
略略聊了五日後的事,蕭溍便告辭了。
楚王熱情地把蕭溍送了出去,滿心滿眼的高興,可見他在真誠地為宓月高興著。
蕭溍暗想,不枉宓月為楚國所做的一切,楚王此人的確是個可靠之人。
目送蕭溍離開后,楚王馬上往後宮趕,把這件事告訴了王后。「五日後,王后招待女眷,孤招待男賓,須得處處妥當周全,才不負王爺的託付。」
王后聽完之後,沉默了好一會兒,暗中感嘆:得夫如此,妻復何求?阿月選對人了。
「大王儘管放心,臣妾會把後院的事打理妥當,臣妾就當自己是阿月的母親,當自己在那一日嫁女兒。」
楚王極為高興,「王后辦事,孤向來放心。」
「離五日後的下聘沒多少時間,依臣妾看,不如現在就派人去準備起來,免得到了日子手忙腳亂的。此事還得跟阿月說一下,讓侯府的下人也提前準備起來。」王后定了要幫忙的事後,就馬上規劃起來,「侯府的下人太少,且都沒有經歷過婚娶的大事,臣妾須得再派幾個熟知親事流程的宮人去侯府,指點一二。」
「對對對,這就去辦。」楚王一聽有理,馬上催著王後去辦,然後他又趕忙去召集管禮儀的官員,讓這些官員也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