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葉昭論太平
如何看待?
葉昭看向蔡邕,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回答,說真話,怕是會惹蔡邕不高興,但若敷衍的話,老爺子又不是傻子,還是能看出來。
「以教義,雖說導人向善,實則是蠱惑人心,所謀不小。」葉昭最終還是開口,斟酌著說道。
蔡邕看著葉昭,明顯對葉昭這番說辭不滿,皺眉道:「修明暢所欲言即可,你自幼聰慧,看問題總有獨到見解,且說來聽聽,這是尋常家宴,只有你我和琰兒三人,不會傳出去的。」
「那……恩師可曾知道太平教教義?」葉昭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道。
「此為道教一支脈,信奉黃帝與老子。」蔡邕思索道,太平教此時還沒搬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口號,實際上應該已經有了,可是並未對外公布,只流傳在太平教高層那個小圈子裡,如今的教義尚算溫和。
「凡事既然有果,則必有因,恩師可曾想過,這些人為何要將上古黃帝與老子搬出來?」
「老子乃道家先賢,信奉老子,卻也無可厚非,只是黃帝……」蔡邕說道黃帝之時,有些遲疑。
「人稱三皇五帝乃治世,因為沒有足夠的文獻,是以對那個時代並不了解,我等作為後人,無法妄自揣度,但在太平教的教義之中,認為黃帝時期,天下太平,沒有壓迫和剝削,也無饑寒災病,更無詐騙偷盜,人生而幸福。」葉昭笑道:「與其說是黃帝治世,倒不如說,太平教為所有人畫出一張宏圖,畫出一張,只可能存在於臆想之中的世道,這世道艱難,古今皆是如是。」
「妖言惑眾嗎?」蔡邕皺眉道。
「是惑眾,卻並非妖言。」葉昭嘆了口氣,抬頭認真的看向蔡邕道:「昭這一路走來,所見、所聞,令學生心生感慨,恩師或許沒有見過,可願聽上一聽?」
蔡邕突然有些不想聽葉昭接下來的話了,他不是瞎子,也大概能夠猜到葉昭接下來的話或許是自己不想聽到的。
昏黃的燈光搖曳,客廳這片相對三人來說開闊的空間里,空氣彷彿凝滯了一般沉澱下來,似乎感受到氣氛變得凝重起來,蔡琰知趣的起身對著蔡邕和葉昭各自一禮道:「父親,師兄,琰兒差不多也該去歇息了。」
「嗯。」蔡邕點了點頭,甚至沒有去看自己的女兒。
隨著蔡琰的告退,蔡邕沉默良久后,才嘆了口氣道:「你且試言之。」
「易子相食……」想了想,葉昭笑道:「昭一直以來都很難想象,是何等殘忍的母親,會做出這種事情,但如今,卻是懂了,並非殘忍,而是無奈,為了生存,他們只能如此,不忍食子,只能易子相食。」
葉昭看向蔡邕:「這樣的事情,在如今這天下雖不多見,卻也不少,那妖言之所以能惑眾,便是因此,百姓對如今的天下已經失去希望,只能將希望寄托在那虛無縹緲的傳說之中,相傳黃帝時期,這世間人人平等,無剝削和壓迫,也無饑寒災病,更無門第階級。」
「我要上書陛下,此禍太深,一旦爆發,大漢江山社稷將岌岌可危!」蔡邕面色變得難看起來,他還是第一次從這樣一個完全旁觀者的角度去看這天下,相比於葉昭,他對這大漢天下了解的顯然更深。
「老師以為,朝中無人看出此禍?」葉昭一把拉住就要離開的蔡邕,皺眉道。
「就算是拼上老夫身家性命,也不能眼看著大漢亡於此!」蔡邕厲聲道。
「學生倒有些想法,恩師不妨聽聽。」葉昭苦笑道。
蔡邕扭頭,看向葉昭,沒有說話,但其意已不言而喻。
「太平教可以似如今這般大行其道,其原因頗多,太平教高層與朝中許多大人物往來密切,朝中有人而且不止一個希望這天下亂,而太平教的教義,或者說這張畫餅,正是如今百姓所渴望而不可及的,哪怕明知道是畫餅,那些餓瘋了的人,也會如同那飛蛾撲火一般義無反顧的撲上去,加上這一年來災害連連,也給了這妖言滋生的土壤。」葉昭看向蔡邕,侃侃而談道。
「那可有解決之法?」蔡邕皺眉道。
「有。」葉昭肯定的點點頭。
「如何解決?」
「變法!」葉昭肯定道。
「如何變法?可是效仿那商鞅?」蔡邕皺眉道。
「非是商鞅。」葉昭搖頭道:「商鞅變法,在於強國,於此時而言,不啻於火上澆油,只會令天下亂的更快,弟子所說之變法,以稅賦為主,學生在馬城之時便已經看出,我朝之稅賦,皆是各地收繳賦稅,然後上繳朝廷。」
「有何不對?」蔡邕皺眉道。
「當然不對。」葉昭斷然道:「恩師可知,這天下田地,有多少集中在士大夫手中?」
蔡邕默然。
「昭生於河內,葉家有百畝良田,薄田有千畝之多,葉家門第不高,雖說如今已算士人,但家底不厚,尚且如此之多,弟子出仕幽州時曾做過一些估算,幽州田地,真正落在百姓手中的田地,不足兩成,然幽州世家大族人口加起來,卻不足一成。」
「你是說,這幽州一地,九成人口靠著兩成的田地生活?」蔡邕皺眉道。
「那是不可能的。」葉昭搖了搖頭,以這個時代的農業生產率,若是真的如此的話,百姓早就都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