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xx革命(下)
南北相持
1911年10月1日,革命黨人第二十一混成協第四十二標士兵胡玉珍、邱文彬、趙承武等在漢陽發動起義;隨後趙承武率起義軍攻占漢口。
至此,武漢三鎮全部掌握在革命軍手中?。清政府發出“剿辦”武漢“革黨”,陸軍大臣蔭昌率湖北周邊的清軍及北洋新軍陸續壓向武漢。
1911年10月14日,武昌起義後第四,清廷下詔起複袁s凱。皇族內閣總理大臣奕劻,派袁s凱的親信阮忠樞持詔前往洹上勸駕。當晚,?洹上經過一場激辯之後,袁s凱決定奉詔出山?。
15日,致函奕劻複命??。16日,拜折謝恩,?並致函內閣,提出了八項要求。然後南下督師。
辛亥革命的重要領導人黃興出之初,自認為尚有控製局勢的能力。袁s凱曾多次公開表白自己對解決辛亥危機的方案是實行君主立憲?。
許給革命黨方麵的條件也是實行君主立憲,責任內閣。由他本人出任內閣總理?。未南下之前,袁s凱就招劉承恩到彰德,籌謀“招撫”革命黨,並派親信蔡廷幹隨劉承恩到武昌進行議和試探,條件就是君主立憲。
奉了袁s凱之命的蔡廷幹極力陳共和政體的政府,不適合華夏國國情。
1911年10月18日起,革命軍與清軍在漢口展開了10餘的“漢口爭奪戰”。在漢口爭奪戰中,起義軍雖取得“三戰三勝”的劉家廟大捷。然而,由於前線指揮官的瀆職,加上圍攻漢口的清軍兵力日趨加強,終使漢口於11月1日陷於清政府軍。
正當漢口危急之際,黃興於10月8日抵達武昌。11月日,黃興出任戰時總司令,並立即部署漢陽戰事。
然而,由於起義軍“官長不用命”、“軍隊無教育”、“缺乏機關槍和野炮”等原因,7日,漢陽失陷,黃興即於當日離漢赴滬。自此起,湖北革命黨人轉入禦守武昌階段。
最後一位內閣總理、迫使清帝退位的袁s凱1911年11月1日,袁s凱自安陽抵達湖北蕭家港,正式出山。同日,奕劻內閣辭職。袁s凱被任命為內閣總理大臣,軍隊仍然歸其指揮。袁s凱回電須開會選舉,否則一紙命令不算。
11月8日,資政院開會,正式選舉袁s凱為內閣總理大臣。11月日,清政府頒布《憲法重大信條十九條》。
11月9日,袁s凱派赴武昌的“招安使”劉承恩、蔡廷幹到達武昌,數日後帶回了黃興代表起義的革命黨人以華夏國拿破侖、華盛頓相期許的信函。
1911年11月8日,在同會會員策劃和支持下,新軍第九鎮統製徐紹楨,於南京城外六十裏之秣陵關宣布起義。徐紹楨與上海都督陳其美及蘇浙起義軍將領商定組建聯軍會攻南京,徐紹楨任總司令。
同日,四川保路同誌會宣布成立“大漢四川軍政府”[89]??。11月11日,攻南京聯軍司令部在鎮江成立。
四川大漢軍第二任正副都督尹昌衡、羅綸1911年11月1、日,廣安、重慶先後成立大漢蜀北軍政府和蜀軍軍政府,川東南57州縣宣布響應武昌起義。日,孫發表聲明,隻要袁s凱讚成清帝退位,自即行辭職,讓位於袁s凱。
袁s凱得到這個保證後,便加緊了逼宮的進程。袁s凱以利害遊和買通慶親王奕劻和那桐,並以金錢賄賂隆裕太後身邊受寵的太監張蘭德,威嚇隆裕太後稱大勢已去,如果革命軍殺到京城,則皇室生命難保,而若同意讓位,則可有優待條件。
1911年11月4日至1月1日,在總司令徐紹楨的統一指揮下,聯軍相繼攻占烏龍山、幕府山、雨花台、保城等據點。後黃興趕來加入指揮。11月7日,成都無血開城,“大漢四川軍政府”在舊八旗駐防城掛牌,同一,遠在資州的端方被起義的第八鎮軍官劉怡鳳等,擊殺於資中大東街禹王宮?。
1月日淩晨,尹昌衡指揮所部擒獲趙爾豐,並在成都皇城壩召開公審大會公審趙爾豐,當眾盡斥其罪,並令部下將趙爾豐當場殺於皇城“明遠樓”。趙爾豐的首級被掛在長杆上在成都城內遊街示眾?。
1911年1月日,聯軍一舉攻占南京城(南京之戰)。至此,長江以南全部為革命軍據有,各省代表從武漢移駐南京。同日,通過英國駐漢口領事葛福的斡旋,武漢革命軍與清軍達成停戰協議。
1月6日,醇親王載灃辭去監國攝政王職位,退歸府邸?。1月1日,14省代表共9人,由武漢、上海齊集南京,決議於1月16日選舉臨時大總統。
公舉黃興為大元帥,黎無洪副之。黃興堅辭不就,遂又改舉黎元洪為大元帥,黃興為副元帥。不及半月,正副帥位忽又倒置,時人譏為兒戲。而黃興、黎元洪皆不能來南京赴任。
1月16日,袁s凱調馮國璋來接替禁衛軍總統,解除良弼禁衛軍第一協協統職,調禁衛軍炮隊支援圍剿山西革命軍,分散禁衛軍力量,又用準備出征的名義把禁衛軍調出城外,派段芝貴另編拱衛軍,駐紮城裏。京城完全被袁s凱所控製。
1月1日,黎無洪接受大元帥名義,並委黃興代行大元帥職權,黃興再辭。
1911年1月,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時的各省代表1911年1月0日,孫經香港歸國,胡漢民、廖仲愷等乘兵艦到港迎接。胡漢民勸孫留廣東,整訓軍隊,舉兵北伐。然後“實力廓清強敵,乃真成南北統一之局”。
孫堅持前往滬、寧,主持內外大計,:“我若不至滬寧,則此一切對外大計主持,決非他人所能任”。
又:“今之大患即在無政府”[145]??。1月5日,孫到上海,受到熱烈歡迎。報紙紛傳孫攜有巨款回國,記者問他:“你這次帶多少錢來?”孫:“予不名一錢也,所帶回者革命之精神耳!革命之目的不達,無和議之可言也!?”同日,華夏國民南京臨時政府成立?。