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章 黑洞信息悖論之我見
許多科技型的跨國公司通常養著一群人,這群人的工作是滿世界找論文、讀論文,從論文中獲取對公司有價值的信息。
人們都在使用的5G,其起源來自土耳其的一位教授發表的一篇數學論文。科技公司的情報人員在茫茫文海中發現了土耳其教授的數學論文,他們通過合理合法的商業交易購買論文的知識產權,將論文轉化為商業化的產品。
BNE公司同樣有一群高學歷的情報人員,他們的日常是刷各種學術期刊。
沈奇科研中心在過去的一個月內發表了98篇論文,皆是發表在著名學術期刊上。沈奇和他的小夥伴想低調都不行,實力不允許他們低調。
沈奇依舊留在對外接待大樓VIP會議室,在他的安排下,BNE的洛瑞博士一行人來到了沈奇科研中心參觀交流。
負責接待洛瑞等英國人的是FASTER項目組組長湯元,他現在也算是凝聚態物理領域的小牛。
「洛瑞博士,歡迎。」湯元得到了沈奇的授意,他代表沈奇科研中心應用物理團隊與英國代表團進行交流。
「湯教授,很高興見到你。」洛瑞早已打探清楚,沈奇是他們中心的國王,正教授研究員湯元類似於大臣。
話不多說,根據國際慣例,湯元先帶著洛瑞等人參觀中心凝聚態物理實驗室。
凝聚態物理實驗室並未因為外國人的到來而停止工作,大家該幹嘛幹嘛,堅守崗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洛瑞博士感動於沈奇科研中心展現出來的誠意與待客之道,畢竟實驗室重地,閑雜人等不得入內。
「很大,很棒。」這是洛瑞博士對這間實驗室的第一印象。
「亞洲第一,世界第三。」湯元客觀的講述出他們實驗室的全球排名。
在凝聚態物理領域,排名第一的實驗室在MIT,第二的在劍橋,普林斯頓、哈佛、東大的實驗室也是沈奇科研中心的強力競爭對手。
其實湯元心裡明白,沈奇的個人實力與聲望為他們實驗室的國際排名提供了不少積分點。
然而國際規則就是這樣,沒有犇級科學家的實驗室,積分排名就是上不去。
洛瑞在一台PEL測試儀前駐足,他們在英國的實驗室也有一台型號一模一樣的設備:「湯教授,我讀過你們實驗室發表的論文,關於鐵硼基非晶合金的那一系列文章,一共有八篇。我想問問,鐵硼基非晶合金的系列文章,完結了嗎?」
「暫時完結。」湯元點點頭道。
實驗室里的實驗員正在做鐵硼基非晶合金的收尾工作,補測一些數據。這些補測的數據,可以形成一兩篇鐵硼基非晶合金的番外篇。
「你們實驗室研發的鐵硼基非晶合金材料具有極其優異的軟磁性能,完全可以替代傳統的硅鋼、坡莫合金來製作變壓器鐵芯。你們在論文上並沒有列舉太多這項發明的工業用途,但我們BNE基於你們的研究成果做過估算,在發電行業,如果採用你們的鐵硼基非晶合金材料轉化而來的變壓器,體積和重量將大大減少,並且性能大幅提升,可降低電力傳輸損失30%~60%左右。節能環保的寶貝啊,寶貝。」洛瑞顯然是有備而來,他們BNE從事新能源、新材料方面的生意,凡是綠色環保的科技發明,都是洛瑞感興趣的東西。
「鐵硼基非晶合,其實是非晶結構在納米微米尺度上不均勻性的次級研究成果。」湯元望向牆壁上的一組巨型照片,照片里的主角是沈奇,背景是諾貝爾獎的頒獎現場,沈奇先後兩次領取了諾物,他的光輝形象被掛在牆壁上,鼓勵著後來者們在科學的道路上砥礪前行。
沈奇第一次獲得諾物的理由之一是「他證明了非晶結構在納米微米尺度上的不均勻性」。
這可以看做沈奇在物理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偏理論化。
基於這個理論性的主要成果,衍生了許多應用性的次級研究成果,包括一種新型石墨烯納米複合薄膜、鐵硼基非晶合金等等。
洛瑞等英國朋友順著湯元的目光望向牆壁上的沈奇照片,虔誠的拜了拜,然後繼續與湯元交流具體的學術課題。
湯元帶著英國朋友移步中心咖啡廳,大家喝著咖啡談笑風生。
另一個場地,沈奇仍在與英國學術代表團主力部隊洽談,目前談的還是物理。
「沈教授,你發表於《科學》上的專題文章《黑洞信息悖論之我見》,可以說是爆炸性的。」一位紅髮白人小老頭神情激動的說到,講到動情之處竟口吐白沫、眼珠爆漲。
「韋斯特院士,你為何不坐下來說話?」沈奇微微笑道,做了個請坐的手勢。
韋斯特院士是英國皇家科學院的院士,他是一位理論物理學家,他在美國讀博時的導師是大名鼎鼎的基普-索恩。
諾蘭導演拍的科幻大片《星際穿越》,所請的科學顧問就是索恩。
索恩是當代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他是諾物得主,現已90歲高齡,在美國安度晚年。
根據量子理論,信息無論是粒子運動或是油墨顆粒組成的文件,是不會從宇宙中消失的。
但是基普-索恩、斯蒂芬-霍金等物理學家提出了一個假設:如果把一本百科全書扔進黑洞中,將會發生什麼事?
基普-索恩、斯蒂芬-霍金給出的解答是:百科全書將消失在黑洞中,任何形式的信息都將消失在黑洞中。
這無疑與量子理論產生了矛盾,這便是「黑洞信息悖論」,物理學未解謎題之一。
量子理論的奠基人早已不在人世,「黑洞信息悖論」的提出者,如今活著的只剩風燭殘年的索恩教授一人。
不管是量子理論的支持者,還是「黑洞信息悖論」的信徒,他們都無法在實驗上證明自己的猜想。
畢竟在現實宇宙里,沒有一個地球人或者地球人發明的探測器進入黑洞並將黑洞里的東西傳遞出來。
黑洞視界之內,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
鬼知道啊!
理論物理學家的爭吵似乎難分高下。
那麼沈奇發表的文章《黑洞信息悖論之我見》,又提出了怎樣的新觀點和新見解呢?
這正是索恩的弟子韋斯特院士口吐白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