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藩王之中,北方藩王勢力較強,主要是對蒙古的邊防任務,而裏麵又尤以燕王朱棣和晉王勢力最大。對皇權構成極大威脅。再最後朱元璋死後,皇太孫朱允炆繼位,卻不沒想到建文帝剛上任便立刻與親信大臣齊泰、黃子澄等密謀削藩。於是周王、代王、齊王、湘王、岷王等先後或被廢為庶人,或被殺。同時以邊防為名調離燕王的精兵,準備削除燕王。但是燕王也不是小角色啊,結果燕王朱棣在姚廣孝的建議下以“清君側”的名義,發動靖難之役,最終占領了南京,建文帝在宮城大火中下落不明。結果可想而知。朱棣勝利後便革除建文年號,繼續使用“洪武”紀年,即建文四年改為洪武三十五年,次年改元永樂。同時下令盡複建文朝所改的一切成法和官製。永樂元年,朱棣登基,是為明成祖(仁宗時定廟號為太宗,世宗於嘉靖十七年九月改廟號為成祖)。」 \"朱棣即位之後,先是出擊安南,後又親自五入漠北攻打蒙古,以絕後患。永樂元年(1403年),明太宗下詔將北平改名北京,稱行在,並設立北京國子監等衙門。永樂五年(1407年),下詔在北京修建宮殿。永樂七年(1409年),成祖巡幸北京,在北京設立六部與都察院,並在北京為逝世的徐皇後設立陵寢,已經顯示遷都的跡象。經過十幾年的經營,北京初步得到了繁榮。1416年,朱棣公布遷都的想法,得到認同。永樂十五年開始大規模營造北京,永樂十八年宣告完工,永樂十九年正式遷都。朱棣統治期間史稱永樂盛世。成祖對異議者強力鎮壓,諸如黃子澄、齊泰等建文舊臣等都被殺,其中以方孝孺的誅族和景清的“瓜蔓抄”最為慘烈。另外他還設置了另外一個特務組織——東廠。」 \"朱棣還非常注意社會經濟的恢複與發展,他認為“家給人足”、“斯民小康”是天下治平的根本。他大力發展和完善軍事屯田製度和鹽商開中則例,保證軍糧和邊餉的供給,派夏原吉治水江南,疏浚吳淞。在中原各地鼓勵墾種荒閑田土,實行遷民寬鄉,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進生產,並注意蠲免賑濟等措施,防止農民破產,保證了賦役征派。通過這些措施,永樂時“賦入盈羨”,達到有明一代最高峰。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死於北征回師途中的榆木川(今內蒙古烏珠穆沁),葬於長陵,廟號太宗,作為一個封建帝王,朱棣能幹好其中一件事就足可躋身到著名帝王之列,可他卻幹成了那麽多,而事實上還不止這一些。朱棣是我國曆史上當之無愧的一位好皇帝。」 \"是啊!」駱辰軒也不由得想起那個在自己酒樓裏蹭吃蹭喝的朱棣,舒心的一笑。 於是,就這樣駱辰軒便進入裴亞容的生活中,與駱辰軒在一起的鬧出的笑話讓裴亞容漸漸的忘了當初胡真那悲痛欲絕的表情,而駱辰軒也漸漸的變得愛說話了,不在似以前那樣給人冰冷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