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光緒還是輸了!
“董老將軍,既然我們都是老相識嘍!那你就放我們進城吧!我以人頭擔保,絕對不會騷擾各國領事。”潘士城大叫道。
“潘士城,皇上沒有下達命令,我是不能放你們進城。還請你看在何貓的麵上,就地解散幾百萬百姓吧!”董福祥苦笑道。
而此時,城牆上的各國記者們,拿著相機朝著城門下拍照。尤其是站如鬆的野戰軍,是他們拍照的重點。
“哦!我的啦?你看最前麵,百姓拿著的旗幟。”一名德國記者震驚道。
“光緒皇上瞎了眼,不讓百姓活。”英國記者是一個華夏通,一下就念出旗幟上的大字。
“快點拍下來,這可是大新聞。”記者們興奮道。
潘士城回到臨時營地後,召開了一次會議。那就是到底要不要攻打津城。以他們的實力,攻下津城是輕而易舉,畢竟野戰軍的武器,可比津駐軍先進。
黑蛇:如果主動攻打津城,光緒根本沒有台階可下。我們給光緒十時間考慮,如果他不答應我們在攻城不遲。
潘士城等人一聽,點點頭,隻能這樣辦。
次日,整個津城因為一份報紙炸開了鍋。一名資深記者表示,起義的百姓來自萊州府,這裏的百姓過的是安穩的日,所有的一切,都是何貓提供。
現在他們的皇帝,不分青紅皂白,抓了他們的衣食父母。沒有活路的百姓,隻能冒著殺頭的危險,救出他們的何貓。
二日後,光緒隻能放出大牢中的何貓,叫他擺平這件事在。
何貓在牢房中,就已經想好辦法。把二廣、二江的百姓們,移民到內外蒙古去。這裏的氣溫問題可以慢慢適應。當然,如果他們不願意去,何貓也不會強求。
“臣,立刻去辦。”何貓道。
看著何貓離去的背影,光緒知道自己還是輸掉。
“何貓,遲早有一,我會在把你關進牢。”光緒自言自語道。
五日後,兩廣、二江百姓數量有七百萬多萬,他們一路上,都有專門的商販提供糧食,不然他們根本走不到津城。
“二廣、二江、萊州,百姓的數量加起來達一千二百萬之眾,周圍凡是有空地的地方,都已經被他們給住滿。百姓吃喝住,也是一個問題啊!站在城牆上的董福祥,看著密密麻麻的百姓苦笑道。
“提督,皇上親自下達的命令。何貓已經被放出,由他全權處理百姓事宜。”
“哎!活活的搭進去一個山東巡撫,這又是何必呢!”
晚上六點,也是百姓們吃飯的時間。二江、二廣百姓們的夥食,都是由萊州府百姓提供。這一次,潘士城把存儲一半的麥,全部給拿出來。
這些麥,足有一千二百萬百姓,吃上二個多月。麥饅頭隨便吃,魚罐頭這些,優先提供給孩婦女。
“大兄弟,你們希望鎮還要人嗎?我女兒今年十五歲,要不嫁給你們希望鎮的百姓?”一名二江的中年婦女,開始推銷著自己的女兒。這個時代,能吃飽飯就已經心滿意足。中年婦女,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夠不用跟著她挨餓。
“大嬸,等事情解決掉以後再吧!全下,能夠讓百姓吃飽的地方,也隻有萊州府。外來女想要來,長的漂不漂亮,倒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能幹活。”萊州府百姓微笑道。
“行!那我們就這樣定嘍!”中年婦女微笑道。
這一夜,二廣、二江的百姓們,凡是有未嫁的女兒,或者是未娶的兒,都希望能夠加入到萊州府這個大家庭。一旦加入到萊州府,他們就可以吃飽飯,不能跟著自己挨餓,這就是為自己兒女想的父母。
次日早晨,何貓帶著何大楞抵達津城。
“哈哈哈,何總督,你終於出現嘍!你要是再不出現,津城都會被一千多萬百姓給擠破啊!”董福祥苦笑道。
“一千多萬百姓?”何貓一聽這個數字,還真被嚇的不輕。在他看來,最多四百萬到頂。可董福祥出一千二百萬百姓,他還真是嚇了一跳。
“不相信?這是你的手下潘士城,親自告訴我的。對了,這次潘士城為了救你,可是動用萊州府一半的麥,看在死去的左大人份上,能夠我五十萬斤作為軍糧嗎?”董福祥道。
“麥的事情好,把城門打開我出城。”何貓道。
當何貓走出津城那一刻,野戰軍們歡呼,百姓們看見何貓後,也開始歡呼起來。
“少爺,你沒事就好,沒事就好啊!”潘士城、黑蛇等將領激動道。
突然,大虎貓一下跳在何貓的肩膀上鄙視道:“主人,你不在的日,我可是餓著肚呢!這次回去,你一定要補償我。”
經過了解得知,這次攻打濟南城時,死亡野戰軍達二百人。打死濟南城駐軍四千人,山東巡撫被炸死。
晚上,二江、兩廣百姓派出代表,來聽何貓進行將會。
第一:我得謝謝你們。不是你們,我肯定活不了。第二:願意去內外蒙古的百姓,可以在三個月後,跟著我去內外蒙古。隻要努力一點,吃喝不是問題。
何貓完後,百姓代表們開始議論起來。最終大部分百姓代表,願意跟著何貓去內外蒙古。
“你們隻是代表,必須要百姓們自願去才行。具體怎麽辦,我到時候會通知你們。我保證,今年你們可以過上好日,跟著我去內外蒙古的百姓。”何貓話完,一萬名百姓代表們都紛紛離去,傳達何貓的話。
第二,百姓們開始各回各家。他們有二個月的考慮時間,如果想去就到百姓代表哪裏報名。不願意去的百姓,可以在下半年領取五十個魚罐頭。
處理掉百姓的事情,何貓還得回京城一趟。因為慈禧親自下達命令,商談關於來萊州府稅收的問題。
再次回到京城大宅,站在門口的王公大臣們,數量達到三四十人。除了徐桐、翁同龢的黨羽外,其他各派官員基本上到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