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生火/生活
趙老先生家吃飯的場景,不錯,就是這麽的震撼,每天都像下館子包場一樣,那氣勢,杠杠的。那今天就來說說做飯的事情吧,畢竟這麽多人吃飯,總要有人做飯的吧,那時候不像現在能叫外賣,不做飯,要麽真天天下館子,要麽就沒飯吃,當然了,穿的破點出去要飯也可以。 可是家裏這麽多人,天天下館子開銷也夠嗆,當然了,趙老先生當時肯定不差錢,要的就是氣勢,可館子也不能天天下吧,而且據我多方打探,做飯在當時還是技術活,一般人還真下不來。 為什麽說做飯在當時是技術活呢,且聽我娓娓道來。難的不在做飯上,而是在生火上。對嘍,就是生煤球爐。煤球爐在當時的上海灘可謂居家必備,每家必備一個,大戶人家至少兩個,不然你根本就來不及做。炒菜、燒飯、燉湯,就一個火頭,你怎麽分配?先燒哪個?後做哪個?這在當時都集中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 我們先說生火,這裏麵學問可大了,首先煤球爐和蜂窩煤就是絕配,生火就是點蜂窩煤,可你怎麽點?打火機?對不起,當時沒有。當時隻有自來火,以前稱(洋火),洋鬼子那裏傳來的東西。自來火硬剛蜂窩煤?NO,NO,NO,就牙簽上麵這點小火苗根本就點不著。所以,生火的正確打開方式是先拿廢紙團成團,上麵再鋪一些小樹枝或者小木棍或者刨花,這些易燃的,再放上大木塊,接著先點燃廢紙,然後引燃小樹枝或小木塊,再燒到大木塊,接著,給我扇,使勁扇,家裏孩子多的輪流給我扇,扇的你一把鼻涕一把眼淚都是家常便飯。火旺了,才能放蜂窩煤。當時一到做飯的時候,家家戶戶扇風點火,這場景,你們可能無法想象,現在的什麽空氣汙染、什麽PM2.5,擱在當時根本就不是什麽事,分分鍾空氣質量指數爆表。 這裏囉嗦一句,為了完整還原當時的曆史原貌和對曆史的敬畏,以上步驟我是請教了一位生於解放後的老同誌,雖說和趙老先生相差了幾十年,但煤球爐還是那個煤球爐,蜂窩煤也還是那個蜂窩煤,技術動作應該不會相差很多。唯一可能有區別的是第一到工序,老同誌當時用的是廢紙(舊課本、看過的報紙之類的)。老同誌還語重心長的表示:“廢紙、木條在當時都是要買的。當時的馬路幹可幹淨了,廢紙、樹枝,你撿都撿不到,家家戶戶要做飯,都輪不到你撿。所以我推測,點火的第一道工序廢紙,估計在趙老先生那時候可能是其他的易燃物品,比如說刨花,家具行除了家具,多的就是刨花和邊角料,那生火肯定不成問題。 特此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